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黄孝慈,王婉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我国经济转型改革的深入,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高校教育者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手段、改革课程体系,紧跟科技和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必须的发展方向。交通工程课程属于应用性和交叉性学科,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对于交通工程课程的讲授不应仅仅以课程学习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交通工程是以道路交通为主体,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讨论影响交通安全、交通通畅性和效率性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要素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课程主要以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轨道交通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教学对象,讲述交通工程的全貌,为进一步进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交通工程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与系统性较强。它是由道路、铁道、汽车、数学、心理学等专业转向交通工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数理统计与运筹学基础,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通工程是将人、车、路、环境四者纳入统一体系统,需要从业人员运用系统思想解决相关问题,因此系统性是它的另一个特点。
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式仍以接受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交通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单一的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且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近年来虽然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但优越性并不明显。有的教师完全围绕课件讲课,导致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蜕变为主导作用,这反而不利于学生消化、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陈旧。中国的“交通工程学”创立于70年代后期,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其发展迅速,新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出现。在交通中出现的问题也曾出不穷,相应对策不断更新。而目前的教材中有些内容还是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交通工程理论为主,导致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3.不能结合社会需求调整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息息相关。除此之外,交通工程对系统思想的培养要求更高。如何在交通工程课程教学中贯彻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思想是个难题。
1.教学手段的丰富。①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料。多媒体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已很常见,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资料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收集各种交通工程的动画、视频资料,精心整理、合理编排,形成完整的系列章节多媒体资料,并融入到课件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更直观地展示各种交通设施、存在的交通问题,使学生有更感观的认识。②合理的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在交通工程课程中并不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而合理的实践教学安排却更加容易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应设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可以布置一些交通特征统计的课外实践,学生进行实地的交通调查,获得某个实验路段的交通数据,结合数据可在后续课程中进行交通统计、交通预测等方面的实践。③构建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是我们今天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信息工具,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我们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以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地位、转变教学内容、转变媒体功能、转变进程结构,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当然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需要不断地积累,可以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将有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集、主讲教师介绍、现场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录入网站,便于学生课后自习以及与教师课后进行沟通。
2.教学内容上的更新。当今与交通工程学相关的现代高新技术和边沿学科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理念不断涌现,包括: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系统、交通行为理论、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现代建模与计算方法、智能控制系统理论、现代仿真技术等。这些内容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为背景,并结合中国实际发展的需要,系统地提出了现代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介绍相关的应用技术。特别在交通系统设计、现代交通系统分析(包括交通影响分析)、现代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绿色交通系统、现代交通仿真系统、现代道路物流系统等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等方面更具特色。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交通工程发展的最前沿。
3.教学思想的变化。在教学思想上,从现代交通工程的新理念出发,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交通工程教学思想的转变。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理念的变化:将致力于发展协和交通运输系统的理念融会于教学之中。包括:①交通与(生态的、心理的)环境协和;②交通与未来的协和(适应于未来的发展);③交通与社会的协和(安全、以人为本);④交通与资源的协和(以最小的代价或最小的资源维持交通的需求)。高新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新理论与新方法的运用。系统思想的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考虑人(行人、司机、乘客)、车(机动车、非机动车)、路、环境及其他因素构成的统一系统。对公共交通及人的关注: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公交作为城市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它直接保证着城市经济生活的有序运转。因此,城市公交优先就成为了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传统城市交通环境设计的基本特点大多是“以车为本”。因为一提到人车分离,往往先考虑和解决的是车辆而不是人的通行问题。“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交通并不仅仅是车的移动,而是人或物的移动,规划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只有把“人优先”作为前提,车辆的通行和安全才能得到保证。在课程教学中应使学生充分理解公交优先及以人为本的现代交通工程的基本特征。
当前我国对交通工程人才的系统运筹思想、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运用等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在进行交通工程课程建设中应不断改革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理念,不断加强对交通工程人才培养需求的把握,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1]林丽,等.《交通工程》双语教学课程的探索与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2]李文勇.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 [J].交通高教研究,2003,(1).
[3]程琳,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3).
[4]邓建华.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