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李晓路 金李
主题式探究活动的实质是让幼儿通过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激发好奇心,习得基本方法,获得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是探究活动的共同行动者、支持者、引導者。
实践先行,确定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园实际情况而确立的,是开展自主探究、深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能主动观察,愿意动手动脑、乐于表达、交流探索。活动重点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的能力。
中班幼儿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与同伴分享交流,和同伴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于其他探究活动中,活学活用,将获得的操作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对自然界和现实生活有探究热情。活动重点培养幼儿主动表达、细致观察的能力,并鼓励幼儿尝试用符号、线条、形象、色彩来记录探究结果。
大班幼儿能积极发现问题并大胆猜测、进行实验,初步形成交流、合作意识,与同伴合作探究科学现象产生的缘由,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创造条件解决问题,能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提出质疑和进行反馈。活动重点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用绘画形式或者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呈现自己的探究结果。
准备充分,奠定活动基础。教师科学素养支持是基础。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科学素养,通过有效回应和答疑解惑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教师需要重点思考怎样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活动,活动内容侧重幼儿“自发提问”“猜想解决的方式”“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验证解决的效果”,开展开放型的探究活动。
环境和材料支持是保障。安全的心理环境和支持性的物质环境是幼儿主动探究和自主发现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安全的心理探究环境,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幼儿的兴趣、发现、观点和解释。另一方面,要有支持幼儿探究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质环境。要给幼儿提供有意义的材料,这些材料能揭示某些现象和事物间的关系,并且是幼儿通过探究能够发现的。
过程细致,深入开展活动。细致观察是前提。教师在幼儿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探究材料、探究空间、探究时间、探究疑问、探究事件等各个方面。观察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了解幼儿探究的疑问、解决的方法、解决的过程和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语言、行为不断地与幼儿进行互动、共同创造,不断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
适时介入是关键。教师在支持介入时要观察,确定支持的最佳时机,要考虑支持是否恰当、是否适宜,支持时机主要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幼儿间发生矛盾冲突无法解决时;幼儿重复体验行为,探索活动无法提升时;探究活动混乱,有安全隐患时;幼儿独自一人,探究活动无从开展时。
科学方法是核心。教师的有效支持包括回应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添加、减少、更换材料,以满足幼儿进一步探究活动的需要。教师的自身支持包括情感态度和认知方面的支持,这两个方面的支持都与语言、行为密切相关。教师在情感支持方面,在语言上体现为共情、期待、关注、安慰、肯定等;在行为上体现为抚摸、拥抱、微笑等。教师在认知支持方面,在语言上体现为回应、询问、提问、建议、讨论等;在行为上体现为停止或转移探究活动。
教师是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幼儿的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支持。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细致观察,适时介入,引导幼儿深度体验,是幼儿获得探究能力,实现探究目标的重要一环。
责任编辑/曹小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