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的“农远”情结

时间:2024-05-05

2022年3月,教育部上线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智慧教育平台升级资源扩容、服务“双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平台资源落实教与学成为新常态。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雏形,是中央电教馆在20年前为服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建设的资源库——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那个互联网还没普及的年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利用卫星传输的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数以万计的农村中小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通两平台,光纤进校园,教育信息化2.0……如今,中国教育已经驶入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智慧教育扑面而来。抚今追昔,实施农远工程的那些年、那些事仿佛就在眼前。

见证乡村教育信息化蜕变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从本级财政和国债资金中安排了13.44亿元用于中西部农远工程建设,以缓解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和师资不足,促进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

全国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采用三种模式,使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在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初步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在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基本建成计算机教室。

我当时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有800余名学生。2004年,学校成为“模式三”项目学校,不仅有前两种模式的所有设备,还是建设了一个计算机教室(30台)和一个多媒体教室。

当时,我们不仅接收中央电教馆的资源,还接收湖北电教馆制作的“湖北教育网台”资源,使用专门的接收系统。

我当时并不是项目管理员,但微机室里却留下了我的身影:跟着一起学操作、记参数,帮忙做网络,试着做网站,搭建起集合中央电教资源和湖北教育网台资源的简单化局域网页服务。

时间一长,我也成了准专业的农远工程“专家”,和电教装备站的老师们一起,到各乡镇学校调试卫星天线,解决IP系统接收、湖北教育网台访问、学校IIS搭建等问题,指导远程教育档案规范化建设等。

对新鲜事物总抱有好奇心的我,十分珍惜通过卫星接收下来的各种各样的资源,不仅大量参考运用到教学之中,还利用视频资源开展了乡村学校难得的团队活动。数学课、地理课……只要能到多媒体教室上的,一定努力争取上,形象化展示、情景化教学,让我尝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甜头。课件、优质课也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教学大赛、评优活动中频频获奖。

2007年秋季,由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我被调到烟店初中,担任项目管理员。学校新购两台浪潮企业级服务器和锐捷千兆企业级路由器,卫星接收农远资源库年存储量达200G,通过搭建IIS服务,建设完成学校校园网站,实现了校内校外远教资源访问,方便师生浏览信息,使用资源。

经过三次改版,“白兆山下——烟店中学”学校门户网站实现了信息发布、资源访问、师生服务等功能,获评湖北省教育厅“百佳校园网站”。2007年,我被评为安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先进个人”,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远教论坛“农远中国”管理员。2011年,学校网站获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优秀中小学校园网站”,我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园网站建设先进个人”,学校成为首批标准化建设学校“十室两场一网”优秀单位,安陆市首届农远工程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柴安成名师工作室”挂牌成立。

2009年,农远工程进入第三阶段,学校32个班装备了英佳一体机“班班通”设备,新建了一个标准化电子备课室,教師实现全员电子备课,微机室也实现了学生上课“一人一机”。接入中国电信10M宽带,有了企业级路由器和交换机加持,学校的所有电脑、所有教室实现了校园资源库、互联网访问互通,实现了“卫星网、局域网、互联网”三网连通。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远工程的实施,促使烟店初中这所农村学校进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教育教学革命。学校老师从单纯的学习备课手册,到借鉴农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从“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从校本培训读稿子,到看视频展开讨论;老师不会的,可以向农远资源学;学生想学的,可以在资源库里找……微机室里灯火通明查资源、做课件,多媒体预约排课时。浓厚的信息化教学氛围,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有力支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课件、论文和优质课频频获奖,教科研成果丰硕,学校作为安陆唯一入选的农村学校,成为孝感市首批数字化示范校园,打造了安陆教育信息化的闪亮名片。

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教育信息化2.0思考

中国基础教育走过的资源共享之路,是基于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云计算与教育的不断融合的大背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特殊环境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行动,是宽带未普及、教育资源共享采用卫星传输时期的过渡手段,存在着断点传输速率较低、资源更新慢、不能满足区域差异化需求、存储成本过高、维护费用大等问题。

谁也没有预料到,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会如此之快。短短10余年的时间,从56K拨号到ADSL再到光纤宽带,传输速率也从2M、10M再到100M、1000M,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入了快车道。城乡乃至边远山村,光纤宽带进校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用。从中央、省再到县市区,都建立了更丰富、安全的资源平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完成了历史使命,通过卫星接收教育资源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已来,不忘来时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虽已成为过去,但积累的经验与财富对于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2.0,仍然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

农远工程的实施,农村学校有了电脑,信息技术进入校园,让农村教育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不仅彻底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打开了探索认知世界的窗户,更是教育公平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在加快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创新师资培训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农远工程履行了时代使命,更为新时代推进智慧教育提供了有效借鉴。

现如今,信息化教学设备更加先进、资源更加丰富、访问更加便捷,教育教学在信息化背景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难发现,不少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仍然是“两张皮”,教学技术装备与学科教学研究缺乏有效的沟通,体制机制缺乏深度融合,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渗透,忽略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完全摒弃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要么照搬照用、信息技术狂轰滥炸;要么觉得麻烦,回归到“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对于信息技术如何与课堂教学融合、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治理结合等缺乏研究与实践探索。重建设、轻应用,穿新鞋、走老路,形式上热热闹闹,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往往只是面子工程。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从理念上,教育管理者需要提升信息化发展领导水平;体制上,要加大深度融合力度;保障上,更需制度激励。后农远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应用考评体系,以研究促应用,以融合促提升,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教学深度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等三大任务,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等八大行动,为全面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世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等技术相伴相生,技术与教育走向深度融合,将会对教育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追梦路上,一起向未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经上线,承载着农远时代丰厚的底蕴与积淀,在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方面,我们将不忘初心,不负热爱,奔赴教育信息化新的山海。

责任编辑/杨万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