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沈友林
任何一个作文题,都蕴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意图,考生必须揣摩准确,加以扣合,方能万无一失。
先请看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从这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第二段的引导语可以看出,要求考生写的发言稿的正文部分还是一篇议论文,而且重点是选择、评价三个历史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难道命题者仅仅是要求考生评价历史人物吗?不是的。评价历史人物是手段和铺垫,用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或事跡来激励、指导当今的国人行事才是最终的目的,这才是命题意图之所在,尽管题目中没有“联系现实”这样的显性要求。而且,多省的高考作文评分细则都强调,考生的作文分要达到一类文的上限分(57~60分),必须联系现实,写出现实意义。请看下面这篇高考极优作文。
识人慧眼与大局观念
湖北一考生
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次读书会上发表自己的一管之见。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今天的我们重温那段春秋史话,有人为齐桓公一匡天下之雄才大略拍手叫好,有人为管仲尽心辅佐的人臣之贤赞不绝口,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那推举管仲、甘为人下的鲍叔。他辨才识人而又甘居人下,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我对鲍叔感触之深,首先在于他识别人才、推举人才的敏锐慧眼。
从“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识人观念,到“居高位者谋其政”的用人方法,再到“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对识才者的呼唤,善辨才、能举才、用好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发展需求和进步源泉。鲍叔慧眼识管仲之才,推举其成就齐桓公帝王之业;欧阳修慧眼识宋代众多士人之才,造就宋代文学的空前繁荣,亦收获一代宗师之美名;韩愈慧眼识李贺之才,诘问“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为其不得应试鸣不平……识才者,不计曾为敌手之嫌,不顾身份地位之别,身怀绝技,更能识熠熠闪光之星,共同点缀时代的夜空。
我对鲍叔感触之深,更在于他甘为人下、顾全大局的仁者之心。
能识别人才,这是一种眼力;善任用人才,这是一种智慧;而甘为人才让位、甘居人才之下,这是一种洞悉“后浪推前浪”的人才成长之势的境界,更是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揆诸史册,“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鲍叔心怀大局,不贪权位,让贤者管仲得以尽其贤,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不欲与廉颇争列”,蔺相如放眼国家大势,愿谦卑己身,避免争端,终成将相之好,合力拒秦;“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欧阳修胸怀长远,极力成就新秀苏轼之名……见诸今世,亦有比尔·盖茨、马云的主动退位,让人才登场,助新秀成名……古往今来如鲍叔之胸怀大局者,亦非鲜矣。视人贤于己,他们未曾恶意打压,而是助其上位,尽其所能;见人慧于己,他们从不避讳,而是大力推举,成就其才。正是千千万万如鲍叔一样甘为人下、顾全大局的举荐者,才让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才辈出、竞逐风流。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鲍叔辨才识人的慧眼、顾全大局的仁心,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当前,人才强国战略方兴未艾,人才本位方向更显牢固,我们更需抑制“任人唯亲”之风,阻止“打压人才”之举。发扬鲍叔精神,传承鲍叔之志,让举国上下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呈现出“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的人才涌动图景!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这篇发言稿的正文部分重点评价了鲍叔识别人才、推举人才的敏锐慧眼和甘为人下、顾全大局的仁者之心(也是“我”对鲍叔感触最深的两点理由),但是并未仅仅停留于此,最后还联系现实,指出鲍叔这种精神、品质对当下人才强国的借鉴意义,显示出古(昔)为今用的议论针对性,提升了作文的档次。
再请看2021年八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由材料、引导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包括战争的背景、原因,参战、牺牲的将士的数量,民众支援前线的情况,战争的时间、意义;然后用一句话揭示战争对国人、后世的积极影响——“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这最后一句话至关重要,是点睛之笔,蕴含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在引导语设定的“铭记历史,迎接挑战”这一征文主题中,“历史”就是指抗美援朝和抗美援朝精神,更偏重于指后者,“挑战”就是指现实的中国、中华民族、“我们(高中或高三的学生)”所面臨的挑战(需要应付、处理的局面或难题)。征文主题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铭记抗美援朝这一历史事件,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来激励、指导现实的中国、中华民族、“我们”去迎接(做好准备,积极应对)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就是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意图——昔为今用——将过去的抗美援朝精神用于今天来应对各种挑战。
