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印两国国际学生教育比较分析

时间:2024-05-05

马俊霞

摘 要:中国和印度作为全世界人口大国,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近年来,中印两国高等教育扩张和发展速度之快,已引起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两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国际学生教育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出不俗的发展趋势。文章根据中国和印度公布的有关国际学生的数据和信息,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对中印两国的国际学生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国际学生无论从数量还是来源国的多元化方面都强于印度,同时,两国在国际学生类别和学科分布,以及国际学生政策方面各有特点。

关键词:中国;印度;国际学生;比较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一个国家的知识体系建设至关重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间的教育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教育发展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两国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并都在努力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国际学生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中印国际学生教育历史比较

(一)中国国际学生教育发展概况

1950年,中国迎来了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33名留学生,周总理制定了对国际学生“学习上要严格要求,认真帮助;政治上积极影响,不强加于人;生活上适当照顾,严格管理”的工作方针[1]。由于这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际学生数量和来源国都很有限。

1978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2000年以后,国际学生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国际学生人数增长迅猛:2012年国际学生人数是328330人,2013年为356449人,同比增长8.58%,此后每年国际学生增幅都在10%左右(见表1)。国际学生来源国从起初的只有东欧国家增加到2013年的200多个国家。

(二)印度国际学生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50年代,印度移植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教育体系。独立后,印度也借鉴过美国的教育模式。由于受到英国高等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加上国家发展需要,印度高等教育形成了其独特特征。印度多所院校与发达国家一流院校建立了学术、人员、研究等方面的广泛、密切和深入的联系,并积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合作,建立了全世界公认的一流高等院校,培养了世界顶尖的IT人才。

虽然印度国际学生教育起步较晚,但每年接收的国际学生人数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截至2012年,印度已吸引了超过150个国家的国际学生 。2011年,印度共接收了全世界153个国家的27531名国际学生,2012年的国际学生数量比2011年增加了20.43%。2004年至2012年,国际学生增长比例为22.9%(见表1)。[2]

二、中印国际学生概况比较

(一)国际学生来源国比较

1.中国国际学生来源国

中国国际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且来源国数量越来越多。2012年,共计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国际学生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教育机构。国际学生人数比2011年增加了35719人,增长比例为12.21%。[5]

中国国际学生主要来自韩国、日本、泰国、越南、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作为高等教育强国,其来华国际学生数量位于所有国家中的第二位(见表2)。

2.印度国际学生来源国

2011-2012学年,印度接收了来自153个国家的5600多名国际学生,较2010-2011学年同比增长了20.43%。南亚国家是印度国际学生的主要来源国。尼泊尔是印度国际学生最大来源国,占比接近19%,其次是不丹、伊朗、阿富汗、马来西亚、苏丹等。其中,来自尼泊尔和不丹的国际学生数量在两年内增幅最大。此外,与2010-2011学年相比,2011-2012学年来自美国、中国和伊朗的国际学生减少(见图1)。

(二)国际学生类别和学科分布比较

1.中国国际学生类别和学科分布

中国国际学生中,学历生约占40%,大部分是非学历生,即大部分国际学生选择一门或几门学科进行短期留学。学历生中以本科生人数最多,硕士研究生人数次之,博士研究生人数最少(见图2)。在学科方面,中国国际学生青睐的学科有文科、医学、工科、经济类、管理类等(见图3)。

2.印度国际学生类别和学科分布

大部分印度国际学生以接受大学本科教育为主。2011年,印度接收的国际学生中有77%是本科生。在学科选择方面,2011年,印度国际学生中选择工科最多,其次是商业、医药学、科学、艺术类等学科。2010年,大部分留印国际学生选择的学科是商业(见表3)。其中,来自尼泊尔的国际学生中,有92%选择了护理专业。商业类学科的国际学生主要来自阿富汗(13%)。选择数学和科学类学科的国际学生主要来自马来西亚(52%)、美国(24%)和加拿大(6%)。可见,印度护理类专业中的国际学生主要来自尼泊尔,而商业类学科的国际学生来源国较为分散。相比之下,印度的数学和科学类学科不仅对亚洲国家,对北美等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的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印度的数学和科学学科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誉(见图4)。

三、中印国际学生政策比较

(一)中国对国际学生的资助政策

2005年,教育部与部分企业合作,设立国际学生奖学金,以扩大国际学生的规模。同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国际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以更好地为国际学生服务。中国还与卢旺达、坦桑尼亚签订合作协议,接收两国政府全额资助的本科国际学生。同时,继续落实新加坡、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派遣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来华学习或工作。

2008年,教育部改革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办法,将一部分名额分配给有关边境省份和高校进行自主招生,鼓励招收硕士及以上层次学生。为保证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提高奖学金使用效益,在试点基础上,依据《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有关精神,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新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开展预科教育。

