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上周,学校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師带大家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纷纷“飞毛腿”似的躲着“老鹰”,“别跑!你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只见扮演“老鹰”的体育老师一下抓住了两只“小鸡”,当大家还在讨论体育老师凶猛的“鹰爪”时,小记者刘一桓却因为体育老师的那句话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尚不是住在寺里吗?为什么说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寺和庙有什么不同?寺和祠还有庵又有什么区别呢?”带着一系列问题,刘一桓上个周末与另外几位小记者相约图书馆查找资料并解开了谜团。
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
小记者刘一桓:说到寺,我们首先想到《西游记》里的“大雷音寺”。在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即僧人住所的通称。隋唐以后,寺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寺里面有藏经楼,起到了现在公共图书馆的作用。里面不单单有佛教经典,儒家、道家的经典也都有收藏。比如我们常听到的白马寺,熟悉的同学都知道它是中国第一个佛寺,很多读书人,像王阳明、朱熹、范仲淹这些大儒,都曾长时间在寺院里读书,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讲座,当地老百姓都可以去听,这些寺存在的意义在当时来说就是翻译经典、指导大众共同修行。
我的妈妈喜欢看的《甄嬛传》是讲发生在清朝的故事,那上面也会常提到寺,比如“大理寺”。大理寺在当时是主管考核官员的,是行政单位,这一点大家要知道哦。
庙:在古代本是供祀先祖天地神灵的地方,历史可能比“寺”更长远
小记者石玉新:那什么是庙呢?在图书馆我找到了答案。《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由此可见,庙的规模在当时是根据人地位尊卑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到了汉代以后,庙逐渐变成了神社,比如土地庙。
在后来的演化中,庙作为祭神灵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等。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济南的文庙,每年的腊八节,济南文庙都会熬一大锅腊八粥,供人们免费享用。
不少同学会说,道教也有庙。不错,道教以庙来命名的场所很多,如真武庙、玉皇庙、娘娘庙等等,数不胜数。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宫:皇帝的居室,最后也专指道教的庙宇
小记者吴启平:上一期的2版,我们做了关于故宫太和殿屋脊上小神兽的故事,刊载后受到很多小读者的喜爱。下面,我就单独讲一讲我了解的宫是个啥。
宫是由多间建筑组成的建筑群,指皇帝的居室,比如故宫。宫后来专指道教的庙宇,如沈阳的太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西顺城街北口,是道教著名宫观,也是辽宁省道教协会与沈阳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观:指道教宫庙建筑,一般建在山顶居多
小记者白素阳:“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众所周知,古代道教比较擅长观察天象。
据史书记载,自从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
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我在查资料的时候,还发现有另一种说法,道教始祖张陵曾在陕西盩厔楼观台讲道,故后世将道教建筑称“观”。
祠: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
小记者温曲玉:祠是为了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比如“武侯祠”。
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祠堂日渐增多。
庵:现指小寺庙,多称比丘尼居住处为庵
小记者满如意:我们在书上或者电视上经常看到尼姑庵,庵在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中国僧人在静僻处盖一小草屋,即“庵闾”。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
自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比丘尼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因此,今日尼众所住之处多称“庵”。
院:建筑规模较小的寺便叫作“院”
小记者张伯伦:院,原意为周围有垣,转称为周垣或指回廊的建筑物,或指官舍等。直至唐代,因唐太宗敕令建造大慈恩寺供玄奘大师做译经之处,名为翻经院,自此成为佛教建筑物称为“院”的滥觞。
现在有译经院、戒坛院、讲经院等说法,一般以侧重文教方面者,称之为“院”。
佛教的庙宇,统称为“寺院”。可以直接以“院”来命名,比如大悲院。一寺之中也可以有若干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