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

时间:2024-05-05

潘雅

摘   要:哥伦比亚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是南美洲第二人口大国,拉丁美洲第三大经济体。以哥伦比亚共和国教育部部长希纳·玛利亚·帕罗迪(Gina María Parody)为团长的哥伦比亚共和国教育部代表团访问上海时,本刊就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哥伦比亚共和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未来的战略举措,哥伦比亚共和国与中国的合作与交流等问题,对帕罗迪女士进行了专访。她表示,教育是消除贫富差距、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好方式,同时是国家间关系良好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哥伦比亚共和国;合作与交流;贫富差距

一、教育是消除贫富差距最好的方式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请您谈谈教育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希纳·玛利亚·帕罗迪:教育是每个人的生活准备,是走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分享前人积累的知识财富,是使人获得独立生活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同时,教育是寻求和平与发展的重心和基础。

现在,我国国内的贫富差距非常大,而教育是消除贫富差距最好的方式。因为,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当所有人都接受了程度相当的高质量的教育,具备了更好的素质和能力,拥有了更多通往成功的途径,贫穷人群和富裕人群之间的差距就会逐渐缩小。

目前,我国有三大工作重点,这三大重点的基础都是教育。因此,我国现在对教育非常重视,政策重点就是将所有资源投入到教育中去,以期到2025年实现“使哥伦比亚共和国成为拉丁美洲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一目标。

《世界教育信息》:目前,哥伦比亚共和国的教育主要存在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政策来改变现状?

希纳·玛利亚·帕罗迪:现在,我国在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接受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目前,我国主要推行三大政策来改变这一局面。

第一,统一教学时间。目前,由于学位紧张,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时间不统一。比如,同一所学校,上午供一批学生学习5个小时,下午供另外一批学生学习5个小时,晚上还要供第三批学生学习5个小时。我们希望通过新的政策,使同一批学生能够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像中国的中小学生一样,每天8小时的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都在同一所学校完成。

第二,使用统一的课程。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或规范,学校各自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这就导致了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教育部正在推行统一的课程,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教育。

第三,推行统一的高质量的教材。目前,我国各所学校的教材均不统一,教材质量无人把关,教育部将逐渐让全国的学校都能使用统一的高质量的教材。

《世界教育信息》:最近,哥伦比亚共和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发展和突破?

希纳·玛利亚·帕罗迪:今年,我们首次将3月25日设立为教育日,并在学校质量评价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教育部已在近期出台措施,设立了学校质量评分指标。该指标从以下4个方面对学校的质量进行评价和考量。第一,学校教学方面的提升度,如师资力量、教材质量等;第二,学生的成绩;第三,学生的休学率;第四,学校的环境。这4个方面分别用1~10分的分制进行衡量。此外,我们创建了激励机制,设立奖项。比如,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那么教育部就为学校颁发相应的奖项。

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之前提到我们要实现学时统一,改变目前同一所学校供三批不同学生使用的现状,实现同一批学生在固定的学校上课,这就要求增加学校数量和教师数量。我们预计,需要新建设至少5.1万间教室。目前,我们已经在靠近海岸线的几座城市推行统一学时这一政策。之后,该政策将辐射到全国。这是我们初步的计划,对于哥伦比亚来说,也是一项非常大胆且颇具雄心壮志的举措。

二、教育经费:把每一个比索都用在“刀刃上”

《世界教育信息》:今年,哥伦比亚共和国的教育经费首次超过了军事经费,那么如何将这笔庞大的经费进行公平有效的分配呢?

希纳·玛利亚·帕罗迪:如何公平、有效地分配经费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的原则是把每一个比索都用在“刀刃上”。

目前,我国教育部在经费分配上侧重于以下6个方面:第一,提高教师待遇;第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为学校设立激励机制;第四,开展特殊项目,提高教育质量不佳的学校的教学水平;第五,改革教材;第六,改善学生饮食。

所有的教育预算都由哥伦比亚共和国中央教育部直接分配。在保证教育经费使用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方面,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们会公开招标,并配备相应的监管措施,以保证财务的透明。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谈谈哥伦比亚共和国教育事业的工作重点、目标及未来的发展战略?

希纳·玛利亚·帕罗迪:我们的工作重点、目标及发展战略可以汇成一句话:我们要让所有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人民都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的重要工作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培训、财政投入等,消除贫富差距。

目前,我国在改革过程中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学校伙食供应;三是教师教员的素质。我们现在正尝试推行新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世界教育信息》:哥伦比亚共和国很早就开展了远程教育项目,您认为数字技术将对哥伦比亚教育领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未来又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

希纳·玛利亚·帕罗迪:我认为,不管是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还是利用慕课学习专业课程,所有高科技的手段和方式都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非常好的工具。数字技术能让教学变得更加灵活,能让教师的作用发挥得更好,但是它们不能代替传统教育。

数字技术能够在很多方面实现程序化,减轻繁琐的教学准备工作,并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我认为,数字技术未来的发展应注重个性化,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业成就。

三、教育是中哥两国关系发展的助推器

《世界教育信息》:中哥两国一直有着深远而紧密的联系,请您谈谈两国在教育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希纳·玛利亚·帕罗迪:自1980年2月7日哥中两国建交以来,两国在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一直都很紧密。2015年是两国建交35周年,是双边关系发展历史中重要的一年,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

哥中两国的留学生交流已有悠久历史。1960-2010年,我国有308名奖学金留学生来华学习。到2014年,我国共有1001名留学生在华学习,其中奖学金生84名。2005年4月,时任总统乌里韦访华期间决定向中国提供奖学金名额。2006年以来,中国每年派遣20名留学生赴我国学习。目前,我国有3所孔子学院、4个孔子课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在国际上的优势日益体现,除了加强孔子学院建设以外,我们还要在其他方面,如奖学金项目、教师交流、教师培训等,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教育在促进两国的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您对两国的合作与交流有何展望?

希纳·玛利亚·帕罗迪:教育是沟通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留学生交流项目很好地带动了两国的文化交往。我们希望,有更多哥伦比亚学生来华留学,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到哥伦比亚留学。哥中两国在教育层面上形成这种交流机制,将使两个国家新一代的年轻人具有非常国际化的理念和认识。用我们的俗语讲,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胃”,也就是认识自己的“最深处”,同时能从不一样的视角看到他者的“胃”,认识他者的“最深处”,实现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我希望,哥中两国能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深相互的理解与信任,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发展。今年,李克强总理访问我国时表示,两国将在2015年至2018年加强音乐、舞台、马戏、电影等艺术交流,推动民间交往。同期,两国还将加强学术领域的交流。

四、上海取经之旅打开合作之门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您此行来上海的目的是什么,有何感受和收获?

希纳·玛利亚·帕罗迪:我们此次的上海之行是一次“取经”之旅。上海在教育方面有良好的国际声誉,特别是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方面,一直名列前茅,这是我们来上海的动力之一。另一个目的是学习如何培训教师。我们在上海参观了很多的教育机构,从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到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教师培训中心。我们发现,上海学生学得好、PISA成绩好是因为教师素质和水平较高。因此,我们主要了解了上海市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职前教育体制、职后培养模式、在职评价体系、偏远地区学校和教师的优化管理模式,以及师范生培养方案、学前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方案、师资输送等方面的情况。

我对上海教育的印象是,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点非常重要,也是哥伦比亚的城市与之最大的差别。像之前提到的,在哥伦比亚,贫富差距导致教学质量不平衡。但我在上海看到的是,不管学生的家庭条件如何,所有人都能接受质量相当的教育。就我的直观感受而言,在上海,每一个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所有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李广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