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留学中国计划》,确定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国际学生人数达到50万人次的宏伟目标;会同外交部启动中国政府单方奖学金改革工作,2011年首先从非洲国家开始实施。通过此项改革,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对外影响,充分发挥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效益。

为优化留学环境,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留学,2012年教育部牵头启动了《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为国际学生在华就读期间的勤工助学活动提供规范和保障。教育部还会同财政部起草《外国来华留学生经费管理办法》,完善来华留学经费项目体系和管理体制,大幅提高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等。[12]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分别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赴越南、柬埔寨、南非、埃及、孟加拉、尼泊尔、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美国等国举办中国国际教育展,宣传中国高等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印度吸引国际学生的政策

印度政府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2002—2007年)成立了印度海外教育促进委员会,积极与世界各国、组织加强合作与交流。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在大学系统内实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交流项目。通过此项目,印度高等教育机构每年与20多个国家互派学者和留学生。为了促进国际学生的跨国自由流动,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制定了海外高等教育项目(PIHEAD)以吸引国际学生,并促进印度高等教育机构向海外扩张。[13]

印度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成员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是南亚国家为加强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而成立的一个非政府性集团组织。成员国包括不丹、孟加拉国、印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这也是印度国际学生多来自南亚的主要原因。

(三)中印国际学生政策的异同

中印两国都很重视国际学生,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吸引国际学生。在法制化建设方面,中印两国都已颁布一些政策作为国际学生最基本的保障;在国际合作方面,两国都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与合作国家互派留学生,增加国际学生的流动;在国际学生资助政策方面,中国几乎每年都会对资助政策有所调整,以期吸引更多国际学生。

从两国国际学生政策可以看出,中国出台的国际学生资助政策多且详细,而印度则在国际合作方面更胜一筹。中国可以学习印度经验,多与其他国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增加国际学生流动。

四、总结和建议

通过分析比较中印国际学生的情况和政策,中国的国际学生无论从数量还是来源国的多元化方面都强于印度。但是,中国国际学生中,非学历生要多于学历生,印度的情况恰恰相反。结合中印国际学生教育的比较,对中国的国际学生培养提出如下3点建议。

(一)加大对学历生的培养力度

在国际学生类型结构和学科选择方面,中国国际学生中大部分是非学历生,且热门学科是文科、医学、经济、管理、工科等。而印度国际学生中大部分是学历生,热门学科是工科、医药、科学等。这充分表明两国均有受到国际学生青睐的强势学科。中国的国际学生中学历生比非学历生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语言障碍。印度高校几乎都用英语授课,这是印度学历生比例高的重要原因。国际学生资助政策也会影响国际学生的专业选择。中国对经济管理类和工科领域的国际学生资助力度比较大,国际学生会更愿意选择次类专业。中国应加强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对学历生的吸引力,通过政策调整、专项计划等方式,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

(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国际学生的来源国相对多元,其中以亚洲国家为主,其次是美洲国家和欧洲国家。这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对亚洲、美洲和欧洲国家的学生有吸引力。除了地缘优势之外,中国还通过在其他国家开展高等教育展等形式,宣传中国高等教育,吸引其他国家的学生来华留学。印度的国际学生主要来自于南亚发展中国家,这与印度的区域合作战略紧密相关,印度一直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中国可学习印度的经验,增加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此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交流、学习。

(三)进一步完善政策

中国很重视国际学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国际学生在华事务办理、生活、学习、管理、保险等方面都有可行的政策予以保障,还通过加大政府奖学金、勤俭助学金等措施吸引和帮助优秀且经济困难的国际学生。相比较而言,印度在国际学生相关政策制定方面有待完善,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政策文件很少。在这方面,中国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国际学生教育的法制化建设和资助政策建设。

参考资料:

[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来华留学生人数统计材料[EB/OL]. www.edu.cn/cgi-bin/guoji/Chaina/,2015-06-22.

[2][7][10][11]印度人力资源与开发.Statu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India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mhrd.gov.in/?q=statist&field_statistics_ category_tid=32,2015-06-23.

[3][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EB/OL].http://www.cafsa.org.cn/research/72.html,2015-06-22.

[4]UNESCO.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EB/OL].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DataSetCode=SCN_DS&popupcustomise=true〈=en#,2015-06-18.

[5][8][9]中国国际学生类别和学科选择[EB/OL].http://www.studyinchina.edu.cn/docinfo/board6/sonAndDocList.jsp?columnId=009&parentColumnId=0,2015-06-27.

[12]杨文武.印度吸引外国留学生现状分析[J].南亚研究季刊,2005(2):69-75,124-125.

[13]王涛.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评略[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1):85-93,109,120.

编辑 潘雅 校对 吕伊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