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刘瑞
摘 要:PYP课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3~12岁儿童提供国际化基础教育课程,至今已在全球109个国家共计1652所学校开设。研究表明:PYP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十种学习者品质和五种跨学科能力,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PYP的课程内容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概念探究,依托单元教学计划表,开展跨学科概念驱动型课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PYP的课程评价基于多次“评估—记录—反馈”的过程性评价而螺旋上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借鉴PYP课程经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应开展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施探究型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
关键词:国际文凭组织 核心素养 PYP课程
近年来,国际范围内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讨论聚焦于核心素养[1]。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项目(Primary Years Programme,PYP)课程由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IBO)于1997年開发,是面向3~12岁儿童的国际文凭课程。目前,PYP课程已在全球109个国家,共计1652所学校开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好评[2]。国际文凭组织创立于1968年,是一个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认可的国际教育机构[3],其开发的国际文凭课程(IB课程)在全球150多个国家、近5000所成员学校开设。
除了PYP课程之外,IB课程还包括其他三种类别(见表1)。其中,中学项目(Middle Years Programme,MYP)课程创立于1994年,为11~16岁儿童提供中学教育;大学预科项目(Diploma Programme,DP)课程首创于1968年,为16~19岁学生提供全球共通的课程,是创立时间最长且推广度最高的一个项目;国际文凭职业教育项目(Career-related Programme,CP)课程创立于2012年,针对16~19岁有意进行职业教育的学生。这四类课程既相互独立又纵向贯通,虽面向不同的学段,但基于共同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具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
研究发现,在美国,PYP课程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PYP课程学习者相比于非PYP课程学习者而言,对学校氛围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有更高的学业成就、更大的自我效能感、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少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4]。截至2018年底,我国全面引进IB课程的学校共有148所,开设PYP课程的学校有79所[5]。基于此,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三个维度介绍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PYP课程。
一、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PYP课程目标
(一)PYP课程目标
PYP课程目标是通过培养十种学习者品质和五种跨学科能力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以使其能够适应国际社会需要。
1.培养十种学习者品质
PYP课程目标强调学习者应具备国际情怀,努力成为思考者、探究者、交流者、反思者、知识渊博的人、有原则的人、胸襟开阔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敢于冒险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6]。教师需要根据以上十种学习者品质进行教学并将其作为评价的基础。[7]
十种学习者品质的具体介绍如下:思考者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方式识别和处理复杂的问题;探究者能掌握开展探索和研究的必要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交流者能够运用一种以上的语言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反思者能随时对自己的学习和经历做出思考与反思;知识渊博的人能探索各种与当地或全球有关的重要概念、思想观点和问题,掌握精深的知识;有原则的人具有公平感和正义感,能够在个人、集体和社会之间寻求平衡;胸襟开阔的人能够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观点、价值观和传统采取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富有同情心的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需要与感受;敢于冒险的人有勇气面对不熟悉的情景和变化的事物,能以独立自主的精神探索新的角色、观点和策略;全面发展的人能知道智力、身体和情感之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2.培养五种跨学科能力
跨学科能力是每一个学科领域都应具备的关键能力[8]。PYP强调技能的学习需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需通过提供各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机会,支持学生发展跨学科能力。
在学习一门学科或通过一门学科学习其他知识时,学生会习得专属于该学科的技能。例如,通过学习语言,学生具备了读写能力;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具备了计算能力。为了开展有目的的探究,为成为终身学习者做好准备,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系列的跨学科能力(见表2)。
(二)PYP课程的理论基础
PYP课程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理论、身心发展理论和情境教学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PYP强调用建构主义理论看待学生的学习。学习者对世界的认识是以其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的,学生学习就是根据新的体验和知识对已有的信念、模式或观念进行一再重温和修正。当学生通过不断学习进而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周围世界的时候,就在周而复始地经历一个建构、检验、确认或修改个人内心世界的循环过程。因此,PYP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设计的课程和提供的学习环境必须允许学生自由地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有利于学生检验并修改已有认知,在新旧认知之间建立联系。
2.身心发展理论
小学阶段的学习经历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础,教育者有责任认识到这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并努力使教育效果最佳化。虽然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且具有阶段性,但每个儿童的成长过程与速度都是独特的,而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必须注意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通过鼓励儿童与周围的成年人和伙伴建立安全和可信赖的关系,努力促使儿童尽可能成功地完成从家庭到学校的适应性转变。PYP课程体系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关键性支持,以帮助他们成长为积极的探究者和终身学习者。[9]
