时间:2024-05-05
摘要:翻译是跨国家和民族语言文化交流交往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翻译水平决定了对语言及译入文化的吸收程度和接受程度,所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英语翻译中的哲学原则不可忽视。从哲学的范畴来说,逻辑学、伦理学、美学三个方面对于英语翻译具有指导意义。也就是说,英语翻译应遵循伦理原则、美学原则、逻辑原则。
关键词:英语;翻译;哲学;伦理;美学;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183-02
一、引言
翻译是跨国家和民族语言文化交流交往的重要途径。二战后,由于科技和语言的发展,更把翻译作为一门科学看待。由于翻译的水平决定了对语言及译入文化的吸收程度和接受程度,所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随之也形成了多种翻译学派,如现代西方的翻译理论主要有:伦敦派、美国结构派、布拉格派、交际理论派和德国的莱比锡学派。其翻译理论发展的最大特征是翻译研究与语言学建立起了内在的联系,不过,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翻译实践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我国英语翻译的理论尚需挖掘。为使英语翻译达到理论性,翻译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和原则,遵循英语特定的语言转换规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能够指导实践。这样,翻译出的内容才能易于被接受和认可。基于这样的一个翻译理念,笔者认为,英语翻译中的哲学原则不可忽视。从哲学的范畴来说,逻辑学、伦理学、美学三个方面对于英语翻译具有指导意义。也就是说,英语翻译应遵循伦理原则、美学原则、逻辑原则。
二、英语翻译中应遵循伦理原则
近年由于与外国的学术交流及各方面沟通日渐频繁,英语翻译活动和机会也不断增多。英语翻译的方式、方法及主张百家争鸣,各有特色。但主张直译的观点越来越多,翻译中的“忠实”的伦理原则被广泛认可。英语翻译的伦理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翻译中体现的价值观;二是翻译中的忠实原则。翻译过程是文本的再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读者的身份;另一方面是文本的语言转换角色。译者对篇章的理解、加工过程不是再造,而是充分尊重原文,忠实于原文,这就是翻译的忠实原则。忠实原则是翻译研究中最典型的伦理原则。19世纪末,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过翻译的“信、达、雅”标准,这里的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由于某些领域的特殊性,常能听到对于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的评断。尤其在各类英语考试的评分标准中,其依据之一就是“是否忠实于原文”。从翻译的总体目标来看,忠实于原文是英语翻译的最底线要求,任何译者的翻译行为都不是凭空想象的,其基本的遵循都是基于作品的原貌。当然,这里所谓的忠实并不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总是机械地或者死板地拘泥于原来的字句,对号入座,不讲究文采,或者不理会目的语国家的语句习惯。如谚语或成语就涉及这样的问题:
1)A change of work is as good as a rest. 调换一下工作是很好的休息。
2)A borrowed cloak does not keep one warm. 借来的斗篷不暖身。
3)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猫也有权晋见国王。
4)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5)A clean hand wants no washing. 身正不怕影子斜。
6)Accidents will happen. 天有不测风云。
第1)、2)、3)句谚语的翻译内容基本上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中英文的表达基本一致;但第4)、5)、6)句的翻译就不同了,汉语译文和原句有出入,不过这里绝不是不忠实原文,而是英语表达的意思或哲理在中文里有对应的解释和相关的谚语,表达的是完全相同的意思,这也可以看做是忠实于原文,做到了忠实的伦理原则。
三、英语翻译中应遵循美学原则
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原则就是我国唐代玄奘所提出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要求和原则的一种表达。18世纪,第一本用英语撰写的系统研究翻译过程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问世,作者英国翻译家泰特勒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一是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二是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三是译文应和原作同样地流畅。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明确提出“信、达、雅”乃“译事楷模”,并详加申说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尤不译也。……”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里,也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原则的结论性观点:“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为求其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1]这里的“雅”、“流畅”、“丰姿”等说的都是翻译的美的原则。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镜”。许渊冲提出了翻译中国诗词要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主张,并且指出这三美标准并非同等重要:“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们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可得兼,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形似,也可以不要求音似;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三美”原则强调了文学、尤其是诗歌翻译中的重点。美学类的翻译原则有意或无意地落实在造诣精深的译者笔下,会产生非常精彩的译品,如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丰子恺翻译的《猎人笔记》、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等。又如商务广告的主要功能在于它的劝说功能,其语言生动活泼、雅俗共赏、有感染力,追求创意新奇的形式美,能够在瞬间引起读者的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2]因此,商务广告翻译的关键是要再现广告原文的生动和感染力,达到美学效果。如:endprint
1)Big thrills,small bills.大刺激,小花费。
2)Good to the last 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3)Sense and Simplicity. 精于心,简于形。
4)The taste is great. 味道好极了。[3]
四、英语翻译中应遵循逻辑原则
逻辑性是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因为英语篇章要求逻辑严密,描述客观,符合原文和实际。北京大学赵祖谟先生在《小说创作隐性逻辑》一书的序中指出,无论科技文章还是文学作品,都离不开逻辑和修辞,只不过前者逻辑性突出,后者重于修辞罢了。尤其是书面文章翻译,为保证其简练性不会多用一个无用的字符,而为了体现其逻辑上的准确性,又不惜费墨去论述。因此从逻辑性方面讨论英汉翻译是十分必要的。
英汉翻译的时候,必须注意逻辑性。例如在一些英语科普的篇章中,条件、过程及结论是有顺序的,并且前后的关联性也是符合逻辑的,不过由于翻译成的汉语表达不恰当,容易造成原因和结论的脱节,造成推理不严谨,翻译内容混乱和模糊,如:
It (an asteroid) dust up into the atmosphere,and the dust stayed there for so long that the vegetation died off and the dinosaurs with it.
错误的译法是:“它(小行星)使尘埃冲上大气层,久久地笼罩着天空,植物死去了,恐龙也都灭绝了。”译者误以为是“小行星”使“植物死去”和“恐龙灭绝”。其实不然,真正使“植物死去”和“恐龙灭绝”(推论)的原因是“尘埃久久地笼罩着天空”(根据)。译者的翻译使推论产生了脱节。
正确的译法是:“它(小行星)使尘埃冲上大气层,久久地笼罩着天空,以致植物死亡,恐龙也随之灭绝。”
英语翻译不是单词的罗列,对译者来说,不但要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而且要有扎实的语言语法基本功,并且还要具有正确、严密的逻辑思维,这样才能使英语翻译译文准确恰当,通顺流畅。
综上所述,翻译作为语言跨文化转换的重要途径,应注重哲学理论的指导。英语翻译工作者应该具备哲学素养和哲学意识,注重翻译的伦理性、审美性和逻辑性,实现英汉语言的互联互通,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张培基,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83.
[2]汤君.翻译伦理的理论审视[J].外国语,2007,(4):57.
[3]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指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58.
基金项目: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研究”(12YJA710066)。
作者简介:曹凤静(1970-),女,辽宁阜新人,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及教学法。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