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突出“活动载体”,以“对话式指导” 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

时间:2024-05-05

全东 郭华波 杨亮韶

课堂教学改革改的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形态,更需要改革的是教师的理念,尤其是对知识的理解、对学习理论的认识、对学生的态度、对自身职业的尊重等等;其次才是改显性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学校的评价、社会的评价。我们的目标是以课程特色彰显学校特色,依靠特色来显示学校优势。我们追求这样的真实的课堂——“对话式指导教学”、学生主体作用的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寻出路:以课程特色彰显学校特色

自2016年学校跻身市重点发展的普通高中行列以来,学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专业性,教育任务与内容的变化性与复杂性,教育改革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让我们这样一所原来只承担高中普及任务的年轻的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遇到了诸多的困惑。

长期以来低要求的教育教学任务,让教师停留在较低水平的教学中徘徊,专业素养和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的能力明显缺乏,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同时,普通高中教育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导致学校缺乏办学特色,是在老路上与其它学校拼升学率,还是另辟蹊径,追求自己的特色办学,谋求弯道超车,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老套路中拼,学校的师资、生源等方面短板明显,但在如此环境中重新出发,追求自己的办学特色又谈何容易呢?经过学校班子、中层干部、教师骨干展开层层讨论、研究后确定另寻出路:以课程特色彰显学校特色;突出课堂活动载体,以对话式指导教学,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清醒认识到:要回归常识,回归常态,回归正轨;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课堂改革的核心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于是,学校开始了一场谋生存、求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革命。

二、促转变:没有教师理念的转变,就没有课堂转型

1. 自上而下,全面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改革,不能是贸然的冒险。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全局性的谋划,更需要有理论的引领。学校主职亲自挂帅,亲自抓教师、行政领导的理论学习,亲自向教师推荐理论学习书目,亲自进行理论培训。《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佐滕学的《教育方法学》、《四D卓越团队》、《被压迫者教育学》、钟启泉的《课堂研究》、《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成为学校行政、年级主任、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的必读书目,并要求每人写出阅读笔记。《人民教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人手一册的必读杂志,人民教育、守望新教育两个公众号强调每个教师必须关注。学校主职把教师集会当成业务培训的重要渠道,让教师意识到不仅要学习教学理论,还要时刻准备应对领导的抽查、问答。

2. 骨干引领,打造课堂教学新模式,“讲堂”变“学堂”。

经过一年多的理论准备和培训,2016年秋,学校提出了以“让”为核心关键字的课堂教学基本观点。即教师“让”出讲坛空间,“让”出课堂的时间,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终极目标是通过实行“对话式指导”教学。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载体,把“课堂”变成真正的“学堂”,把教师从原来的以“灌输式”为主变成学生学习的“导师”,让学生依托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通过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动分享学习成果等形式,再通过课堂训练反馈,教师(或学生)点评,教师精讲,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引导者、陪伴者、促进者,学生的角色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者转变成主动学习者。

3. 力促教师角色的回归,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面对角色转变的挑战,由于长期缺乏学习、培训,在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其根源在于教师的本领恐慌,或者说“习得性无助”。在传统的角色上,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凭一些学生不易获取的知识树立了教师在学生中无所不能的高大形象。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客观知识已经实现了无代价传播,教师不再具有独占知识的优势地位。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脚手架”,为不同的学生及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搭建不同的攀登阶梯。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在发动、引导、陪伴、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为了协助教师转变观念,克服本领恐慌,学校大力推动教师阅读,让教师都对“学习金字塔理论”、协同学习、目标教学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替代性或生成性教学策略、“对话式指导”教学等理论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指导性的培训和学校教学评价标准的调整,广大教师逐渐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认同了学校的改革的要求。在“和而不同”的学校文化的激励下,课堂教学转型艰难地启动了。

三、找载体:依靠《实施方案》推进课改

1. 理论引领,确保不偏离方向。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的课堂教学转型,学校编印了由校长编写的《教师的知识类型》、《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中国教育现代化及其历程》、《如何以课程特色彰显学校特色》、《如何建构有品位的学校文化》等学习资料,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以方案作为改革的指南,以学习资料作为教师实践过程中的理论依据,为教师释疑解惑。