3.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到真实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认识世界[10]。不同于传统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PYP课程提倡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提高需依托相应的情境。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趣味性和挑战性、相关性和重要性并存的学习内容及学习体验,为学生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只有学习环境与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密切相关,才能充分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PYP课程内容
PYP依据课程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一套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基于概念探究、依托单元计划表的跨学科课程。
(一)立足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课程
通过学习,学生必须能够在各个学科之间建立联系,自主发现将学科知识整合起来的方法,从而做到学以致用[11]。PYP课程具有全面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旨在通过多样的学习内容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PYP形成了兼具贯通性和灵活性的包括六大跨学科主题、六大学科领域和五大学习要素的课程(见图1)。
PYP课程超越传统学科的界限,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明确了“我们是谁(自我认知)、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时空领域)、我们如何表达自己(自我表达)、世界如何运作(世界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自我组织)和共享地球”六大跨学科主题。基于六大跨学科主题,确定了PYP课程的六大学科领域:语言,社会学,数学,艺术,科学,个人教育、社交教育和体育。在六大跨学科主题和六大学科领域的基础上,PYP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五大要素:理解、概念、技能、态度和行动,强调教学需要寻求五大要素间的平衡,即学生能够习得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对概念的理解、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二)基于探究的概念驱动型课程
1.制定探究性教学计划
探究是PYP的主要教学方法,它能够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以独特的方式探寻对世界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素养。PYP提倡的探究意味着要进行探索、思考和质疑;尝试和实验各种可能性;在以往的学习和当前的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做出预测并采取目的明确的行动;通过应用概念加深理解;发展并检验理论;研究和寻找信息;以各种方式解决问题等。
PYP课程围绕上述六大跨学科主题确立探究单元,教师和学生围绕探究单元的中心思想制定探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探究计划的制定既要考虑每个年级所教授的各个探究单元之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不同年级所教授的探究单元之间的联系,从而保证探究计划具有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另外,探究计划需要与其他单科教学保持平衡,单科教学与探究单元教学之间的关系会随着单元主题的变化而变化。以六大跨学科主题之一“我们如何组织自己”中“市场”这一探究单元的时间分配为例,探究单元的教学时间远多于单科教学时间(见图2)。
2.开设概念驱动型课程
PYP课程注重以有目的、有组织的探究活动为学习载体,促使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并理解学习内容[12]。传统教育的考试压力使学生无暇深入理解概念,对于知识的死記硬背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浅薄。PYP致力于开发概念驱动型课程,通过学习每个学科领域内部的相关概念以及跨越所有学科领域界限的概念,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领会学科的精髓,深入理解学习内容,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多方面的素养。
概念驱动型课程是学生围绕一定的核心概念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围绕核心概念提出系列问题[13]。PYP课程从形式、功能、原因、变化、联系、观点、责任、反思八个维度确定其“概念模型”[14]。“概念模型”是支撑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每个概念都有与之对应的关键性问题,即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运作的?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它是怎样改变的?它与其他事物如何联系起来?有哪些观点?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是如何知道的?这些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究。在设计基于探究的教学单元时,教师和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关键性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关键性问题和与之对应的重要概念驱动着PYP课程。
(三)依托单元教学计划表的课程实施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PYP提倡依据探究单元教学计划表开展教学。探究单元教学计划表首先包含了年级、班级、学校名称、学校代码、单元标题、教师姓名、日期、课时数、所需周数等基本信息,其次列出了设计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的八大问题(见表3)。
在开展教学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以PYP单元教学计划表中所列出的八大维度为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围绕单元探究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关注核心素养达成的PYP课程评价
评价是所有课程实施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评价可以收集和分析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并为教师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YP课程评价系统如图3所示,是由多个单次的“评估—记录—反馈”过程性评价链条构成的长期性螺旋式评价系统[15]。过程性评价一般以探究单元为基础,在一个探究单元的周期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借助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核心素养达成情况。长期性评价基于多个探究单元进行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多个不同的探究单元学习结束后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达成情况。
(一)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PYP实施多种评估策略,从多个方面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情况。其中,课堂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收集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的证据;教师记录个人及小组的学习过程;学生评价自己的作业,并开展互评;教师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教师制定清晰的评价细则表;教师保存测验与作业的成绩记录。PYP课程特别强调:评价不代表教学的终结。在课堂评价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思考下列问题:学生的作业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以判断是否达到了学习目的或目标?学生的表现是否体现了他们的理解水平?应对评价过程做哪些改进?作为评价结果,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应有何改进?
