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三十八)

时间:2024-05-05

刘进 钟小琴

摘   要:作为中国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缅甸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国家,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纽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文章分析了缅甸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梳理了中国与缅甸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未来的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提出了建议。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三十八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缅甸

一、缅甸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缅甸联邦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下文简称缅甸),是与中国毗邻的东盟成员国之一,与印度、孟加拉国、老挝、泰国接壤,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1]。受历史原因和政治局势影响,缅甸高等教育发展特色鲜明。缅甸的教育事务由缅甸教育部负责。按照地理、历史分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由上缅甸(upper Myanmar)高等教育司与下缅甸(lower Myanmar)高等教育司组成,主要职能是统筹管理各类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的相关事项则由大学中央委员会(Universities Central Council)和大学学术委员会(Council of University Academic Bodies)具体实施,前者主要促进高等教育政策的规划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后者负责高等教育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研究。[3]

目前,缅甸共有大学与学院100余所,其中师范学院20所,科技与技术大学63所,部属大学与学院22所[4]。缅甸高等教育机构地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仰光省和曼德勒省,两省均超过30所,其他省(如伊洛瓦底江省、马圭省、勃固省、实皆省、掸邦省)也都超过10所,仰光大学、曼德勒大学是缅甸最著名的高等学府[5]。受政治局势的影响,医科大学、工程大学、经济大学、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大多是从仰光大学分离出来的大专院校,汇集在仰光市甘马育镇燕子湖一带的地区,因此通常用“燕子湖畔”来指代这些大专院校。[6]

缅甸高等教育依不同学科分为自然科学、数学和统计,人文艺术,工程制造,商科、行政和法学,保健福利,通信技术等十类。2018年,缅甸高等教育学生就读学科中,自然科学、数学和统计排名第一,其次是人文艺术(见图1)。[7]

(二)高等教育学制变革

缅甸的高等教育学位包含学士、硕士、博士三种,高等教育学制为四至六年不等,普通高校本科自2012年起改三年制为四年制。缅甸正在进行的KG+12学制改革增加了高年级教师的需求。缅甸现有师范学院原本为两年制学院,学生结业后并不授予任何学位,只颁发毕业证书后就分配到各中小学(多数是小学)任教;成绩特别优秀且获得留校继续深造者才能继续到仰光师范大学或实皆师范大学学习。基础教育学制引发了师范教育学制的改革,因此缅甸师范学院提升为四年制学院,学生毕业后都可获得相应学位,奔赴各中学(初中及高中)任教。[8][9]

(三)高等教育师生情况

2018年,缅甸高等教育在校学生约93.22万人,其中女生54.59万人,男生38.63万人,男女比例差距较大,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为18.82%。缅甸高等教育师资力量严重匮乏,2018年缅甸高等教育教师总数约2.6万人[10],师生比例达1:36,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其中,女教师人数超过教师总数的85%,远远大于男教师数量,教师性别比例差距悬殊。

造成缅甸高等教育学生和教师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政局动荡和学潮运动是重要历史原因。男女严重失调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了尽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缅甸教育部规定必须在一些重要的大专院校中保持一定的男女比例,例如,医科大学就规定男女生比例是1∶1,这就导致了大学录取分数线有男女之别,而且女生的分数线经常高于男生。[11]

(四)高等教育经费

缅甸的高等教育经费均由国家财政拨款[12]。2018年缅甸政府高等教育支出共计19447万美元,高等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29%,占政府总支出的1.53%,占政府教育总支出的14.78%(见表1)。与2011年相比,2018年高等教育支出占GDP及政府总支出的百分比略有增加,但增长趋势不明显,同时高等教育支出占政府教育总支出的百分比有所下降。2018年每名大学生的政府初始资助为208.62美元,占人均GDP的16.69%。[13]

(五)教学语言变革

缅甸的教学语言改革要追溯到半个世纪前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1962年,缅甸推行“社会主义教育”路线,实行文理分科和缅甸语教学。这个时期是缅甸语发展最兴旺的时期,专门创办《大学百科学术》杂志以发表各学科大学教师的缅文文章;缅甸语强势推行近20年后,学生英语水平普遍降低。为使缅甸更好地与世界教育体系接轨,缅甸国家领导人下令恢复英语教学,将英语教学覆盖幼稚班到高中的各个阶段,1990年以后,大学里的缅甸地理、历史等文科全部改用英语教学[14]。由于缅甸民族和语言众多,学生英文基础薄弱,学生在面临学科困难的同时还要面临语言理解能力的困难,校外补习、家教现象突出,学校教师也更热衷于校外补习班教学,校内教学不积极,学生们也不重视校内教学,如此恶性循环,学生综合素质大打折扣,大学生普遍存在“有学位无知识”(bwe ya pin nya ma tat)这一现象[15],缅甸教育质量受到严重的打击。此外,全盘推行英语教学也拖累了缅文教学,学生们的缅文程度也一落千丈。教学语言的变革阻碍了缅甸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高等教育国际化

