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周向东
黄冈中学从2015年秋开始探索构建新的校本课程体系,语文学科主动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和浩如烟海的典籍材料,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加大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坚定不移探索选课走班制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黄冈中学立足学校特色和地方实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教师资源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2015年秋季,高一年级启动开发了《古文选读》《现代文选读》《记叙文写作》《议论文写作》课程资源并开设课程。2016年秋季,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全面铺开,开设了《古文选读》《古典诗歌选读》《现代文选读》《记叙文写作》《议论文写作》《中国小说欣赏》《苏轼在黄州》课程。目前计划开发课程还有戏剧文学、中外优秀诗歌选读、节日文化、鄂东文学、演讲与辩论、经典选读等。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构建与国标教材相配套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高中语文课程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基。根据这一精神,黄冈中学语文学科校本课程教学体系将能力目标细分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使教与学都做到循序渐进、梯级进行,较好地实现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双重目标。其中,高一年级的重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素养上,选修和必修交叉授课,阅读教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写作教材让学生初步掌握写作的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高二年级则提供更为全面、具有一定深度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学习,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导向的原则,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教材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将学生的课程资源角色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视野中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最真最纯的语文灵感,是永恒不变的文学人性,也是最真最纯的语文课程资源。黄冈中学注重对节日文化的开发,利用教师节、国庆节、母亲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节日,开展“我所认识的节日”“我的节日体验”“我的节日美文”系列节日文化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的核心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还让学生在讲授和交流中体验到了习的愉悦,使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情感教育更加生动丰满。
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样也是资源。借助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通过活动、游戏等方式来开发利用学生的兴趣资源。举行流行歌曲歌词朗诵比赛,让学生领会朗诵中情与文的关系。举办征联活动,在教室后面的板报栏展示征联,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
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校所蕴含的各种语文课程资源之中,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长期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文化氛围与环境,时时处处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黄冈中学在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更关注师生的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个体活动的资源与校园物化的资源得到有机的整合。如举办校园诗歌朗诵、主题演讲、戏剧小品表演、讲故事、普通话大赛、征文、手抄报、书法评展等课外活动来促使学生融入校园文化创建实践之中,同时启发学生自主开发和利用与之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从而提升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能力。
黄冈中学作为百年老校,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科技史、革命史、文化史资源。位于老校区的临皋亭,是苏轼在黄州重要的寓所,苏轼在此留下了许多诗文。学校以“发现临皋亭”为主题,组织学生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抒写相关的诗文等。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体验式学习的乐趣,更丰富了自己的情感经历和文化。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地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家乡的一草一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丰富的表象。黄州的遗爱湖公园,是一个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它由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等十二个景区组成。公园内设有苏东坡纪念馆等六大展馆。黄冈中学经常组织学生到遗爱湖公园游览吟咏,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景点的不同特色,指导学生自己编写遗爱湖公园导游手册,让学生在游览历史文化遗迹中,感受人文风情,提升语文素养。学校在高二年级开设了《苏轼在黄州》课程,将苏轼在黄州的诗文书画与其在黄州期间的活动相结合,把讲授、体验、参与、抒写有机结合,充分彰显地方历史人文资源的课程意义。
依照主体性和特色性原则,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真正内化语文素养。语文学习是欣赏,是领悟,更是参与和体验。为了配合《戏剧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学校开设了戏剧表演课,学生成功地排演了《威尼斯商人》和自編的一些小品。平时学习能力较差、不够自信的学生,在表演实践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情,并把这种能力和自信带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树立信息化社会的知识观和课程观,注重对知识的重新筛选和横向组合。黄冈中学在教学中改变过去那种一味增加知识量的做法,转而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从而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使学生在变革学习方式、重新筛选和横向组合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那些真正属于基础性的、适应信息时代学习需要的知识,从而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endprint
黄冈中学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要求进行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遵照严格程序实施。学校成立了语文学科委员会,校本课程教材主编由学科委员会推荐(亦可自荐)。实行主编负责制,职责是组织编写人员,拟写编写提纲(需经学科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排版校对,直至成书。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
语文课程选课走班教学改革实践
语文课程选课走班教学改革概况。高一年级是每周一、三、五为走班时间,除《苏轼在黄州》《中国小说欣赏》外,其它七门课程全部对学生开放。高二年级的走班时间是每周二、三、四、五,课程为《古文选读》《古典诗歌选读》《中国小说欣赏》《苏轼在黄州》《议论文写作》。
语文课程选课走班教学改革的实施。“走班制”是对“非固定班级”的通俗说法,它的学名叫做“不分年级制”或“无年级制”,即“non-graded”,强调学生个人对课程的选择权利,改变学校对学生课程学习的统一安排,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根本性变化,学生可以而且应当有选择地学习。在这个意义上,“走班制”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造。“走班制”并没有彻底颠覆班级授课制,而是一种温和的改进。它保留了“班”的形式,但不固定;学校的教学组织及安排不再以“班”为单位,而是以“个人”为单位;班级是由个人通过选择自愿形成的,而非学校统一划分的。在这样的班级里,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依然保有经典班级授课制“统一”“齐步走”的特征,但这种特征不是由外部规定的,而是由于每个学生都选择了同样的步调而自然实现的。
一是“一生一表”。体现了每个学生对学习的自主安排和主动选择。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程。“选课走班”是为了寻找一种更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探索尝试。
二是课堂与活动结合。一味的讲授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很容易趋同,因此在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坚守教学的多元性、开改性和综合性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主反思。如在写作课中,设计了户外写生,“创新作文大赛”等活动。在古文教学中,设计了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竞赛、“我讲诸子百家”“我最喜欢的一位中国古代作家演讲”等活动。大部分语文选修课堂都开设了讨论课,就某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讨。如“中国小说欣赏”就“莫言小说的视角”召开了专门研讨会,课堂气氛热烈,不乏独到的体验。
三是导师制。黄冈中学选课走班教学实行导师制。导师不仅要管理好任教学科的学生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导师以课程学习为切入口,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情况了解、评价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足,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
四是课程责任制。选课走班教学实行课程责任制,课程负责人要针对本课程实施要求,提前做好每学期的课时规划,并安排好每周的备课教师。每周二下午学科备课组备好课后,每个走班的小备课组要接着进行二次备课,按照学校要求,以校研教材为基础,完成好本课程授课任务。
五是健全教学班管理机制,明确要求。对于新组建的教学班,选一位班长,主要负责教学班内日常事务的检查,反馈学生的意见,组织和协调各种活動。确立课代表,语文教师根据情况每班确立1—2名课代表,主要帮助教师收交作业和做好记录,同时及时把教师安排的作业传达给同学并督促同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及时向教师反馈授课效果及学生对教师授课、辅导的要求等。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宿感。
六是明确作业检查制度。走班之初,语文教师公布本次选修作业质量要求。作业次数由教师依据选修课程内容确定;可以当堂完成,由教师自由安排。作业分为一般意义上的作业和设计作业,质量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教师随时做好记录,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以此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每次作业,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七是考试和考查相结合。考查以平时的作业为主,期末安排两个小时的考试。选课走班用学分考核,平时作业+考查+考试+整体表现(含活动)。
黄冈中学语文选课走班坚持普通高中教育的大众性,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坚持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普通高中教育的人本性,鼓励学生的自主发展;坚持普通高中教育的差异性,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普通高中教育的时代性,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课程模块化,教材多样化;修习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走班制,管理学分制;教研重校本,评价重发展。
(责任编辑 杨万军)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