有效的评价对于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第一,对学生而言,评价能够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一方面分析自己的学习,并反思需要改进之处;另一方面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体悟。第二,对教师而言,评价能够获得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信息,整体回顾和反思学生的表现与进步。第三,对家长而言,评价能够使家长看到学生进步和成长的证据,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予以鼓励、支持和表扬。
(二)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PYP强调建立学习档案的重要性,鼓励教师采取多种评价策略与工具(见表4)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学习档案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能够展示学生一段时期内的知识、概念理解、跨学科能力、态度和学习者培养目标中各项品质的发展,对学生成长的意义重大。
评价策略是教师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进步与成长过程。常见的评价策略包括课堂观察、整体表现评价、注重过程的评价、有选择的反应和开放式作业。其一,在课堂观察中,教师可以进行广角观察(例如,将焦点置于整个班级),也可以进行微观观察(例如,聚焦于某个学生或某项活动);既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和评论,也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其二,整体表现评价是依据先前制定的标准,评价针对学习目标布置的开放性作业。其三,注重过程的评价提倡定期对学生进行观察,详细记录学生所有典型与非典型的行为,收集多方面观察的数据,以提高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其四,有选择的反应,又称限定性测试,是指在单一场合、单一维度中的评价活动,测验和测试是这种评价策略最常见的方式。其五,开放式作业,又称为非限定性测试,学生可以通过简短的书面答案、一幅画、一张图、一种解决方法等形式完成作业。
与评价策略相对应,评价工具用于收集和记录这方面的信息和数据,例如,评价细则表、案例、考核表、轶事记录、连续发展阶段表等。评价细则表是一套用于评定学生在所有学习领域中的成绩等级的评价标准;案例是优秀的学生作业样本,可以作为评判其他作业的相对标准;考核表是根据不同的评价要求列出的评分方案;轶事记录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而撰写的简短书面记录;连续发展阶段表是能够展示出学生的学业进步情况和在学习进程中所处位置的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的记录表。
(三)反馈学生学习成效
PYP强调反馈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必须根据IB课程目标中的各项学习者品质反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达成情况。缺少信息反馈的评价仅仅是评判,因此反馈在PYP课程评价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教师及学生解读评价结果并及时改进。有效的反馈应该是全面、坦诚、公正和可信的,能够反映学校社区的价值观,使教师能够把相关经验运用到将来的教学与评价实践中,使家长、学生都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反馈并不是PYP课程评价的终点,而是作为螺旋过程中下一阶段评价的起点,一般通过报告、展览等方式进行。其中,报告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形式,目的是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之间分享信息。例如,教师会见学生,向学生提供信息反馈,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教师会见家长,向家长收集学生的背景信息、解答家长的疑问、向家长提供学生的学习情况;由学生主持召开会议,向家长报告学习过程;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召开会议,共同评价学生的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同时,也有以书面形式反馈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文本性记录。除了报告之外,最常见的是通过PYP展览的形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效果。PYP结题展往往在一个探究单元(约六周)结束时举行,学生围绕单元探究主题展示自己的绘画和写作作品、开展情景剧表演、模拟演示、PPT演讲等。
四、PYP课程对我国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启示
PYP课程目标、内容及评价可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开展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IB课程从跨学科主题单元的PYP模式平稳过渡到学科性质的DP模式,处理好了跨学科综合主题与基本学科之间的关系[16]。其中,PYP课程基于六大跨学科主题和六大学科,是在分科基础上的综合,与传统的分科教学有很大的区别。PYP的教学活动是通过跨学科的探究主题将原本割裂的学科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跨学科素养,使学生能够处理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在六大跨学科主题之下,不同的学科围绕某一跨学科主题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探究单元,教师和学生围绕探究单元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同一个主题教授各个学科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力求达到学科融合。
与PYP课程相比,我国传统的课程体系仍然是分科本位,以学科为单位,所开设的课程之间的综合程度不高,分科的课程体系容易造成学生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不强的状况[17]。然而,当今社会有多种复杂问题,这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甚至超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开展跨学科教育,能够使学生跨越学科边界,构建多学科知识,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二)实施探究型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PYP充分践行了这一理念,通过跨学科探究计划提升学生的探究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素养。PYP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主要依托探究单元并借助概念探究型课程实现。PYP的跨学科主题包含若干个探究单元,每个探究单元都有一个事先确定的中心思想,教师鼓励學生围绕中心思想进行独立自主探究。成功的探究活动将使学生采取负责任的行动,这种行动能够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探究型教学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18]。