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王丹是一个女孩子,娇小文静得如一株含羞草,倘若穿上校服,走在光谷实验中学的学生中间,你就分辨不出她是教师,更想不到她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王丹是2015年秋天来到这个校园的。她与刘霞、陈涛是华东师大的校友,炎热的夏季,他们一起毕业,在丽娃河畔匆匆与师大挥手,便一起加入到我们的行业。
三个年轻人一踏进这个校园,就挑起了大梁,一同成为七年级的班主任,仅仅一年的时间,王丹与刘霞同时被评为区“百名优秀教师”,一天上午,王丹的语文公开课被我遇上了,听完之后我感觉:听她讲课,是一种享受。
她的声音明亮清脆中带一点甜美,干净利落中有一种力量,学生听得如哲言般清醒,还如诗般温柔。她的举止与神情,淡定中有一种从容,明眸善睐传递的是一种智慧,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势弥漫在课堂上。
王丹的这节语文课是引导同学们品析中国现代小说家、翻译家鲁彦的一篇文章《听潮》,一篇很短的散文写得层次分明,如诗如画。文章开篇就说,“一年夏天,我与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这里是佛国,全岛周围三十里内,除了七八家店铺以外,全是寺院。”课堂开始,先是一个导学环节,王丹通过白板向同学们展示了每年农历8月18号左右钱塘潮的壮观场面,并让同学们思考海潮形成的原因,并说观潮有一种壮观感,是一种惊心动魄,那听潮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这是一个较为普遍但又是一个很好的情景导入,好的程度关键要看教师的语言感染力,王丹做到了。
进入文本,便是一个“研学”的开始,在提醒同学们一个“听”字统领全文的时候,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前半部分,感受一下作者身处的幽静环境。接着让同学们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试着总结三幅图画,并在教师的参与下,展示了大海从睡到醒,再到怒的三幅图。在这一环节中,王丹将个人研学、小组研学和师生研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也很能完整,而且她总是能叫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提问时还能兼顾到了坐在后排的同学们。
当“研学”环节进一步深入时,王丹为了让同学们能掌握描写的方法,选取富有诗意的“海睡图”作为重点,引导同学位仔细品析文本,在深入品析了“海睡图”后,进入到了“帮学课堂”的“应用”环节,任务是动笔对一次听“倾盆大雨”进行描写,并注意修辞的选择与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把握。
写作肯定是同学们的难点,事实上,写作对于教师来说,也不会轻松。为了减少同学们写作的难度,王丹课前亲自动手为同学们写了一个描写听“淅淅沥沥的小雨”的范文。这篇教师亲自写的小范文,修辞得当,正面、侧面描写恰到好处,让人有一种“听雨”的感觉。
下课的时间快到了,两位同学朗读了他们的习作,我觉得很有一种听“倾盆大雨”的味道。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但倘若每一篇课文和每一堂课,教师们时刻关注和提醒同学应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动笔,日积月累,定会有意想不到效果。
课后我详细地看了一下王丹的“听潮”教案,其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很明确清晰,教学过程的设计很好地运用了“帮学课堂”的主要教学环节,从导学到研学,再到应用。其“应用”环节是一个模写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这应当是一个难点,为此,在“研学”环节,她将重点聚焦在引导同学们深度品析“海睡图”之处,加重了同学们对写作手法的感悟,“突破一点,带动一片”,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我个人觉得在《听潮》一文中,“海睡图”是写得最美的,有一种诗情画意和静美,是最值品读的。我想这也是王丹没有选择“海醒”或“海怒”的原因,当然,这可能还会与每一位读者的偏愛有关联。
我时常会想:成为一名好教师需要多久。期待王丹这个年轻教师能给大家一点启示。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