缅甸拥有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泰国六国政府奖学金门类;在人才的国际交流方面,留学生人数呈现“高出低入”的态势。2018年,来缅留学人数为459人,其中,中国、朝鲜、日本、韩国、泰国排名前五,來自中国的留学生最多,占赴缅留学生总数的70%。2014-2018年,缅甸出国留学总人数分别为6871人、7669人、8439人、8965人、8965人[16],总体而言,这5年间的出国留学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差异明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IS)公布的数据,2018年,缅甸高等教育学生的出国留学率为1.2%,出国留学生主要流向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占每年留学总人数的50%以上;其中,排名前十的缅甸学生留学目的国分别为:泰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英国、韩国、斯里兰卡、印度、俄罗斯(见图2)。[17]

出国留学生中,派遣留学生占据了不少比例。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缅甸向70个国家共派遣了1.44万名留学生,主要以非学历生为主,其中派遣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为印度(2941名),其次是中国(2776名)、日本(2160名)、泰国(1742名)、韩国(939名)[18],如表2所示。

二、中缅合作关系的开展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胞波友谊源远流长。自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以来,双边关系一直保持平稳向前发展。20世纪50~60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通过友好协商圆满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中缅两国领导人也曾多次互访。改革开放以来,中缅两国在经济、教育、科技等各领域进行了宽领域、高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2011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双方签署《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两国关系发展的路线图。2020年,***主席在中缅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上提到,中缅关系已进入新时代,新形势背景下需要双方共同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19]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缅友好关系开启新篇章,两国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政策沟通方面,2018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与投资、农业、培训与人才建设等14个领域开展密切合作。在设施联通方面,中缅两国在多个互联互通和中缅经济走廊基建项目上合作硕果累累,如新滚弄大桥项目、仰光—曼德勒高速公路升级项目、曼德勒—密支那公路升级改造项目等。在贸易畅通方面,中缅长期以来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中国已成为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国。在资金融通方面,2019年,缅甸中央银行宣布增加人民币为官方结算货币。在民心相通方面,以“中华乡愁书院”“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为代表的中缅文化交流项目,充分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推动了中缅文化的交流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两国民心相通;中缅两国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密切的合作。双方于2004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缅甸联邦政府教育部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201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与缅甸教育部签署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提出自2019-2020学年起,推出“一带一路”奖学金计划吸引优秀的缅甸学生赴港攻读学士学位,促进双方专业技术、教育著作以及专家学者、师生等人员交流,加强两地教育协作。[20]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缅高等教育合作

(一)重视语言交流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缅双方注重缅甸语和汉语的互学互通。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中国鼓励培养缅甸语人才。《云南省对外投资重点国别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实施方案》中提到要重视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高校纷纷开设缅甸语等东南亚、南亚语种,培养优秀语言类专门人才和复合型、复语型外语应用型人才。除了本土培养外,大批中国留学生前往缅甸学习缅甸语,2016-2017学年,中国留学生成为仰光外语大学学习缅甸语数量最多的外国学生。[21]

第二,重视汉语的推广学习。国家汉办授权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建设三个国家级汉语国际推广基地,面向缅甸开展丰富的汉语国际推广活动。中国在缅甸设立孔子学堂,向缅甸派遣大量汉语教师志愿者,开展当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国家汉办自2009年起共向缅甸孔子课堂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数百人次,为缅甸当地的汉语教学和中缅教育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缅甸在国内也重视汉语的推广与学习,鼓励缅甸政党、政府各部门学习汉语;民间还借助“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号召缅甸人民学习汉语。

(二)依靠区域交流平台拓展高等教育合作

1.开展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

作为东南亚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缅甸常被纳入南亚东南亚区域整体与中国开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2004年,云南率先设立全国第一个地方政府奖学金,鼓励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学生来滇留学;此外,还提供公派留学名额,选拔云南省优秀人才到国外友好院校进修访学。2016年,云南省与教育部签订《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建设教育“一心三地”的新目标,即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的教育辐射中心,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人才培训基地、中外人文交流基地、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22]。2018年,云南省教育厅以缅甸等9个主要投资国家为重点,制定了《云南省对外投资重点国别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实施方案》,通过搭建“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论坛”“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等一批高质量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辐射中心建设,促进了区域学校之间的互学互鉴、共同进步。