2.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为改革保驾护航。

学校成立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课改小组主要成员均由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和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教师担任。通过备课小组内互学互评共同总结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再由备课小组成员按照基本模式对各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行巡察,通过听课、评课,年轻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观察课、小组成员的教研课等形式,展开模块式教学、同课异构,建构新的课堂教学形态。以“教师教学评价表”、“领导小组成员评价表”、“学生课堂评价表”等形式和手段,将学生及听、评课教师的评价以大数据的形式反馈给授课教师,再通过领导小组与授课教师的讨论交流,突出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作为评价的基准,以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学习载体、学习活动以及效果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准,使廣大教师懂得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操作模式及达成目标的主要路径。

3. 突出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彰显教师在课堂上的“导”的功能。

突出课堂教学的“活动”和“载体”的引领作用,彰显教师在课堂上的“导”的功能,回归常识,回归常态,回归正轨。导学案中的问题只是教师对客观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建议,但是学习过程的生成性却让课堂充满了不可预知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产生的问题与疑问需要教师时刻的关注与引导,导学案中的“导”只是前置的“导”,教师更加重要的作用是在课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与“指导”。学生课堂上怎么样学与学得怎么样,关键在于教师怎么“导”、“导”向哪里及“导”得怎么样。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互相沟通、合作、争论、妥协,学生从学会做题到学会做事,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便成为学生每一天课堂的常态,回归了正轨。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沟通、协作、交流,是在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便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这也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双重性问题:一是学科教学内容的习得过程;二是学生集体或团队的形成过程。这无形中便解决了核心素养的落地的问题。

四、回正轨:回归的课堂使师生有充分的获得感

1. 教师主导教学,生成课堂。

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变成了学习活动中的“导演”,课堂中生成性的体验让教师获得前所未有的感悟。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准备和教师的尝试、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带领、推动,在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调整的大背景下,教师逐渐转变了教学观念,从原来课堂的主人变成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陪伴者;一大批新教师、年轻教师由于没有过往的模式的羁绊,并且自身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况且由于年轻,思维活跃,迅速适应了新的课堂模式,完成了课堂上的华丽转身。在学生积极的思维碰撞之下,教师被学生逼着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与学双方的活动中自身的专业技能也有长足的进步。

2. 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高涨。

学生逐渐适应了角色转变,把学习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事,课前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课堂上协同学习、主动展示、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开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回归教育常识,回归常态,回归正轨。高二级英语课堂教学在黄李炎老师的带领下,教师在课堂组织学习活动,以“项目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进入语言学习的流程中,在听、说、读、写的活动载体中展示学生对语言的习得水平,在交流、沟通中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不同语言思维的表达转换中习得知识、掌握语言能力。高二级数学课堂教学在陈耀琼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点拨、引领作用,在数学建模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在模块化的学习中引领学生纵横的联系、拓展,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分享,在师生对话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对话指导中师生共同建构了知识。高二级化学课堂教学在庞颖老师带领下,充分利用学生提前学习的习得体验,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当“小先生”,让“小先生”展示自己对新知识的习得体验,从习得者的角度提醒同學注意思维误区。整个课堂教师只起到评、点、引的作用(评学生的展示分享中的偏颇、得失,对学生习得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拓展、点拨,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迁移和纵横的联系),真正在课堂上退居幕后,让学生充当课堂上的主人。学生在新的课堂模式下学有目标、学有载体、学有活动、学有检测、学有成效,也逐渐适应了课堂转型,并在考试中感受到新模式带来的成就感。高二理科1 班陈婉容说:课改后最明显的是课堂上老师经常让同学们讲评题目,有利于同学们发散思维。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很好地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感觉到新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高了很多,老师讲评的时候,同学们不会过多的提出问题,但当同学讲评时,其他同学就会提出很多五花八门的问题,要求教师能够随时关注学生的问题并作出恰当的点拨。高二理科2班蔡嘉宥认为课改前大家都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堂上基本是不用思考的,听着听着,注意力就容易转移了。课改后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了很多,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特别高了。高二理科8班陈宇浩同学说同学们都喜欢这种上课模式,但要求我们课前课后花更多时间去自主学习。

五、在路上:信心与困扰

“在路口”是道路的选择时期,“在路上”则是道路选定后的实践与发展阶段。改革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一些“老”教师由于长期的对旧式灌输式课堂教学的迷恋,采取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迟迟未能进入课改的队列,这有待行政的强力推动和教学效果、学生反响的倒逼。虽然遇到一些障碍,但是对学校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让我们坚定改革的决心,教师、学生的转变让我们收获信心,事实终将证明课改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实现后发先至的必由之路。

课改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也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课改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 魏家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