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余杏琪 陈中文 韦耀阳 操时闻
蕲春县李时珍中学位于医圣故里——古城蕲州。近年来,蕲春县政府着力将蕲春打造成湖北省中医药材种植大县,建立“中部药都”,把中医药种植当作全县精准扶贫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学校利用这一优势,以中医药文化校本教材建设为突破口,以“神农本草园”为基地,以“中医药文化传承馆”“大别山动植物标本馆”为窗口,通过种药、识药、收药的实践活动,挖掘校内外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发挥与大自然、农村亲近的乡村教育优势,建设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与特色校园文化,创立和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育人体系、文化体系。学校以“人文传承”为突破口,利用地方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开发了《医药双圣李时珍》校本课程,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
多方合作,开发《医药双圣李时珍》校本课程
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从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兴趣入手,以学生生活实践体验为基础,以中药研制室、中药制剂室、中药鉴定室、标本制作室和医药文化研究区作为学生的实验和实践平台。同时,成立了以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年级组长、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教授、博士、蕲春县李时珍纪念馆以及李时珍医药集团相关研究人员为核心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通过多次召开研讨会和实地考察的方式,确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开发方向及课程标准要求。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專家团队与李时珍中学的骨干教师联合共同开发出了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教材《医药双圣李时珍》。该教材从中医学家、中药学家、养生学家、文化学家、博物学家等角度解读李时珍,每一章节都穿插了李时珍学习、采药、治病中发生的趣事,同时也介绍了常见的中草药知识和常用的医药小常识。校本教材中涉及的中医药知识做到既能够凸显《本草纲目》的特点,又结合日常生活的健康所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材编写上,考虑到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了个性化的教材内容设计。对于低学段学生,以认识中草药植物为主;对于中高阶段的学生,从认识中草药自然过渡到辨别中草药、学习相关病症、探究中医药文化意蕴等。教材内容的编写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启蒙上。在校本教材撰写过程中,开发团队尽力寻找中医药知识与当前所教课程的结合点、分析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点,在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中的一些课程中融入合适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学校还出版了《千古人杰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中的诗》,将校本教材进行了更广阔的延伸。
精细管理,打造精干的校本课程实践团队
学校打造了以“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教育生态,建构了“药草研究、种植及制作利用”的活动性课程体系,建立了医药生态文化的校本资源和物质呈现库,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发展共同体。每学年之初,学校下发校本课程开设申报通知,设计统一的申报书。申报者对不同模块的课程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等几个方面作简单表述。然后,由学校成立审核团队,对申报的不同模块的校本课程方案进行逐一审核。审核团队由专家、校级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等组成。审核团队对不同模块的方案和开课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开课还是不开课。对审核过关的校本课程团队进行公示,并面向学生制作宣传展板,让学生对开课教师、开课内容有简单了解。选课面向全体学生,打破了年级之间限制。学校统筹安排校本开课时间、地点,对课堂管理做出明确要求。校本实行走班上课,加强卫生、纪律、学习、考勤、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在校本课程结束后,由开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最后由学校组建评价团队,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任课教师评价项目可以是课堂、常规材料、学生评价、成果展示等方面,对学生纪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如今,学校已经有了一支精干高效的课程实践团队。
知行合一,构建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中医校园文化
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支撑。学校在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在活动中成长,通过多年的实践形成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中医校园文化。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医药博物馆、中医文化传承馆和种植中草药的田间地头等进行实地参观、动手实践。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学校神农本草园开展种药材、采药材、研磨中药、制作香包、手工制作药枕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劳动意识。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中草药资料和自己查找的资料,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去进行中草药养生汤谱的简单编写,并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整理出来,进行“草药治病、养生保健”宣讲服务进社区活动,服务周边街区。
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相约大别山”“走进李时珍纪念馆”“走进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考察研学旅行活动,使学生将校内神农本草园以及《医药双圣李时珍》中的中草药在大自然中一一对应,并进行了科学考察探究。加强学生对家乡田野及大别山中草药的辨认,了解不同中草药适宜的生长环境、形态、入药部位与药用价值、中药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这种综合实践活动既增加了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实践性,又增进了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
内外结合,打造校本课程发展的生态圈
校本课程开发须要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等因素,要依托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才能保障校本课程实践落地。目前,学校打造了以“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教育生态圈。
首先建成了环境生态圈。在校内,通过栽种、标识草药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医药主题的人文环境;在校外,借助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实现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其次建成了教学生态圈。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区,从动脑走向动手,学生明白了合作才能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要相互促进。
最后建成了课程生态圈。教师通过每周两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有关医药文化的主题研究和项目设计,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医药主题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验成功。
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建构以“中医药”为主题的活动性校本课程体系,将医药传统文化、医药产业问题、医药生物、医药化学、医药保健等内容按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大板块分类,形成主题系列课程,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改善了教学行为;培养了学生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关爱健康的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品位,最终彰显了校园文化的特色。
如今,在中医药文化的浸润下,全校师生都在争做一个胸怀大爱的人、有情感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校园内形成了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李慕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