2.构建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

中国与东盟地理相邻,文化相通,血脉相亲,利益相融。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区域间文化交流,为两国合作领域的拓展铺设更畅通的渠道,中国与东盟开展了更务实的教育合作。自2008年起,中国教育部、外交部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已联合在贵州成功举办了12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简称东盟周)。东盟周通过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大学校长论坛、学术研讨会、教育资源展、专题研修班等多项形式多樣、内容丰富的活动,推动双方在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智能科技教育的交流合作,积极打造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推动建立中国—东盟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合作联盟,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慕课合作平台。迄今,东盟周已吸引来自中国及东盟的参会者万余人,几百份教育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在东盟周上成功签署,积极推动双方学生双向流动提质增效[23]。1997年加入东盟的缅甸可共享东盟发展成果,借助东盟周这一平台加强与中国在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等领域的密切合作,有利于中缅双方进行教育创新和学术交流。

(三)以高校为依托,节点省份与缅甸开展高等教育对口合作

立足于主要节点省份的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与缅甸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是推进中缅“一带一路”高等教育行动的主要亮点。[24]

其一,云南与缅甸。云南与缅甸毗邻的优越地理位置在教育对外开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方面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25]。云南省依托本地丰富的高校资源和科技人文优势,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等方式,加快推进滇缅高校、智库间的合作,搭建云南省高校与境内外一流高校交流平台,促进教育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例如,依托云南大学着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留学生培养基地,与缅甸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扩大缅甸留学生招收规模,建设“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等;依托云南民族大学推进“云南省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与曼德勒恩瓦教育培训中心共建“缅甸云华职业学院”;此外,中缅友好职业技术学院、中缅研究中心、中缅联合共建实验室等标志性项目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截至2017年,云南省共有82所学校对缅开放,缅甸在云南高校就读学生达3500人[26]。滇缅双方共建两国高等教育发展平台,既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战略,又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和治国理政经验互学互鉴,拓展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夯实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民意基础。

其二,贵州与缅甸。东盟周自被列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和《瀾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以来,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机制化交流合作平台,贵州作为东盟周永久举办地,在与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6年中国和缅甸等东南亚陆地五国发表《澜湄合作三亚宣言》,旨在澜湄地区打造交通互联互通综合网络,作为我国链接东南亚国家的重要交通渠道,中国—东南亚高铁的建设亟需轨道交通服务维护的本土化人才,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贵州高校开展的“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轨道交通建设提供积极服务中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江苏、重庆、陕西等省市在推进中缅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沟通交流合作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密集

中缅双方通过成立教育联盟、建立海外分校、合作共建等措施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展开密集合作。伴随着“一带一路”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缅甸籍华人华侨来华创业,沿线亟需大量劳动力;同时,中国在对缅甸的教育扶贫中承接了大量的缅籍学生来滇就读,缅甸劳动力部分转移到中国境内,中缅两国亟需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承接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在此背景下,云南民族大学联合38家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累计培训学生2万多人次[27],与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联合在缅甸建立了第一所海外分校——澜湄国际职业学院;云南大学与曼德勒缅中友好协会合作共建“中缅友好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技师学院建立了缅甸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研修班,未来还将建成中国(云南)国际职业培训中心。以上措施为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所需设备、课程资源和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利于扩大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内容和规模。[28]

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江苏省在推进中缅职业教育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5年江苏教育厅与缅甸教育部签署了《中缅职教留学生合作项目(江苏)备忘录(2016-2018)》,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职院校作为首批项目学校,在凸显院校特色,统一培养标准,确保教学质量的原则下,对缅甸留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29];随后扬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等职业大学也提供奖学金吸引缅甸留学生来苏就读。毕业后留学生既可以到中资企业就业,也可以回国就业,担任本国学校的专业教师,以此全方位促进学院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中国助力缅甸教育脱贫

