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时间:2024-05-05

龙艳,石青峰,全裔,蒋冬香,杨峻,海华

摘要: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从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185-02

21世纪医学检验专业技术是多学科发展中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监控和预后判断提供充分的检验项目、准确及时的实验数据和实验室分析手段,并结合临床提供咨询,参加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去。医学检验的发展,给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1年医学检验获广西高校重点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医学检验系围绕着国家教育基本要求与标准,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创新等方面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一、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根据培养目标,修订适合医学发展需要的医学检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1.开发或重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和课程性质,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为此,我们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教学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组成3个课程模块(即素质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三大课程模块)和相应的16个课程群,新的课程体系既能保证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知识的学科连续性,又能体现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实现基础与专业的结合,检验与临床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结合,协调知识、能力、素质、创新的发展。

2.优化课程内容。减少课程中交叉重复的内容,突出课程教学重点和特色,实行精品教学。如:寄生虫检验与人体寄生虫学整合;医学免疫学及微生物学基础拆分为医学微生物学基础和医学免疫学基础;临床输血与检验、检验仪器学、实验室管理学等医学检验新兴发展起来的一些分支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等。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尽可能达到1:1。

3.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积极倡导“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授课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将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等环节精心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方法等等,让学生围绕着解决问题来领悟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教学效果最优化;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二、积极开展以能力向导的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理论考试方面,加大主观题型比例,减少客观题,如死记硬背的填空题以及猜测几率较大的判断题、单选题,增加应用分析、病例分析等主观题比例,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的权重比,实行多阶段考核(临床检验综合考试、毕业综合考试)。通过大力推进课程考核改革,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1.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专业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1]。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一是剔除方法陈旧,目的旨在验证知识而不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实验,二是增加一些方法先进、实用性强的实验和一些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科研思维方式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此,在搞好课程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的实践教学,编写了《桂林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操作技能常规训练项目及评分标准》,建立了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结合临床检验工作需要,及时增加增添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和实验结果讨论等内容,删除陈旧实验内容,并与临床检验技术人员上岗考试接轨。

2.见习、实习教学改革。实行“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社会”教育,在大一寒暑假,安排学生到附院检验科和其他医院检验科见习,了解检验科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严格预实习培训及考核,并将考核成绩列入毕业考试总评成绩中,对培训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到培训合格方可下点实习,确保实习同学进入实习单位后能尽快适应实习环境并配合带教老师开展实习工作。加强实习管理,严格进行实习的出科考试,考试合格者,进入下一个科实习。

3.开放实验室,注重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各学科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利用晚上或周六、日时间定期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安排实验教师在此守候,这样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时间进行专门的训练。

4.开展技能操作比赛。每学年检验系开展1~2次的操作技能比赛,通过学生进行操作比赛,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临床操作技能的练习,另一方面也可检测学生对各科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为教师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供资料。

5.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医学检验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院为医学检验专业投入了100多万元资金购置了一批新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多媒体互动实验室,提高了现有仪器的科技含量,为实验开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选好实习点是保证学生完成毕业实践的关键,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关心下,目前我们开拓的实习点主要是全区各地的三级甲等医院,带教老师经验丰富,设备先进,开展的检验项目齐全,学生能按实习计划和要求完成实习。学生通过实习,不仅可以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政治思想品德,实践能力、人际交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将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endprint

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应用“项目驱动教学”使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就科研项目内容主动的形成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再去探索,找答案,学生根据自身的行为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遇到困难时,通过查找书本、网上资料、共同讨论等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多、更深,知识面更广,提高搜索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研的创新精神。

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人文属性更加凸显,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在教学计划中注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德教育,从入学教育到基础课学习,从专业课学习到临床实习,始终注重学生的医德道德教育。开设了相关的医学法律、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心理学、行为医学等课程,尽早的让学生接触临床,接触专业,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规范行事的工作作风,养成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培养社会责任感。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能力培养的关键

桂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是“科系合一”的办学模式,多数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即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又承担医学检验的教学任务,具有丰富临床检验经验和教学经验。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人才能力培养的关键。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本学科的新理念、新知识,精通业务,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魅力。近年来,我们采用外引内培政策,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林木生.构建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18(1):33-34.

[2]李荣梅,高松,任玥.教学型医学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32-3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2JGB180)。

作者简介:龙艳,女,主任医师,医学检验系主任。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