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时间:2024-05-05

曲曼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阶段的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最终要聚焦于课程教学变革中,这是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虽然教学改革已取得了重大进步,但还存在诸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教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不强等问题。各级各类教育应继续着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生活·实践教育倡导生活化实践教学

教育是源自生活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远比日常生活中人们已有的认知要复杂得多。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基于生活、实践、教育三者融合的视角,以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为理论基础,在我国首倡生活·实践教育理念与实验。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他既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在生活实践中验证知识,也关注在生活实践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突显人在改造社会中的价值,同时还重视个体在生活实践中的突破、创新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生活·实践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是源于生活和实践的教育,并通过生活与实践来实施的教育。生活·实践教育主张生命即成长、生活即学习、生存即共进、世界即学校,其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教育中的三个脱节,即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学校与社会的脱节、教学与实践的脱节。把教育融入生活,以实践推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实现生命的自觉、树立生活的自信、达成生长的自主,是生活·实践教育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的知识与科技日新月异,人类进入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时代。在此形势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也不只是学生对科学世界进行单方面的求索过程,而是既关注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也同时关注学生生活世界的构建,教学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基于生活·实践教育理论,构建生活化实践教学,即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若干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增强自身情感体验,在生活实践中实现教育教学,并使学生最终回归生活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活化实践教学是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三个脱节”所提出的应对措施,有助于培养具有“生活力、学习力、实践力、合作力、创造力、行动力”的时代新人。对接教学变革,将生活化实践教学视为教学变革的方向,从宏观教育政策,到中观教育管理,再到微观教学,形成一体化的变革过程,重点应着眼于课堂教学,突出育人价值。

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的课堂教学特征

生活化实践教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既注重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道德人格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具有生活性、实践性和教育性的特征。

关于生活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中国教育的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恰恰指明了中国传统教育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的弊端: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分离。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将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分裂成“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两个互不相关的部分。生活化实践教学强调要使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本身,根据日常生活选择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关于实践性,在马克思看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认为,人是实践的主体,外部世界只是实践的对象和结果,人与外部世界之所以能够建立联系正是通过实践。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的教学变革正是以实践的形式展开,是人类实践过程的缩影,是一个外在实践与内在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教学变革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促进技能形成、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实践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学变革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学行为、施加影响,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人生态度的实践活动。因此,不论从教学过程的哪一个方面来看,都与实践紧密相连。

关于教育性,生活·实践教育理论支撑下的教学变革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其目的还是在于涵养向善的德性、养成良好的德行,即教学变革要具有教育性,以培养人的道德行为为最高目的。从苏格拉底知识与道德合一的观点,到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彰显了知识与德性、德行是一体多面的关系,统合在一起促進人的发展。从东方世界来看,中国宋朝的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大有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升华之意味,初具教学的教育性。如果教学只是为了教而教,就会失去了教育的底色。生活·实践教育理论支撑下的教学变革是要打破教学为教而教的局限性,基于生活和实践进行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的重构,重视实践育人,使得教学过程富有求真、臻善、至美的教育性,实现“教以载道”。

构建以生活·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试图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并使其受用终身的思想已经变得不切实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构建以生活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转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使新时代的教学来自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

(一)以教育回归生活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教育回归生活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强调生活实践视域下的教学变革首先要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教育的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而人一旦离开了生活世界,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传统教学观对于知识过分推崇,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生活的关照视而不见,恰如哲学家胡塞尔所说,“科学失去了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追寻,沦为纯粹的理性主义的工具。”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主张教育应摆脱“唯科学主义”的樊篱,确立能够重视人的价值和经验的“主体教育观”,立足于生活现实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的教学变革也应当以教育回归生活作为指导思想,还原人的生活过程,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使教育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努力贴近生活,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今后的发展出发,追求具有生活意义的教学。

(二)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教学观。现代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将学生看作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不是教师的附属品,更不能成为教师满堂灌的“牺牲品”。在知识垄断逐渐被打破的新时代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越来越受到关注,单向知识灌输逐渐失去原有的阵地。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的教学变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教学观,承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扮演的不再是“知识化身”的角色,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者,他们更多的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教师的主要职能从以“教”为中心变为以“导”为中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并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学会主动学习。

(三)以生活实践为导向选择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将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容易导致教学中出现“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即强调教学内容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权威,却忽视了学习者自身的实际学习体验。然而,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生活实践为导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地发现、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学习力”“实践力”,打破教材的局限性,以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四)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在学习化社会中,教师要想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就要学会不断“充电”,主动学习。教师被动接受只会变成传声筒,抑或是沦为知识的附庸和文化的保安。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的教学变革强调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树立终身学习观,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不仅要精通本学科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同时还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储备,以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要努力成为开放型教师。诚如姜勇在《作为启蒙者的教师》(中国教育学刊,2012(5):40- 41)一文中所说,“开放的教师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与教学大纲,往往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需要与教育场景的变化,设计开放的教育场景。”不将教学局限于学校、课堂,结合社会和家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評价体系。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的教学评价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诊断、反馈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完善,以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注重指标的多元化,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除了知识领域外,教师更应注重学生在人格和品质等方面的完善,使今后的教学和学习过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时,教师应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除此之外,教学评价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对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

综上,教学变革应基于生活·实践教育,构建以生活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