缅甸国家转型和经济建设亟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近年来,中国正通过境外合作办校、大力兴办职业教育、资助优秀学生来华留学、向缅甸教育部捐赠教育设备等方式助力缅甸教育脱贫。2016年,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和缅甸教育部共同实施教育合作项目——“中缅友谊学校”,致力于缅甸教育脱贫,为配合该项目的实施,2017年中国大使馆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CFPA)缅甸办公室实施“中缅友好奖学金”项目;迄今,已陆续建成20余所“中缅友谊学校”,累计向“中缅友谊学校”和缅甸各社会教育团体资助了约8.5亿缅币(约371万人民币)的奖助学金,共4000余名缅甸在读学生受到了资助[30]。近年来,缅甸—中国友好协会也一直致力于发展缅甸教育,每年资助120多名缅甸优秀贫困学生上大学。中国参与缅甸教育扶贫,不仅为缅甸优秀的贫困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也为缅甸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缅甸国家概况[EB/OL]. (2019-10-24)[2020-04-10].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788/1206x0_676790/.

[2]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EB/OL].[2020-04-10].https://www.moe.gov.mm.

[3][12]朱耀顺, 丁红卫, 孙康. 缅甸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需求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1): 68-72.

[4]缅华网.缅甸社会教育概况[EB/OL].(2016-11-09)[2020-04-10]. https://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19530.

[5]陈德洲. 缅甸高等教育现状研究[J].科技视界, 2015(6):48-49.

[6]缅华网. 正在重新起步的仰光大学(一)厄运多难的昔日缅甸第一流大学[EB/OL].(2016-07-09)[2020-04-10].https://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17056.

[7][10][13][16]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Education[DB/OL].(2019-10-24)[2020-04-10]. 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

[8]缅华网. 缅甸师范学院都提升为四年制学院了[EB/OL]. (2019-06-27)[2020-04-10].https://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39224.

[9]缅华网. 缅甸教育部加快学制改革步伐[EB/OL].(2019-06-04)[2020-04-10].https://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38937.

[11]缅华网. 探讨缅甸大学的招生工作情况[EB/OL].(2014-08-26) [2020-04-10]. https://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6081.

[14]緬华网. 回顾半个世纪前的缅甸教育改革[EB/OL]. (2019-06-29)[2020-04-10]. https://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39251.

[15]缅华网. 缅文系老教授呼吁大学各学科也应恢复缅甸语教学[EB/OL]. (2018-06-27)[2020-04-10].https://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32161.

[17]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IUS Student Flow[DB/OL].[2020-04-10].http://uis.unesco.org/en/uis-student-flow#slideoutmenu.

[18]缅华网. 缅甸民盟政府执政以来向国外派遣了1万4千多名留学生[EB/OL]. (2019-07-29)[2020-04-10].https://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39627.

[19]新华网. ***在中缅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上的致辞(全文)[EB/OL]. (2020-01-18) [2020-04-14].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1/18/c_1125476462.htm.

[20]国际在线. 香港与缅甸签署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 推出“一带一路”奖学金[EB/OL].(2018-10-27)[2020-04-10].https://mini.eastday.com/a/181027095635482.html.

[21]缅华网. 仰光外语大学的外国学生中,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EB/OL]. (2017-02-24)[2020-04-10].https://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21493.

[22][27]新华网.周荣:云南教育对外开放“双向发力”成果丰硕[EB/OL]. (2019-08-29)[2020-04-10].http://www.xibujuece.com/juece/qiye/47051.html.

[23]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概况[EB/OL].(2015-06-03) [2020-04-10]. http://www.caedin.org/article.jsp?id=1705&itemId=8.

[24]晋浩天. 建设“一带一路”中国教育做了啥[N].光明日报. 2017-04-20(06).

[25]朱耀顺, 丁红卫, 朱家位, 等.云南省与缅甸高等教育合作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13(1):106-109.

[26]缅甸官方人士发文 :“一带一路”好得很[EB/OL].( 2018-12-28) [2020-04-10]. http://www.sohu.com/a/285305828_346681.

[28]中国高校之窗. 云南大学林文勋率团出访缅甸 推动云大与缅高校等开展多元合作[EB/OL].(2019-04-02)[2020-04-10]. http://www.gx211.com/news/20190402/n15541923473036.html.

[29]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卫院迎来首批留学生[EB/OL].(2017-03-09)[2020-04-10].http://www.suzhou.gov.cn/szsrmzf/dwjlylxjy/201703/d0c7c9c511024 d6b803f0c38b13e8452.shtml.

[30]缅华网. 2年20所中缅友谊学校4000名缅甸中小学生受资助[EB/OL]. (2018-11-22)[2020-04-10].https://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34556.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