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彭洲美,邹立君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教育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提高生命质量的一种实践活动,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中,这是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人的生存状态是指人的生活习惯和存在方式,也即人的生理、生活以及精神状态等。每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生活习惯和存在方式,这种固化的习惯和方式就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与其个体生理和心理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默契。而学生的生存状态也就是学生在家庭、学校的生活状况及生活方式。其生存状态包括诸多的内容,不仅包含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利等得到保障的程度,还包括学生的个性特质、兴趣爱好得以发展的程度,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得以满足的程度,学生的交往际会的广泛程度[1]。生存状态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教育者应时刻关注学生当下此刻的生存状态,因为它是学生未来生命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而学生当下生活在学校,生活在课堂,他们通过课程实践来学习,通过课程实践获得发展。因此学生的生存状态与课程有着必然的联系。针对当前职业学校中学生传出的各种不好的新闻,树立的一些不良的形象以及社会各界对职校生综合评价不高的现象,反思职校生的各种灰色的生存状态,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职业教育课程对学生生存状态关照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教育课程无论是内容还是目标都集中指向专业以及工种现实需要,为了就业的需要,为了快速的适应岗位的操作等,人们过多的考虑是客观需求,教师在教学中集中火力、心无旁骛地大力执行,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忘却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考虑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平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教师的填压,只有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很难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翻开职教课程,密布的“知识点”,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进了职业学校是潜心专业理论研究的。学生经常在考试前“死记硬背”原理和结论,考试过后,到底留下了怎样的印记,谁也不会去追究深思。倒是学过之后,学生的厌恶情绪“油然而生”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加剧了学生更加不想好好学习的逆反心理。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编制严密而系统,条理且规范,它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规行矩步,特别是专业技术,更不可能自作聪明,私自做主,工具的使用只能是一个动作,一种姿势;景点的解说介绍只能背诵台词,不能增,也不能减。师生只有机械的接受,没有个性的张扬,学生无法在体验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种严肃呆板,拒绝灵动与创新的课程是无法得到职校学生们的承认的,更谈不上接纳了。职校生们这种疏于学习,懒于精技的生存状态,其实是对这种课程的无声拒绝。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课程对学生主体地位及全面发展的忽视,使职校生总体学习状态欠佳,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感到茫然,处于一种比较消极的生存状态之下。为了改变职业学校学生的这种灰色的生存状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建议来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导职校生健康成长从而扭转职业学校学生的生存状态。
目前,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大多定位在胜任某种岗位要求,讲求的是实用原则,这种目标在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很有市场,满足了企业对员工快速上岗的需求,部分学生也从简单的培训得到眼前利益。但这种目标完全不顾学生的后续发展,使学生变为机械的员工,限定了他的空间范围,无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到更大的发展。继续坚持这种课程目标,无疑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这种目标已经阻碍了职业教育的进步,学校无法吸引好生源,学生出现懒散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目标除了要瞄准就业准备外,更要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拓展学生思维、启迪智慧、激励创新,就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较为全面的素质和能力[2]。明确了这个目标,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才会真正的主体,他们的个体生命价值才能得到尊重。虽然这种目标较之于现实中的生源状况有点勉强,但我们仍要兼顾两者。
确定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往往强调其职业性,就是要鲜明突出它的职业定向教育作用,凸显这是为适应某种职业而进行的教育与培养。这样的内容固然是职业教育所必需,但职校学生绝不等同于被固定不动的机器,他们有广泛的社会空间和自由不被束缚的特质,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还应突出职业教育的非职业性,也就是它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一方面要把职业放在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中,让学校能同社会广泛、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要立足应用和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改革,要选取和设计生产实例和个案,通过对实例和个案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自我观察、实验、分析,并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在于它的专业性,专业的不同,其能力和知识构成迥异,思维和技能特征也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应着力体现出它的特征,努力让它的实践性能与理论融合起来,使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认识联结起来,并能由已有经验推及未知领域,努力使僵硬的技术充满了灵性,学生感受到了主动学习与自主创新的魅力,他们便会乐于接受所学专业。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努力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状况采用多样的策略,比如理论和实践的安排顺序,不必强调统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模式可以颠倒,问题、知识、经验、技术次序灵活运用,各种教材传统的逻辑顺序可以被打破,策略的多样性,使得职业教育课程更加活泼生动,更加轻松愉悦。虽然牺牲了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更能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渴求和对专业技能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
课程评价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它能彰显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和设置是否合理。虽然评价理论告诉我们,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价应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但现实中,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仍是一厢情愿的校内自我评价。这样的现实,使得职校生所学专业无法得到诸如行业和企业的肯定,无法接受社会的检验。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评价,使学生脱离了社会,使他们无法得到企业、社会的认可,偏离职业教育的本真,对学生现实的生存状态负有不可推辞的责任。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主体有着明显的社会性特征,需要企业、学校、专家、行业组织、学生及其家长等的共同参与。只有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职校生才能历经考验,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才能振作精神,敢立潮头勇往前,一改现今玩世之情形。
我们只有旗帜鲜明地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有用的东西充实学生,以崇高的价值提升学生,以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以真诚的赞誉激励学生,他们以职校为骄傲,以自己的专业为自豪,他们一定会以更加自信健康的形象立世生存。
[1]王飞.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8):150.
[2]李学锋,王玲.基于高职特色的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4-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