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杨彩梅
2022年高考落下帷幕,全国共有7套题,其中4套考查散文,3套考查小说。2022年高考文学类阅读考查概况如何,我们先看一个表格。
一、知文本概况,找命题规律
1. 2022年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概况(见第9页表1)
2. 2022年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依然是全国统一命题与自主命题两种方式。三套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试题,四套是地方独立命题,其中新高考II卷、全国乙卷、北京卷、天津卷考查了散文。综合2022年高考文学类散文阅读文本考查概况,我们从散文考题选材特点、命题特点及命题猜想进行考情分析。
选材特点:多年来,高考散文选材大多选自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其大多是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光辉的散文作品。内容主题鲜明,符合立德树人的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命题解读:今年新高考有I卷和II卷,两套卷的出题形式比较接近。II卷现代文阅读考查散文《到橘子林去》,4个题目(2道选择题,2道问答题)。命题侧重考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内容,符合高考有关“阅读与鉴赏”的命题指向。考查形式和广东使用的新高考I卷非常相近。
下面将以2022年新高考II卷散文《到橘子林去》为文本分析散文考查特点(见右上角表2)。
命题猜想:2022年高考7套卷,竟然有4套卷考查散文,而广东考生使用的新高考Ⅰ卷已经连续两年考查小说了,第三年会不会考查散文呢?2023届备考,我们必须留一手,进行全面散文复习,而散文复习关键在于抓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清文脉悟出情感把握主旨,这样散文虽百变,解题皆有路。
二、探备考方法,寻应对策略
现代文阅读答题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读文的能力,读文能力要求注重整体意识、文本意识、文体意识。二是读题的能力,注重题目的情景意识,读懂题目要求,按照要求答题。以下将结合今年新高考Ⅱ卷现代文阅读散文《到橘子林去》分析。
(一)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我们建议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当然这个不是死规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平时阅读做题习惯,找最适合自己的,并固定下来,高考考场做题习惯和平时训练一样,更有利于发挥。平时有意识地掐表训练阅读速度,方能在考场上不乱方寸,胸有成竹。
整体阅读的要求在于: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所谓的整体把握文意和思路层次,就是把握两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比如今年新高考II卷现代文阅读《到橘子林去》,快速浏览文本,确定文体是散文。文章主要内容是:“我”和孩子去橘子林,然后写一路所见的街道上的人,以及自然美景,后来重点写两人看赶车人钉马蹄的事情并因此受到触动,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文章是以“到橘子林去”为线索展开写,写到橘子林一路上所见所感。
(二)理解主旨,悟出情感
在快速地把握散文的内容基础上,把握主旨悟出情感。文章主旨,就是思想内容的核心,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
散文的关键点不在于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于所记叙、描写中灌注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只有准确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情感,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从而准确答题。
把握主旨,悟出情感有四抓手。
1. 抓题目,察特點。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如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散文阅读《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与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如《到橘子林去》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线索展开。
2. 抓首尾,重品悟。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到橘子林去》开头“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开头特别提到“关于她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记住。”开头为下文遇见赶车人钉马蹄,被吸引住的情景,埋下伏笔。结尾“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像这样的句子,反复品味,多问下为什么?为什么“不说话”呢。也许是被赶车人钉马蹄的情景打动了,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根据对文中首尾关键句的品悟,文章的主旨情感就大体把握到了。
3. 抓议论,品抒情。抓散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是读懂散文抓住主旨的关键。这些议论抒情的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态度观点,认真分析品读这些语句,就把握了全文的主旨。如《到橘子林去》文中关键句“我认识他们,并不是我同他们之中任何一个发生过任何关系,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这些直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非常重要,直接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流露出作者的情感。从这些语句中表明作者关心着生他养他的土地,关心着大地上生活的人们,尤其是下层劳动者,文中还提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抗战,由此观之,本文的主旨跟抗战的背景有联系,由对下层人民的怜悯转为对家国的担忧以及对人民坚持抗战所作出贡献的赞扬。
4. 抓背景,知意图。散文阅读,关注作者写作的背景、原因。借助背景更好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写作意图。抓住写作意图,对主旨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文阅读要特别留意文末的写作时间或者是文末注释,这些小字往往是写作背景的提示。今年全国乙卷散文《“九一八”致弟弟》文末有署名写作时间:1941年。这个时间提示对主题的准确理解非常重要。《到橘子林去》文中有一句背景的提示“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从而联想到文章主题跟爱国也有关系。
(三)精准审题,规范答题
审题精准是答题精准的关键。每个题目有考点上的共性却也有内容上的个性,审题时一定要多读几遍题干,剖析试题蕴含的考点,明确答题角度,题目问什么,我们答什么,避免先入为主、惯性思维,尤其忌讳照搬平时做过的某道类似的题目,轻视了题目的分析,造成答非所问或者是无法扣住问题的核心作答,造成失分。
考生答题时,一定要对题目关键词进行圈点勾画,提醒自己答题时,时刻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避免答题时看错或者看漏,导致非智力因素失分。如《到橘子林去》第八题:“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审题时圈住三个关键词“为题、简要、理解”,快速判断本题要考查的是分析标题作用和全文结构思路的能力。题目要求简要分析,再结合得分仅为4分,那就可以分两点回答,如果想保险一点,结合语文阅卷的特点,多是看点给分,考生也可以答三点,提高得分几率。联想到平时答标题作用题时一般可以分为结构上、内容上、主旨情感上三方面作答。参考答案如下:
①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②主题情感上:“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获得心灵的成长。③内容上:本文以“到橘子林为题”,在文中也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最终却选择了放弃,结果出人意料。(以上三点,每点2分,答中两点即可4分。)
第9题: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审题时圈住四个关键词“童趣、细节、三处、分析”。答题时,提醒自己组织答案,要围绕四个关键词,分3点作答。细节描写一般有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动作等等描寫,从文本里筛选能表达“童趣”的细节描写。参考答案如下:
①第6段对街道的景物描写,如“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真是好看”语言接近孩童的用语,表现童趣。②第10段,小岫看到修马蹄后,“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想法。③第14段语言描写“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
最后答题规范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分点作答。分点作答的好处多多,一可以让考生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避免在一个角度回答了一堆,却只能得到一点的分数,二是分点作答,答案更容易有逻辑地清晰呈现,方便阅卷给分。三是阅卷老师是按点给分的,不按点作答,情感上就有点不认可这个答案,得分自然就低了。分点作答,在同等水平上,得分可以更高。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现代文阅读Ⅱ之散文阅读理解策略,一定要理清文脉,悟出情感,把握主旨,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精准审题,规范作答,这就是百变散文的解题之路。
责任编辑 廖宇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