那么,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什么呢?根据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眼,如“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奋起抗美援朝”“献出宝贵生命”“万众一心”“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等,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一、不怕强敌,不怕艰险,不怕牺牲;三、英勇无畏,奋起抗争;二、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那么,如今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呢?一是国家、民族面临的挑战,尤其是近几年美国给中国出的种种难题;二是“我们(高中或高三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揣摩命题思路和命题意图,前者更显重要。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既是本次作文(征文)的大主题,也是本次作文的总观点,“铭记历史”是手段,是凭借,“迎接挑战”才是目的,而“铭记历史”主要是指铭记抗美援朝事件所体现出来的抗美援朝精神,因此,考生在立意时,最好将“铭记历史”换成抗美援朝精神,立意为“用抗美援朝精神迎接挑战”“不怕强敌(不怕艰险、不怕牺牲),迎接挑战”“奋起抗争,迎接挑战”“团结一致,迎接挑战”等,这就非常契合命题意图了。在行文时,也要紧紧扣住“用某种或某些抗美援朝精神去迎接某种或某些挑战”,这里的挑战主要是指现实中国家、民族面临的挑战——应该详写,其次才是指“我们(高中或高三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可以略写或不写。
这个作文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稍加延伸拓展,近几年,***主席不只是阐述、强调了抗美援朝精神,还阐述、强调了五四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疫精神、工匠精神、英雄精神等等,考生遇到有这些精神的作文题,或许都可以“联系现实,昔为今用”——用这些昔日表现出来的精神来指导、解决当今的现实问题。
请看下面这篇考场佳作:
峥嵘岁月忆我心,直面挑战开新局
广东一考生
2020年是纪念抗美援朝伟大出征七十周年。七十年前,新中国这个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国家,面对强大的外敌侵犯,奋起抗战,保家卫国。290余万志愿军的血汗,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终于换来了山河无恙,维护了世界和平。时至今日,抗美援朝精神的旗帜依旧飘扬,在这极不平凡的时代里,面对错综的国际局势与新冠疫情的冲击,我们需铭记历史,借助抗美援朝的精神宝库,在变局中开新局,迎接无限挑战。
忆峥嵘岁月,感受中华民族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惟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华民族是爱慕和平的民族,但面对外敌的欺侮,中国人民决不会退缩,中国人将用无限的力量保卫国家的和平。70年前,跨过鸭绿江的严寒,义无反顾走向战火纷飞的彼岸,中国士兵打败了装备精良的美军。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军魂与气魄,打出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打出了中华民族无尽的斗志与韧性。这些为了统一与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和丰碑般的英雄,难道不值得铭记?
忆峥嵘岁月,体会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每当危急存亡之时,中华民族总能迸发出令敌人胆寒的雄奇伟力。为了一场保家卫国之战,近300万名士兵奔赴前线,19万7千多名中国人献出生命,中华大地万众一心,募集到可购买3700架战斗机的捐款。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战旗上沾的不仅是英雄的鲜血,也是每个平凡中国人不平凡的汗水,涓滴汇成巨流,冲破一切阻遏,奔向前方,绝美而壮丽。
面今日挑战,我们当接续奋斗,在历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迈向前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变革的时代,中华民族遭遇的挑战与往昔何其相似。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极限施压、抹黑排挤,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全面深化改革的任重道远前路漫漫……可是我们看见神州大地无数科研工作者日以继夜,冲破封锁;我们看见无数逆行者疫情时挺身而出,“慷慨赴国难”;还看见基层的工作者们,他们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义无反顾。这些英雄的传人们,继承了历史的精神,接下历史赋予的重任,直面挑战。
历史与今日就像是一片玻璃的两面。当我们凝视其中一面,也必将凝视着另一面。作为共青团员的我,也一定会牢记中华民族的历史这座好汉的精神家园,努力学习,迎接挑战。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青山。”铭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我们定将穿越急流险滩,迈向更远的远方。
这篇“征文”的标题紧扣主题“铭记历史,迎接挑战”来拟写,用“峥嵘岁月”对应“历史”,用“忆我心”对应“铭记”,用“直面挑战开新局”对应“迎接挑战”。
文章第1段从引述材料入手,迅速联系现实中的“错综的国际局势”与“新冠疫情的冲击”,勾连起“铭记历史”与“迎接挑战”的关系,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我们需铭记历史,借助抗美援朝的精神宝库,在变局中开新局,迎接无限挑战”,统领全文。第2—5段分两层写“铭记历史”,分别突显“向死而生(不怕牺牲)”和“万众一心”的抗美援朝精神。第6—8段联系现实,写“迎接挑战”:先联系大现实,写中华民族的传人们继承了抗美援朝精神,迎接美国和新冠疫情的巨大挑战;再联系小现实,写作为共青团员的“我”也一定会牢记抗美援朝精神,努力学习,迎接挑战——还顺便交代了作者参加校团委举行的主题征文活动的身份,可谓一举两得。第9段总结全文,强化观点,展望未来。
考生对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意图把握得相当准确,紧扣征文主题层层写来,先写“铭记历史”,突显两种抗美援朝精神,后联系现实写“迎接挑战”,今昔关联,昔为今用。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供考生审题、立意、行文时参考、借鉴。
1. 昔(古)为今用。如果材料和引导语中提供、体现的是昔日(古代)的正面的人物、事件及其品质、精神,那么,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意图就很可能是“昔(古)为今用”,即用过去(古代)的人物、事件的品质、精神来激励、指导当今的国家、民族、个人解决现实的问题或做好现实的事情。
2. 联系现实。考生在立意、行文时,务必联系现实,写出现实意义:或是文章的局部联系现实,或是文章的全篇联系现实;或是联系大现实——有关国家、民族的,或是联系小现实——有关单位、个人的。切记:只有联系现实的议论文,才有巨大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成为议论文中的极品。
责任编辑 廖宇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