当前,我国有不少学校开设了IB课程,然而PYP课程本土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PYP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习惯于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于PYP教师的培训,提高PYP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定期开展教师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组织全校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探究计划,从而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教师要善于运用探究型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核心素养;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PYP课程评价是一个以“评估—记录—反馈”为基础的螺旋式上升评价的系统。从评价阶段上看,PYP的单元教学中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形式。诊断性评价一般在探究单元开始前进行,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形成性评价一般在探究单元的中后期进行,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总结性评价一般在探究单元结束时进行,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成效。从评价策略上看,PYP中最常见的评价是以开放式作业(非限定性测试)的方式进行。与限定性测试相比,非限定性测试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学生能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效。就评价时机而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YP的教学模式要求更早和更深入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例如,PYP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表时,就尤其强调评价的重要性,制定教学计划之前需要先解决中心思想与总结性评价作业之间的联系问题。教师在确定了单元中心思想后,需要进一步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展示其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就需要修改中心思想,这样保证了教学计划的有效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的课程评价仍改变不了知识本位的倾向[19],常常以限定性测试,即标准化考试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课程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借鉴PYP的课程评价方案,我国可将评价贯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客观的方式评学;多运用非限定性评价,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现自我,以开放的方式评学;建立课程评价的反馈机制,充分发挥评价改进教学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周佳伟,王祖浩.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芬兰《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2014》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11):91-97.
[2]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Origin of the PYP[EB/OL]. https://www.ibo.org/programmes/primary-years-programme/what-is-the-pyp/key-facts-about-the-pyp/,2019-01-20.
[3]李学书,陈法宝.IB课程中全球公民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9):96-103.
[4]李玲玲.国际证书课程:美国衔接中学与中学后教育的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11):29-38.
[5]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Find an IB World School[EB/OL]. https://www.ibo.org/programmes/find-an-ib-school/,2019-02-23.
[6]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The IB Learner Profile[EB/OL]. https://www.ibo.org/benefits/learner-profile/,2019-01-20.
[7]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What Is an IB Education[EB/OL]. https://www.ibo.org/globalassets/what-is-an-ib-education-2017-en.pdf, 2019-01-20.
[8]王光明,卫倩平,赵成志.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跨学科能力测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7):24-29.
[9]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Why the IB Is Different[EB/OL]. https://www.ibo.org/benefits/why-the-ib-is-different/, 2019-01-20.
[10]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6.
[11]BOYER E L. The Basic School: A Community for Learning[J]. Education Digest,1995, 61(3):76.
[12]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What Is the PYP[EB/OL]. https://www.ibo.org/programmes/primary-years-programme/what-is-the-pyp/,2019-01-20.
[13]王怡意,孫铭明. PYP课程概念驱动教学对小学科学概念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7(11):70.
[14]惠中,车丽君.国际文凭组织PYP课程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1):18-24,56.
[15]TOE D, LANG J, PAATSCH L. et al. Assessment of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in IB PYP Schools[EB/OL].https://www.ibo.org/contentassets/8d04d269392d42c18e71529afa337a7c/final-report-ib-pyp-assessment.pdf,2019-01-21.
[16]金京泽,张蕾.教育全球化:国际文凭项目的回顾与展望[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11):65-71.
[17]熊万曦.美国高中国际文凭课程发展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3):30-36.
[18]李学书,陆佳.IB课程体系中探究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11):21-27.
[19]王润,张增田,章全武.核心素养:课程评价的时代追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4):52-56.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王亭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