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于光磊,李陆嫔
摘要:在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把一个地区或一类高校等大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较片面或有失公允。面对不同高校中不同的教师群体时,我们很难用一个视角或理论得到全面解释,并进行合理的对策分析。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就定为上海海洋大学的青年教师群体。
关键词:高校工会;青年教师;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80-02
一、青年教师群体组成及其基本现状
笔者根据学校现状及在校青年教师工作性质和内容,将青年教师群体分为三类:任课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任课教师是高校教师的主体构成和中坚力量,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高校青年任课教师的进校门槛要求是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且多数岗位要求是“985”、“211”高校毕业或有相关海外留学经验,他们的年龄一般在30~40周岁之间。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现阶段应届硕士毕业生构成了辅导员队伍的主体。由于其工作的复杂性和学校扩招的影响,造成辅导员队伍的紧缺,学校不得不在在读研究生中招聘兼职来协助辅导员工作。辅导员虽然是教辅人员,但其发展方向可在教学和行政两条路中自行选择。行政管理人员是绝对的教辅人员,他们主要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种服务,负责管理和协调学校的整体运行。目前任职者多为应届硕士研究生,但基本没有编制,属于人事派遣。
二、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研究
我们通常认为,职业倦怠只会出现在从事多年工作的人身上,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青年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受各种因素影响,就不同程度地产生职业倦怠,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他们的职业倦怠情绪也越来越多。
1.经济压力造成职业倦怠。学校青年教师群体中,外地人员占绝大多数。从毕业的那一天起,他们就面临着在上海安家落户的问题。面对日益上涨的高额房价、物价和缓慢的工资增长,青年教师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工作过程中,随着最初的新鲜感的消失,他们逐渐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考虑如何完善自己的基本生活方面,工作激情随之就慢慢流逝。
2.个人发展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造成职业倦怠。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在于政府、学校对职称和职位的控制上,学校教授职称和学生工作管理岗位名额有限,青年教师在很长时间内,很难完全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晋升,只能等待那些有限的他人退休或转岗的位置。而作为人事派遣的青年行政管理人员在这方面职业倦怠尤其严重,一方面,期待转正的愿望长期得不到实现,因而无法实现晋升,另一方面,在同工不同酬的情况下,他们受就业形势影响也很少愿意辞职换岗,因而对工作的态度一天不如一天。
3.个人角色转换造成职业倦怠。青年教师面临着两次重要的角色转变,形成巨大的挑战。从学生转变成教师后,没有经历社会的磨炼,肩上突然就多了一副重担。尤其是现今社会对教育的日益关注和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下,一方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复杂,导致他们的“担子”越来越重。再从单身到组建家庭的角色转变方面来讲,婚后需要肩负起三个家庭的重担,无疑会耗掉很多精力,在家庭和工作的协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很大影响,随着责任和压力的不断增大,职业倦怠也相应增长。
4.远郊工作的单调性造成职业倦怠。应上海市发展需求,各高校纷纷向远郊搬迁。学校于2008年搬迁至临港新城,作为一个从滩涂发展起来的新区,距离市区又很遥远,学校周边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尤其缺乏休闲娱乐场所。因此,作为青年教师,他们的课外生活也仅限于学校这一个小圈子里,生活相对比较沉闷。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没有完备的条件可供消遣,人际交往又很狭窄,难免产生无奈感和厌倦感。
5.工作压力造成职业倦怠。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青年教师面临着新的教学方式和技术的压力。同时社会对高校教师寄予了过高的关注、要求和期望,再加上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长此以往,青年教师心理的疲劳和衰竭就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另外,随着就业压力和办学规模的提升,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和考核也相应提高很多。工作任务过重、缺乏自主性等,都对教师心理产生强烈冲击。
三、高校工会如何有效消除教职工职业倦怠研究
高校工会是联系教职工与学校管理层的纽带与桥梁,工会工作既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要从大局上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针对上述情况,工会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消除倦怠情绪,从而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
1.增强工会的服务职能和意识,让教职工形成强烈的归属感。服务广大教职工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任务。青年教师刚融入学校不久,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方面,都对学校相应的政策、设施不是很了解,很多事情经常感觉无所适从,急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作为工会组织,应积极联系青年教师,通过座谈、慰问等各种活动为他们提供指引和便利,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生活。在努力服务他们的过程中,让他们产生感激、舒适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2.切实维护教职工权利,为教职工谋福利,让教职工产生更多的满足感。工会在维护学校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必须时刻从教职工的角度来看问题,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工会组织要积极去了解教师的日常状态,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困难,积极帮助他们向学校领导、甚至当地政府反映和争取各项优惠和扶持政策,逐渐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
3.提升学校的民主管理氛围,消除教师个人与管理者、学校的矛盾。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和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征询并汇总教师的各种要求和问题,并上报校管理层,搭建双方沟通的平台。对于青年教师意见大的问题,如工资过低、无法转正和晋升、考核压力过大等,一方面要代表教师向校管理层反映问题和困难,让他们对教师有深入的了解,逐渐提升待遇和合理、优化教师考核制度,另一方面,要代表学校向教师解释学校情况及相关政策、决定,给教师以信心。在维护双方利益的前提下,使双方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积极的文化消减教职工职业倦怠。工会应积极组建各种教师组织,鼓励和帮助开展各类校园文体活动和比赛,不断丰富教师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业余爱好,从而缓解繁重的工作压力,使教师身心得到有效调节,提升其生活质量。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还要定期组织与周边单位的各项联谊活动,帮助他们扩大交际圈,从而减少对远郊办学的抵触心理和沉闷感。除上述活动外,还要积极邀请名师名家来校讲座,邀请知名艺术团体来校演出交流,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5.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工会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做好高校教师的社会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不断深入地了解他们,对教师工作多一些包容,少一点批评,多一些理解,少一点苛刻,在理性评价教师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配合他们的教书育人工作,共同承担起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在整个社会倡导一种信任、支持、宽容的氛围,使青年教师产生高度的自尊感和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是长期存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社会共同关注,协力解决。工会作为高校层面代表,应继续依托现实,积极探索各种消减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教书育人的伟大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王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心理学阐释[J].职大学报,2007,(1).
[2]闵莉艳,黄标,段凯路,程永清.高校工会工作促进教职工凝聚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