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费鹏
2021年是广东新高考第一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化学试题”怎么出,教师和同学们心里都没数。仔细研究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命制的“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化学适应性测试题”(以下简称“试题”),不仅能挖掘最新信息,指导教师命题或选题,指导学生高效备考;而且能对高中化学教学与备考的思路、方向、形式和难度等提供重要参考。
一、试题总体评价好,体现新课标要求,具有示范性
“试题”较好的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体现“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命题原则,注重素材和新情境的创设,内容新颖,难度和阅读量适中,让我们对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有了一个具体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书详细介绍了我国“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内容。
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组织整合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各种操作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品质”。
“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试题”在内容中多处体现素养为本,注重能力考查。
“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問题。“试题”的难度层次把握得很好,有梯度地落实了上述目标。
二、选择题难易得当,考查面广,新颖度高
“试题”选择题内容和分值均有较大变化,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一些新题型和新考法,信息量很大。各题的考点分析和“四层”“四翼”的目标要求及难度预测等详见下表(备注:本文所有表格中的A表示简单,B表示中等,C表示中等以上难度,D表示难,由题目考查目标根据经验推测)。
(一)值得关注的选择题的解读。
下面几道选择题,很好体现新高考的特点,注重知识的整合,偏重对新情境的分析,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而不是单纯考化学知识。
第1-3题,关注于我国传统工艺,传统文化,以及最新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体现化学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第8题,通过反应历程图,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及运用方面的能力,这是近几年比较新的题型。学生要通过读图理解催化剂的工作原理,理解流程中物质间的关系。另外,类似的图在原理大题中也有出现,应当让我们引起重视。
第10题,通过“价类二维图”来考查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这提醒我们,通过图表形式对知识进行综合性考查,一直是命题者追求的形式,教师们可以开发出新的归纳性图表进行备考,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读图,会辨识图表真正的内涵。
第13题,一般的电化学选择题是给装置图,考查电极反应等,本题以真实的制备环氧乙烷的方法为素材,跟普通题目不同之处在于:“电解结束,移出交换膜,两区混合反应”。其实这是我们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盲区,电化学题一般关注电极反应,但电化学反应的产物相互间的反应,或者跟溶液中的物质的衍生反应,往往被忽视。比如电解食盐水制备漂白液,直接用阳极产生的氯气跟阴极生成的NaOH反应得到NaClO溶液,也是这种类型的应用。教师要多给同学们练一些比较新颖和切合实际的电化学装置,见多识广,难题也就不难了。
第14题,实验题的难度在于陌生,把不相关的内容重新组合。本题有多处反常规、很有新意的设计:SO2先通入CCl4,再进入上层的水溶液,这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防倒吸的方法;Br2的CCl4溶液,一般在有机化学中讲烯烃的加成反应时用到,这里却跟无机气体反应;SO2易溶于水溶液,不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会冒大量气泡;而产生的SO42-又不易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水溶液,因此会和Ba2+生成沉淀。另外,本题立意为通过现象推理结论,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本题是长期研究高中实验的总结,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对常规实验进行再组合,把必备知识换个包装,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16题,本题有三个特色,一是用诺贝尔奖的成果为素材,体现最新科技成果。二是跟常规周期表知识点题目不一样的是,通过结构式把元素串起来。三是展示了含氧酸的结构式,这是选修三课本上的内容,但是选学选修五的同学也完全理解得了,通过共价键暗示化合价,进而推导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这是比较新颖和高明的情境,也最有特色。
以上分析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尽量不要留有知识的盲区。大部分选学有机的同学,可能不会接触选修三结构化学方面的知识,建议教师选择性讲解,目的就是开拓视野,特别是分子结构等,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处理陌生情境,还是很有益处的。
(二)选择题内容所揭示的信息。
1. 前10道题的总体难度会比较低,很好体现基础性,适合大部分同学拿分,但又不是简单到直接送分,考点涵盖面广,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考学生的化学视野。
