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丁苗
温儒敏教授指出,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语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这些语文要素以若干知识点的形式,按照年段目标以及学生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形式呈现。教学时,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统领单元课文教学。我们要从单元整合的角度考虑语文要素的落实,突破单元教学的瓶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單元的语文要素为“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既是对课标低学段教学目标的落实,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同时也将为中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作好铺垫。一个语文要素的落地,需要一个反复教学、导学、运用的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文本内容,从而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有效落实呢?
基于学情,精准教透彻
部编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在教材中根据年级的升高呈现明显信息,让学生做出简单推断结合综合信息谈感受的递进式要求。学生对于提取简单、明显的信息已有一定基础,而对于准确提取关乎课文内容的关键信息,并且综合利用这些信息概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教师精准施“教”。
低年级的学生提取信息可从问题入手。在开课时带着“要是在野外迷了路没有指南针该怎么办”这样一个问题来概读全文,从中发现关键信息。本课中“天然的指南针”统领着对全文的理解。通过读文,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文一事一段的结构特点,让他们在文中发现“大自然中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这样关键的文字信息,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大自然中到底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又是如何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呢?”
课文第2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分别讲述了在不同的时间里这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在学生发现“大自然中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这一关键信息的基础上,用句式填空的方式来提取信息。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引发思考,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利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内容设计表格,再利用表格梳理信息。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表格提取信息其实不难,在本课中可根据事物(天然的指南针),时间(什么时候),方法(怎样辨别)这三个关键词设计表格。这样的表格直观、简明、概括性强,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先扶后放”的策略。教学第2自然段“太阳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这一知识时,先由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到对应的关键信息(事物、时间、方法),在书上做出不同的标记,并在小组内交流汇报,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一演或者画一画,在全班展示“太阳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最后指导学生填写表格“太阳”部分。
引导自学,精细学扎实
在学习第2自然段的基础上,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3至5自然段。学生先自己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填好表格,通过表格梳理的信息在小组交流这些“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然后全班交流分享,教师相机在课件上完善表格的填写。
插图是编者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精心安排绘制的。它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本课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插图和视频,能帮助学生轻松地了解文章内容。
学习“北极星”这一小节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图片弄清北斗七星的形状,再根据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因为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北方,所以人们根据它就能很快辨别方向了。学生也能清楚地理解北极星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在阴雨天没有太阳时,又如何辨别方向呢?当孩子们找到“大树”这个关键信息时,不仅要让他们明白枝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枝叶稀疏的一面是北,还要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教师利用图片就能很清楚地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因。
在交流到第5自然段“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的雪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这一小节时学生肯定会有大大的疑问:到底是南边的雪化得快还是北边的雪化得快?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足,无法理解文本中所说的现象,这就会成为阻碍学生理解文本的“绊脚石”。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信息,及时提取,答疑解惑。此时可借助沟渠里的积雪这一图片,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理解:沟渠南面因有遮挡,阳光照射的时间比北面少,所以南面的雪化得慢一些。北面阳光照射得多,所以雪化得快一些。当学生理解后就引导学生模仿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来表述: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落实运用,精致练到位
在学生充分交流、朗读后,教师可顺势而导: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就能用天然指南针帮我们准确地辨别方向了。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你还知道哪些呢?它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呢?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年轮、布满青苔的岩石、向日葵等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如何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请他们试着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除此之外,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呢?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并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交流。”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教得精准、有层次,学生的学习才能循序渐进,“一课一得”才能达成。教师各个环节导得细,学生才能学得充分、扎实。不仅用上文中关键信息,梳理了文本主要内容,而且通过拓展练习,实现了语言积累向运用的转化,同时也将为学生“学习总分构段方式”打好基础,可谓一举数得。
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单元整体来落实语文要素,树立整体意识,尊重学生,遵循教材,学会巧妙整合、开发资源形成单元教学特色,开拓学生思维,焕发课堂活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鄢志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