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周小华
里尔克在《梦中加冕》中写道:“我觉得,有一座小屋是我的。”回望我生命成長的历程,“我觉得,有一座小屋是我的”似乎就是诗人对我的轻声耳语,那里盛放着穿越我生命的阳光与自由。
蒙特利尔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为了成为阳光,我祈祷于世。”书籍是照亮我生命的阳光。
我热爱书籍,热爱那种在宁静的时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在世俗、喧嚣的年代,我无从让灵魂游荡,我一直希望在路上,总有空灵,总有宁静,慰藉于偏安一隅的心灵。
书籍是一个灵魂的修炼场,它让我们撕下一切世俗的面纱,做自己,做赤子,自由而纯真。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却给了我精神的富足。那些年,每周吃着一罐干菜,冬天的时候,吃得嘴唇干裂流血。母亲每周给我一元钱,嘱咐我到学校买些菜吃,而我总是把钱积攒下来,一个月也能积攒到近3元钱。然后,我兴致盎然地到集市上去“淘书”,那是一种特别“富有”的感觉。
记得第一次我淘了几本《作文通讯》,没有封面,且有些发黄,我却如获至宝。那些日子,拿着地摊书,整天像打了“鸡血”,异常亢奋,如饥似渴。在书中,我认识了遥远的大海。在少年的世界里,就一直憧憬,何时才能真正走近大海,甚至还海阔天空地“疯想”:光着脚,奔跑在沙滩上,任由海水亲吻我的脚丫;蹲下身,拾起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贝壳,惊喜溢于言表……
书籍让我遥想着那个纯美的地方。
集市的书摊也成了我少年最留恋的地方。追随着那些泛黄的旧书,我找到了一片天地,就像阳光下的一片绿地,她让我迅速变得安宁起来,进而,像一束束阳光照耀在心灵,温暖至极。
因为那些宁静的时光,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作,爱上了天马行空的想象,爱上了无拘无束的自由。
回想起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李泽厚先生的《走我自己的路》、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那都是我最为珍贵的“淘宝”。在那无声的岁月里,是它们,让我懂得什么是宁静的安顿,什么是精神的栖息,什么是纯美的注视。
刚参加工作时,枯燥、单调的日子里,堆满了没有生机的教学与班务。我挣扎于迷惘的理想中,逃遁到盛放我灵魂的精神小屋——书籍。在那里,我认识了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苏格拉底、柏拉图、洛克、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皮亚杰、海德格尔、陶行知、蔡元培、蒋梦麟和梁启超等教育大师,他们给了我一个群星璀璨的星空。从此,我习惯于仰望星空,在星空之中,我看到了真正的教育,真正领略到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学人魅力。
就这样,我每天沉醉于自己的精神小屋。那些让我内心激荡的思想光辉,那些让我心灵温暖的人文情怀,那些让我灵魂丰盈的精神养料,一直在我心里荡气回肠。
我钟情于静读,热爱于悦享,那些无声的岁月里,思想划过心空的感觉,总也让我激动不已。
我的人生历练因书籍的宁静而更加成熟;我的生命气质因书籍而更具魅力;我的思维向度因书籍而更加广阔。因为书籍,我学会了静观,学会了内视,从而,看清了灵魂的尊严与价值。
也因为书籍,我成了那只“关不住的鸟”,“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渴望自由,追求自由。自由的阅读与写作,滋养了我理性批判的精神,给予我发现真理的快乐,它让我懂得什么是思想的天空,什么是思维的缜密。
我非常欣赏苏格拉底说的一句话,所谓真理,就是将伪知识一层一层剥离后,所剩下的东西。
我乐于笔耕,在文字中寻找自由的思想。或宏观,或微观,大而宽广,小而精深,思想飞翔,自由如风。
我的成长浸染于读书与写作之中,在阳光、自由与思想之间,我有幸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学)
责任编辑 廖宇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