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

时间:2024-05-05

白云龙

(河北省涿鹿县蟒石口学区,河北 涿鹿 075636)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

白云龙

(河北省涿鹿县蟒石口学区,河北 涿鹿 075636)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一门综合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立足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课堂效益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一门综合课程。由于课程设置针对的是低龄儿童,因此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开展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有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与同行们探讨。

一、点燃激情,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促使人们更为积极地观察和认识事物,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具备了“好之”、“乐之”的思想基础,才能激发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要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高效益,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设置良好的导入,设计活泼的课堂互动等等,但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乐趣。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要承认,每一个学生在心底都存有追求进步的巨大愿望,这种成功的愿望,就是存在于学生心底,激发学生学习欲的情绪力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针对这些闪光点给予必要的鼓励或者奖励。学生得到了表扬,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获得了成功的乐趣,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提升,而周围的同学也会受到感染。

二、贴近生活,促进道德内化

小学思想品德课在内容和编排上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思想道德到心理健康,从法制规范到国情民情,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决不能犯“本本主义”,将教学活动简单的局限于课本之中,而是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心理品质这一教学目标,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通过实例,将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明化,将深刻的问题通俗化。比如在《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实际生活困难这一目标,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如,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也可以是用拐杖走路,来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也可以让学生蒙着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模拟活动,然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道德内化作用非常显著。

三、注重探究,培养良好品质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内教学和校内训练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当今社会环境中,由于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很高,对于智力开发非常重视,但是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形成关注不够。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程,及时通过探究活动弥补这一教育短板,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再如,学习《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观察照相、餐饮、理发等劳动过程,或者引导学生有计划、有准备地了解父母的具体工作。当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并不难,难在能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认识、参与社会,收到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前有周详的计划,活动时有具体的组织安排,活动后有有力的评价。

四、加强训练,提高辨别能力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明了课文的道理及观点;为了加深认识,教师还应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后练习,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行统一的原则,由易到难,让学生进行是非辨别。如讲拾金不昧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结合实际例子,设计如下练习:(1)一个小学生把同桌掉在地上的小刀拾起来交给了老师,算不算拾金不昧?(2)一个小学生生在路上拾到10元钱交给老师,算不算拾金不昧?这样学生由易到难,对所设计的练习逐一进行回答时,教师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观点和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一方面要对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思路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在找到正确答案的同时,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并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既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一点粗浅的看法,请同行批评指正。

[1]张杨.关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对科学家和科学认识的调查与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2]孙悦.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思维能力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G622.0

A

1674-9324(2014)17-0082-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