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王从江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体育部,四川 广汉 618307)
1.现代散打搏击运动民族性缺失的根本原因。散打运动作为一项以中国传统武术为基础发展而来并具有激烈对抗性的竞技体育项目。其发展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虽然在文化认同感上国人普遍将其归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但在训练体系上,各级训练机构都无一例外地选择西方竞技体育的训练模式。西方竞技体育训练模式从理念到实践方式都带着浓厚的以征服、破记录、无限超越为特点的动态特征。追求个体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东方哲学文化却被忽视和遗弃,这种因素还在某些方面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越来越多地考量着现代散打搏击运动的训练体系与技术体系。作为以继承传统武术精髓而发展来的散手运动,其传统的民族性的特点该如何体现?传统的训练体系和技术体系从哪里可以彰显?中国武术特有的文化内涵该如何流露?越来越多的疑问不得不促使我们认真思考。
2.当代散打搏击训练体系所呈现出的不和谐层面。有学者认为运动训练必须与科学的人文精神并行不悖,并提出了现代运动训练中弘扬人文精神的四个切入点。即:“运动训练方法的采用应以不损害运动员健康为度。运动技术的发展应以不损害运动员身体为度。同时关注对运动员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培养。注重运动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加强。”这四个切入点恰好揭示了当今散打训练体系的缺陷。即,①训练方法显得过于机械化与单一化,不科学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作用于运动员的身体。②缺乏有效合理、身心统一的训练方式,运动员身心严重分离导致机体严重疲劳。③并缺乏科学的机体恢复手段。④缺乏对运动员更为广泛的人生教育,忽视对运动员走向社会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上世纪20年代,王芗斋先生经过多年对武术的实践与思考创立了意拳。创造性地倡导以静力性桩功为代表的意拳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强调意念对本能的呼唤与调动,巧妙地将文化感悟、武术技击功力与健康养生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武术发展里程碑意义的新时代。
1.意拳桩功对提高力量素质的作用。散打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对抗性竞技项目,对力量素质有着更为全面的要求。就通常的训练方式而言,最大爆发力量的训练一般是通过大强度,高负荷的器械训练而获得。但训练方式有明显的机械性与盲目性。主要体现在教练员对负荷量、负荷强度、训练时间、间歇恢复的把握上往往不能做到科学调控。此外,大负荷、高强度的器械训练对肌肉产生的刺激多为静力性与动力性结合的等张收缩,虽然提高了肌肉力量,但是无法从整体上使得骨骼肌、筋膜、骨骼、神经系统等多种机体机能同时得到协调刺激以促使力量的产生的。传统意拳桩功的训练方式,恰恰在这个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中国的传统武者认为桩功无疑是获得自身全部能量的最佳方式。在站桩的同时,肌肉、骨骼、内脏等系统都得到了完全的放松,神经元与生命信息的传导变得通畅无阻,神经系统对机体的调节达到一种最优化配置。在这种肌肉放松的状态下维持住诸如抱球之类特定的身体姿势,并保持含胸、拔背、脊椎中正、命门后撑等身法,实际上正是促使机体获得一种全新的能量。即以精神意念为主导,配合呼吸并融合筋骨、肌肉、内脏等诸多运动单位协调统一的强大的整体力量。这便是传统武术界所说的“浑圆力”。这种力量较通常训练模式下所获得的肌肉力量更具备活力,因为它完全是在机体放松的状态下求得的。由于极为放松,所以在力量爆发的时候,就能激起更多的“紧”,即肌肉能够最大程度地克服阻力。正是这种放松状态,使得神经系统长时间获得最优配置,促使神经元的传递更为敏捷,并逐渐趋于建立自动化条件反射系统。在这种状态下,肌肉收缩的时间大大缩短,爆发力量更为惊人。而正是这种放松的状态,通过一些特殊的意念诱导,诸如“淋浴”、“抱球”、“扶按”等,使得原本不受大脑意识支配的身体部位也得到了刺激与锻炼,直接刺激了皮肤表面的本体感受器,并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使得这种刺激不断深化进骨骼、内脏,施用于技击直接的效果就是全身参与运动的肌肉群增多,并伴随有筋骨、内脏等元素的协调运作,劲力更为浑厚、惊人。
2.意拳桩功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现代散打运动竞技性、对抗性、技术性的不断提高,传媒效应、擂台效果,以及灯光、赛场等比赛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与革新,如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成为一个优秀的散手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双方势力趋于平衡的时候,心理素质的稳定就显得更加重要。经过意拳桩功的训练,精神意念、呼吸、神经调节等直接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都得到了锻炼,练习者学会了运用精神假借的方式来控制身心的协调统一,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王芗斋先生认为身心放松本来就是最佳的恢复与养生方法。在这种状态下全身的生理结构都因为方式得到了自动化的调节,血液循环更加通畅,皮肤电位升高,神经传感通畅无阻。近几十年来,经过大量的医学实验证明,站桩功法对缓解机体疲劳、多种慢性病的恢复、各类精神官能症的恢复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时常表现出赛前恐惧心理的运动员,可以在日常的桩功训练中加以相应的意念诱导;对于在比赛中总是容易心理紧张的运动员,可以在意拳桩功训练中强化放松的意念,使其呼吸尽可能放慢,匀长,并在随后的训练中,继续强化这种呼吸的均匀缓和,使其慢慢学会通过改变呼吸的节奏与频率,来达到控制自身心理稳定的效果。
3.意拳桩功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的作用。加强对运动员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是训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曾先生曾在《奥林匹克评论》中发文指出:“我们要为运动员们运动生涯结束时顺利走向社会创造条件。”中国武术历来强调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教化,王芗斋先生更是注重这种和谐的理念。他所倡导的站桩的训练,正是塑造自我身心和谐,乃至追求天人合一这种至高境界的自觉能动性过程。站桩的训练,有助于运动员体悟一种更为博大的武道追求,即人性的升华。促使运动员体会到,技击之力只是自我身心和谐的一个展现方式,而真正身心的和谐则需要运动员以正确、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整个人生,并以此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做一个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人。
简言之,我们追求竞技体育的高水平发展,但不应忽视武术散打运动的民族性。我们吸取西方竞技体育中有利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方面,但同时也应该要把传统文化中超越时代的内容加以大力提倡和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促使中国武术朝着健康,光明的明天迈进。
[1]刘建和.现代运动训练:科学精神昌大与人文精神弘扬并行不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2]经建坤.浅析散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03).
[3]漆振光.探析散打运动员力量特点及其训练方法[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03).
[4]蔡飞月,漆振光.析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紧张因素[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01).
[5]刘新军.王芗斋自我和谐思想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
[6]席永平.太极拳浑圆桩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1).
[7]李凤成.散打比赛中放松训练法应用的必要性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8]李康.真正的大成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