2.“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的题目会越来越多,注重素材的理解,注重化学素养的考查。
3. 选择题中必备知识的常规考题会一直存在,考查的内涵不会变,但每年都会在情境设计方面有创新,因此,要培养学生通过表象抓本质的能力。
(三)选择题命题和选题的建议。
1. 考题往往是归纳性的总结,综合性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结构化,体系化。
2. 命题要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教师要多做这方面的命题尝试,找类似题目训练学生。
3. 要特别注重对图的考查。包括价类二维图,反应历程图,滴定曲线图,粒子分布系数图,以及其它新型图像,新高考肯定会在阅读图像上继续进行创新。
4. 命制试题时要关注中国历史文化和我国的最新科研成果,不仅要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这些信息。而且要训练学生怎样联系化学相关原理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四)选择题的复习与备考建议。
1. 选择题是保证分数的基础,因此要加强选择题专项限时训练,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特别是确保拿到前10题的全部20分。
2. 一定要准备错题本,把自己的错题按题型进行分类登记,找到常考点的命题特点。
3. 要特别注重基础的落實,回归课本,找到高频考点在课本上的原话以加深印象。多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做到学以致用。
4. 复习课也要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及时把学生的错题和难点进行提炼,再精心编制或精选典型试题,使“教、学、评”活动有机结合,同步实施,形成合力,有效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实验题注重基础和创新的结合,注重能力的梯度
“试题”的实验题应该是由三道题组合而成的,注重课本上实验的再创作,注重实际操作,体现广东特色。这道实验题设问比较多,学生做题的文字量略大。具体考点和能力分析如下页表2:
(一)实验题所揭示的命题立意。
1. 注重常规实验的再创作。本题以NaCl为主线,考查粗盐提纯,HCl的制备,定量测量实验,综合性很强。因此,即便以课本实验为素材,多角度进行综合,也是很有价值的。
2. 要学会用规范化学用语对实验操作和现象进行表达,这也是广东实验题的特色。
3. 新情境的实验题依然是命题的重中之重,本试题没有考到,但我们依然要予以重视,重点备考,在以后的考试中一定会出现。
4. 组合式实验题在以往的广东卷中也经常出现,前半题侧重基础,后半题侧重能力,可以很好把控难度和区分度。
(二)实验题的命题和选题启示。
1. 注重基础,注重在课本中发掘潜力,把课本实验进行重新组合,重新包装,添加一些变量,也能够出非常好的题目。
2. 注意真实实验新情境的创设,讲题时一题多讲,多找带信息的题目给学生练习。
3. 学会通过查找文献寻找合适的新素材,并编辑成实验题,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三)实验题的复习与备考建议。
1. 注意理解实验的原理和内涵,掌握关键知识。实验题绝对不仅仅是记结论,同一个实验,一点点变量(条件或者杂质)就会造成不同的结果,而考题正是从这里来设计问题。因此同学们要多分析实验,特别是有杂质的实验,有情境的实验,对照性的实验,更是注意收集和研究。
2. 注意实际动手做实验,细致观察,规范描述实验过程,这是广东高考实验题的特色。即便高三复习,也尽量进实验室实操,至少要看有关录像。
3. 务必掌握分析新情境下各种类型实验的能力。陌生信息下的物质制备实验;条件变化,或者杂质存在,对鉴别实验的影响;定量操作的过程设计,测量数据,定量计算以及误差分析;不同情境对探究实验的影响。这些都是新高考可能的出题点,要提前做好准备。
四、化工流程题关注新情境,区分度特别高
这道化工流程题材料新,信息多,设问梯度合理,很好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见表3)
(一)化工题所揭示的命题立意。
1. 本题有四个空是考流程中的物质,要求学生对流程图要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要搞清楚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要加强学生分析流程能力的训练。
2. 流程图的复杂度有下降趋势,信息的综合性有增强的趋势。本题的流程图看起来并不长,不算太复杂,但是用两个表格提供信息,依然着重于考查学生对真实情境的分析能力,注重素养考查。
3. 本题给出一个有关“萃取率”的新名词,让学生分析萃取前后的物质,与2020年全国一卷实验题中的“电迁移率”有点类似,让学生通过现场学习来解题,体现素养的要求。
(二)化工题的命题和选题启示。
1. 化工题虽然难度大,但还是有基本套路,比如反应前处理原料增加浸出率的方法,调pH除杂,沉淀法除杂,产品的分离提纯,根据题境书写陌生方程式等。教师可以按考点分解大题给学生训练,多做总结,帮助学生拿到基本分,并突破难点。
2. 抓住典型题目,一题多变,一题多讲,讲通讲透,关键是理清思维。
3. 多带领学生进行流程读图训练,可以增加复习效率。
4. 在文献中查找素材,修改简化,命制成题目,教师要多加尝试这种命题方式。
(三)化工题的复习与备考建议。
1. 尽量抽出时间把选修2的课本通读一遍,不是单纯死记硬背,而是要感受从“化学知识”到“化学工业”的过程,涉及实际应用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具备一些基本常识。
2. 注重流程的分析能力,注重陌生方程式的书写能力,注重计算能力。
3. 特别要培养学生接受、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力的培养相当于练内功,教师要指导学生潜心研究相关的典型题目,做到多对比、多琢磨、多分析、多总结,逐步提升处理陌生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
五、化学原理题注重图像分析,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
近几年高考题中,化学理论题是得分率最低的大题。本题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大量的曲线图,把数据和变化规律表现出来,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进而考查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见表4)
