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学生自主介入的大学公共类数学课程作业改革探讨

时间:2024-05-05

成敏+潘永娟

摘要:文章提出了改革大学数学类课程传统的作业布置及批改方法,探讨了学生作业方式的新途径。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整个作业过程分为“消化知识,应用知识,提出问题,全面总结”几个层次,并以此为手段,让学生主动介入整个学习过程,充分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学生在课后巩固消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形成良性转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公共类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作业;自主介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27-02

一、引言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是综合类院校以及工科院校中学时最多、涉及面最广的数学类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一直以来,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这些课程的建设。近年来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公共数学类基础课程均在有序、稳步地开展教学,为培养新形势下适合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然而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过程中,受到传统的考核机制、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师本身等因素的影响,总还存在一些问题。而非数学专业的数学教育改革的难题是既要满足社会发展对数学越来越高的要求,又要适应大众化教育的现状。但近几年的改革,基本上重视前者忽视后者。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基本延续以前的模式,但教学时数却减少了,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学时数内高效地保证授课质量,在课后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课堂教学内容较多,例题和课堂练习较少,必须靠课后作业和课后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然而当下各校数学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作业的布置及批改一般仍遵循传统的方式,即教师每次课后布置固定题目的课后作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题目并上交书面形式的作业,教师按时批改后发给学生并讲评作业,学生翻阅作业并修改有误的内容。

二、传统数学类课程作业模式的弊端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数学类课程作业布置及批改方法越来越突显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可调性。作业布置常常是全班同样的题目,缺乏可调性,而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水平与目标却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在对学生提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需求选择达到基本要求或更高要求。

2.反馈周期较长。学生往往在一周之后才能从教师批改的作业中得到反馈信息,而这时教师又讲授了新的教学内容,布置了新的作业,这样学生难以及时在作业中得到信息反馈并修正错误。

3.作业批改效率低。随着近几年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基础课教师任务大大加重。在传统的作业布置及批改方法下,教师被要求必改作业所占比例已经调至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这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会产生一种作业不重要的误解。

4.与教学改革相脱节。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通过教学实践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诸多方面达成共识,但这些共识或者说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作业布置及批改方法中得以体现,也就是说教学改革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以“学”为主的作业布置及批改中。

纵观上述数学类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教师未转变教学观念所致。教师习惯于把数学课的教学局限在课堂上,把作业只看成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环节以及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渠道,而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业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改革数学类课程传统的作业布置及批改方法,探讨学生作业方式的新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数学类作业改革创新点

数学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我们提出“以学生自主介入为导向”的作业改革,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争取创新。

首先,在目前无法改变大班教学的现状下,将传统的作业模式改革为集“做题,发现问题,纠错,总结,推广”为一体的作业模式。将作业与自我总结复习资料相结合,充分发挥作业在学习中的用处。其次,教师改变批改作业时固有的思维,从大量繁复的“对答案”的工作量中解放出来,真正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再进行单纯的以检查对错为主的作业批改,而改为答疑指导式作业批改,这样也使得提高作业批改率成为可能,可以实现作业全面批改。再者,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将要我做作业,改为我要做作业。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差异,在作业模式中可分“自批型”、“互批型”等等,并可作动态调整。增加学生作业的诚信度,适当提高平时作业表现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生的思路。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诚信度的提高,也会对考试的诚信度以及将来踏上社会后的诚信度产生极佳的助推作用。

四、基于学生自主介入的作业改革方案

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其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最终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结合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提出如下具体实践方案。

1.在改革作业形式方面,在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说明改革思路之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做出自我评估,自主选择传统基础型(以完成教师布置作业为主)作业或主动介入型(以自己挑选题目发现问题为主)作业。

2.在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方面,对于传统基础型作业,教师要求全改,对于教师在批改中提出的对于具体步骤的疑问等,学生必须在下次作业时订正,做到真正搞懂自己所做的题目。对于主动介入型作业,可以借鉴“自批”和“互批”的模式,将这些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分组(如三人或四人),基础型作业采用自批加互批的方式,将教师从大量的“对答案,打钩叉”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真正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将疑难问题总结,在互助组中交流后,提交给教师解答。这样的分层次批改作业,可以真正实现学生作业的全批改,而教师工作量不至于超负荷。

3.在改革平时作业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方面,为了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对于选择主动介入型作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同时考虑到逐步推进改革,所以也仍旧保留传统的基础型作业,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适应的改动。

4.在建立网络教学方面,建立电子教室,通过局域网将一些教学资源共享,包括自行录制的教学视频资料、电子课件、综合测试题等。充分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手段,最大程度地节省教学资源。将教学论坛作为第二课堂存在的形式之一,进一步完善论坛建设,真正成为教与学相互交流的平台,让不是太愿意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学生可以及时反馈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及时解答问题并提供相关补充资料。

五、结语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传统作业模式的改革,实现数学类课程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从改革中受益。以作业改革为契机,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梅.关于高等数学作业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7,(8):7-10.

[2]阮婧.高等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79-81.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改课题(JG1241)。

作者简介:成敏(1978-),女,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潘永娟(1975-),女,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