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摘要:宿舍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关系之一,其和谐融洽程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以大学生宿舍关系为切入点,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关系的影响因子,提出改善宿舍关系进而促进心理健康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关系;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54-02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大学“必修课程”之一,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给予学生亲人的支持、良师的指导,满足人对人那种亲密的渴望,帮助学生更好融入大学工作生活和学习;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于辅导员及学校领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实时动态,更好地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
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高职院校以宿舍为单位的小群体内高度密切接触的特殊人际关系。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生源地差异增大,学生自身生活习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在高密度接触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如宿舍室友间作息不一,深夜归宿不注意降低音量;学生不注意卫生问题,衣服袜子等几天甚至发臭了都不清理;某些学生不满宿舍另一学生的外部表现,彼此较劲,小摩擦就起争执等。这样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女生宿舍中,最为流行的“窗帘”现象最能说明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性和沉重性。如果不注意及时疏导,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升级。
二、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子
1.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家庭教养。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国家独生子女政策深入,入学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都是父母娇养的“宝贝”,父母都从子女的角度出发,为其尽力谋划,保证其生活无忧,使得这些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很少从别人的角度体谅与宽容,进入宿舍生活,就更容易与别人产生矛盾。除了父母娇养方式的差异,还有父母对子女的卫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上的教导差异。如有的家庭对清洁度要求很高,而宿舍生活里出现不符其清洁标准的室友,就容易爆发矛盾;如有的家庭的生活作息规律稳定,而宿舍集体生活无法保证所有人的作息一致,这些也容易爆发矛盾等。
2.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校管理。高职院校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学生原本高中的学校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大学主张学生自己管理,教师真正起着督导作用;而高中的学校管理大方向保持在“教师管理学生服从”的这一模式。高职院校大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难免经历困惑转折期,如果在这一困惑转折期,监管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督导作用或是学校管理对学生这一块工作的忽视,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这些大学新人的宿舍动态,将会更容易激化宿舍矛盾。此外,宿舍后勤管理工作不到位,如后勤服务态度差、宿舍生活条件差、宿舍维修跟不上等,很容易使学生将宿舍作为泄愤的地方,这为宿舍关系的不和谐留下隐患。
3.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环境。世界经济一体化,就业竞争压力的凸现,使得学生之间更容易发生利益矛盾,而在高密度的宿舍内部这一矛盾更日益凸现。原来亲密无间的室友一转眼变成就业敌手,情感落差大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而社会不良的价值取向也使得大学生困惑和迷茫,争先机、拉关系、物质化倾向加强,社会诚信危机的蔓延,都会使得宿舍内部之间人与人的理解和信任减少,阻碍了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
4.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身心理。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方式、人格等)影响着其对周围的感知觉,进而影响对周边情况的判断,如果其对周边环境判断为厌恶、烦闷等负性情绪的,就更容易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产生矛盾,特别是宿舍这样的高密度空间。如有的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是偏向听觉先处理信息,其对声音的敏感度高,对于噪声的消极体验感强;如有的大学生理解方式主要是内倾型,更多关注内心,更多从自身角度出发,容易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经常是少数服从多数)理解出现偏差;如有的大学生因自身记忆对于某件事情倾向反对,但是身处宿舍环境就需要大学生对多元化意见的宽容与接纳,这时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负性情绪体验,容易使得宿舍群体内部产生矛盾;如有的大学生自尊心较高,容易受挫后选择逃避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这会加剧其宿舍人际关系网络,降低其生活支持系统的构建,更容易受挫而不能及时排解心理压力。
5.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增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活动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多是流于形式,学生没能从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大多数学生仍缺乏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践中往往感情用事,凭感觉处理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人际冲突,有时甚至使一些完全可以消除的矛盾恶化。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性的学问,其中有丰富的知识和技巧,缺乏社会经验和与室友相处经验的大学生,往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心理健康支持系统
1.学校管理层面的重视与支持。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宿舍精神层面建设,加大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宿舍管理制度,不仅仅包括宿舍的硬件设施、卫生、纪律等方面,还应重视精神层面的宿舍文化建设,把宿舍的人际关系也列入到宿舍的管理议事日程当中。在宿舍总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宿舍管理,对大学生宿舍行为进行合理调控,加强其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引导。
2.学工系统和心理健康中心工作的落实。学工系统重视学生工作,特别加强学生的宿舍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如“新生宿舍大赛”、“流动红旗月”、“文明宿舍”、“宿舍标兵”等活动来促进宿舍关系的建立,帮助学生更好融入宿舍生活,以自己的宿舍为荣,以自己的室友为亲人,打造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而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一般挂靠学工系统)可以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调节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传授,开展丰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参与到宿舍人际关系的讨论中来,增强其合作共处意识,潜移默化地使宿舍的人际关系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可以做好心理档案登记工作,密切了解学生宿舍动向,更好地把握其心理健康。
3.高职院校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高中生与大学生本质的区别,在于学生已不再是仅仅局限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学习人际相处,而宿舍就是个人交际素质提高最好的学习阵地。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不要只看到室友的缺点和不足,也要去发现室友的优点,学会宽以待人、包容别人的缺点,但也不能一味放任和纵容,要能结合宿舍集体力量帮助室友改善。宿舍内部的成员不再局限于高中的同一地方,可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可能对他人的生活带来影响,这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不讲脏话,作息时间规律,室友休息时不大声说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宿舍整洁,不随便使用室友的东西等。还可以在宿舍关系融入阶段,与室友共同制定宿舍公约,使得大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错必改”。此外,学习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掌握人际交往技巧,重视沟通的重要性,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在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往往不能妥善解决,容易闭目塞听、走极端,因此误会容易产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可以帮助澄清误会,也可以开阔视野,许多错误的观念和疑惑正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中得以疏导。
参考文献:
[1]魏彤儒.试论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李会.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3).
作者简介:潘杰宁(1980-),女,讲师,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