(一)理论题所揭示的命题立意。
1. 关注第(3)小题的考查形式,让学生通过两个图的研读,推导有关结论。特别是图9,又是反应历程的图,一套试卷中出现2次,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高考中不一定还这样考,但类似的图像,比如概念图等,还是要多琢磨并重视。
2. 还有第(4)小题,求反应速率,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引入一个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单位:气体流量(mL/min),学生如果能看懂这个单位的意思,求算其实很简单,否则就不知道从何入手。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不能僵化,要多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要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试题”对计算的要求还是比较多的,要高度重视。例如,本题考了3个,前面的实验和化工都各有1个小题,选择题也有涉及,总计12分。
(二)理论题的命题和选题启示。
1. 适当把大学化学的一些理论给学生做一点浅显的介绍。这几年高考题中,把大学里化学动力学等理论方面的知识以新情境的形式設计为原理题似乎成为一种趋势,例如,反应级数,反应历程,分压以及Kp的计算等,都反复出现过。虽然都有素材,但是学生还是很陌生,考试中短时间难以完成现场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讲授相关知识,避免学生遇到这种题目犯怵。
2. 做有关反应历程图等类似图形的训练。这也是大学的内容,让高中生快速理解这些示意图还是很困难的,同样需要教师适当增补讲解类似图形的内涵。
3. 在命题中,要体现新课标倡导的“情境、问题、知识、素养”的命题框架。在试题中融入问题,渗透知识,考查能力,检测学科素养,是优秀原理题的要求。
(三)原理题的复习与备考建议。
1. 全面理解以化学平衡为核心的化学原理内涵,做到融会贯通。现在的试题越来越强调综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哪一种化学理论和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2. 通过题目来学习题目。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把做过的题目再学习,把题目中涉及的信息尽可能弄懂;另一方面是在做新遇到新信息时,用已学知识举一反三,做能力的正迁移。
3. 加强计算题的训练,不能因为这种题难放弃。旧高考的理综卷,化学只有50分钟,放弃难题比做难题更经济,但新高考时间相对充裕,教师要指导学生“慢做会,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
六、物质结构题选材新颖,注重考查核心素养
虽然广东省选考结构的同学可能不多,但这道题值得点赞。素材来自真实新材料的微观结构,创意新颖,设问合理,符合新课标下的高考新要求,因此,研究这道题非常有意义。
(一)结构题所揭示的命题立意。
1. 第(3)问,通过实际新材料的微观示意图来判断杂化轨道类型,这与平常考试主要通过记忆来回答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新的变化。
2. 第(5)问,通过分析两个微观结构示意图,进行不定项选择,考查学生分析素材的能力,再次体现新高考的新变化。
3. 一定要掌握常规考点,例如,电子排布式,电负性比较等基础知识。
(二)结构题的命题和选题启示。
1. 命题时注重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不妨找一些有新情境,新表述,新图标,新符号的题目,开拓学生视野。
2. 通过专题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例如,晶胞中的配位数,晶胞化学式,晶胞密度计算等。
3. 尝试把物质结构和其他知识相联系,比如周期表中的物质,有机化学中的分子结构等。
(三)结构题的复习与备考建议。
1. 常规考点会反复重复,要把基础分拿全。
2. 学会分析新结构图,多与课本上的示意图对照,从而掌握读图的方法。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第一个要培养的化学核心素养,要会用学过的结构知识解释物质性质,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性质的内涵。
七、有机题既有常规内容,又有新变化
(一)有机题所揭示的命题立意。
1. 考题中出现了含S、N等元素的性质,比较陌生,但是题干信息告诉学生,S元素就相当于O元素,学生也可以推导出N元素也相当于C-H,学会知识迁移,这个陌生情境就很容易解决。
2. 一些看起来陌生的名词,比如“原子利用率100%的合成反应”,“开环反应”,其实把反应的形式暗示给学生了,仔细阅读并理解字面意思,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做题。
3. 其他方面基本是常规试题,因此把得分项练熟,显得非常重要。
(二)有机题的命题和选题启示。
1. 有机题很难考出新意,基本都是以实际的药物合成线路为素材,不过有机题一定会有陌生的信息,让学生现场自学并应用于解题,要善于找到合适的流程,以及有特点的信息。
2. 注意对于C、H、O、Cl等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在合成中的呈现,包括杂环,酰胺等结构。教师可以找这些素材设计成题目,或者挑一些这样的题训练学生。
3. 加强对同分异构体书写,以及流程设计这两大难点的训练。
(三)有机题的复习与备考建议。
1. 注重规范表达,正确书写,类似反应类型,官能团名称等基础题的分数一定不能丢掉。
2. 有机题套路明显,因此要分题型做好总结,
3. 可以做“选择题+有机题”的基础专题限时训练,确保这两类题目的高得分率。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给广大师生的复习与备考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和启迪,只要教师们仔细研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就会对题目有更深的理解。希望以上的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在后续的备考中,找准方向,提高效率,取得考试成功。
责任编辑李平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