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小到大、直接到间接、个性到共性逻辑推理方法应用探究

时间:2024-05-05

李玉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年的高考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学子,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所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学子泪”,高考同时也给无数学子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回顾每年高考,总有一个“考试怪圈”困扰着很多学生,平时背很多知识点,但高考成绩却不理想;平常兢兢业业、刻苦认真,但成绩还是不怎么样,究其根本就是路子不对,没有找到真正的方法。不得法的学习,只会在原地转圈,像遇到了"鬼打墙",虽然走了不少路,劳神费力,但徒费了时光,最后还是走不出来。“牡丹花好空人目,枣花虽小结实成。”为学之道,贵在实效。求实得法,才能真正事半功倍,在此,笔者从2018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及多年总结的学法经验出发,浅谈自己对高考的一些想法,以资共享。

2018年高考试题释放了哪些信号,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和导向作用呢?让我们从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思想政治试题分析说起。

1. 用“飞鸟之眼”来观察试题,高瞻远瞩,飞得更高

高考命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育人功能,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聚焦学科主干内容,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成为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的共识,这也充分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彰显素质教育鲜明导向。

(1)志于道,崇于德:突出高考獨特育人功能与价值导向

高考坚持立德树人,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本质问题,不断增强考试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坚持正确方向,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彰显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精神塑造与理想追求;增强文化浸润,以深厚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今年高考试题的明显特征。

首先,坚持正确方向,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试题选取***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方法和国家民族情怀。试题重点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战略安排等内容,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领域。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1题,选取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论述,考查学生对党的最新理论的形成和创立历史条件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创新是科学品格的道理。

试题紧扣学习宪法、尊崇宪法,扎实培养宪法意识、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守法用法,在生活中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9题以宪法修改为背景,着重考查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正确理解,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以此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宪法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助力学生增强宪法意识

其次,增强文化浸润,以深厚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高考试题通过精心选材,将人文关怀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试卷的鲜明底色,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浸润,进而陶冶情操、涵养正气、升华人生境界,并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熔铸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2018年高考试题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试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促进正能量的传播。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0题,以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总书记考察安徽农村改革为背景,要求学生深刻认识***总书记提出的“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的科学内涵,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就。

(2)精于艺,笃于行: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凸显人才选拔重点

首先,提升认知能力,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能力,高考试题从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深刻性等方面对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高阶认知能力进行考查。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学生都会面对浩瀚驳杂的信息海洋,学生需要具备迅速有效地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高考试题采用多样化文本和图表的呈现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其次,体现创新意识,鼓励主动思考,学会创造。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高考命题在强化能力考查的基础上,体现了鲜明的创新导向。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想象力和思想张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多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全国I卷第40题(3)要求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试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把握,独立思考,从而培养个性化、创新性思维能力。试题答案不唯一,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

再次,2018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理论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助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的重要目标。第40题,以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不断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深刻把握重大问题。

试题还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例如,思想政治全国I卷第43题第(3)问,要求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试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把握,独立思考,从而培养个性化、创新性思维能力。

(3)发于内,形于貌:引导科学备考,助推素质教育发展

高考作为衔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桥梁,在教育系统中处于关键位置,特别是对于基础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考内容改革的深化和试题考查的方法,对高中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都有重要影响。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依据考试大纲,鼓励“课内功夫”;强调知识内化,助益融会贯通;加强灵活考查,促进真懂会用,这三方面明显体现了今年高考试题的积极导向。

首先,依据考试大纲,鼓励“课内功夫”。考试大纲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选才要求和高中教育目标的统一。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依据考试大纲命题,是实现教、学、考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充分发挥考试促进教学、引导素质教育的作用。2018年高考命题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规定,聚焦学科主干内容,引导高中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堂教材,避免超纲超量的教与学,促进改变应试教育倾向,助力发展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高考试题的基础性主要指向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加强学科主干考查,也即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是引导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堂教学、避免超纲超量学习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试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意在引导中学的"教"与"学"打牢知识基础,关注灵活运用,摆脱反复刷题、机械训练的沉重负担。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12题,以表格形式考查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基础知识,厘清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此题是对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一热点的考查。

其次,强调知识内化,助益融会贯通。高考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选拔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突破了单纯的“知识”“能力”或“素养”立意的线性思维,形成了兼具继承与发展、贯通整体且有机的考查目标体系。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指出,高考强调“必备知识”,并不是进行点对点的单纯知识考查,也不是将它们进行孤立和割裂,更不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应对。高考试题将“必备知识”的考查目标置于广阔、丰富的情境中,与能力、素养等考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学生对必备知识的内化,考查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必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必备知识的建构、融会贯通和迁移,从而形成具有内部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整体知识网络结构。

从试题考查的内容上看,试题突出教材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重视考试大纲的四项能力要求的考查,如第38题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市场调节等;第39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政协的职能等;第40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等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高考坚持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有机统一,考主干、考能力、考素养,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促进学生融会贯通、真懂会用,助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蚂蚁之眼”的视角研究高考试题,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

全国卷命题特点:全国卷以能力立意命题的,主观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答案的组织不突出教材理论,着重的是理论的运用,也就是试题答案是“理在其中”;答案的行文讲究严密的逻辑,条理清晰。

很多学生反映,平时背了很多知识点,但高考成绩却不理想;很多同学平常学习刻苦认真,但成绩也都不怎么样。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緣故。在高考文综政治答题时很多同学表述不当,口语化现象严重,不善于使用学科语言;很多学生思维混乱,条理不清,无纲无目,缺乏层次性、条理性、简洁性和逻辑性;很多学生照抄材料和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以为多写点老师会多給点分,贪多求稳,事实上往往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文科考试阅读材料必不可少,材枓是问題的来源,是出题人出题的依据。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阅读材枓,并且从中找出最重要的信息才是解决文科题型的关鍵。李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首创“一画二概三定位” 阅读方法,让你轻松在材料中找出答案,大幅提升文综材枓阅读答题水平。

【例1】2018 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38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100场。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900场。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過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35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14分)

(1)学会审题:成功的审题等于成功的一半。

第一步:初读材料,感知内容。也就是快速看一看,大概了解材料内容,消除陌生感。

第二步:初审设问,感知难度,感悟命题意图。感知难度就是感觉考的知识点自己是否熟悉;感悟命题意图重点是感悟这道题实际上考的是什么热点,组织答案时可能要用到这个热点的专用语言,这也是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的。

第三步:细审设问,根据设问细审材料。这一步非常重要,决定你答题是否跑题、是否全面。

例1的设问: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从该题设问中首先要抓住“驱动因素”这一关键词,结合所学经济知识应该从大到小,国家战略、结构转型等因素;市场决定作用,资源配置等因素;居民收入、消费结构、消费理念等因素。然后帶着设问结合材料关键信息点,按照由直接到间接、由小到大推导,有效加入时政语言来组织答案。

(2)学会从材料中提炼答案。

由直接到间接、由小到大推导:经济发展会增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马拉松赛事的需求上升;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推导覆盖面宽;直接营业收入和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多体现出商业价值大,会刺激赛事的供给。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

(3)体会“理在其中”。

“理”即辩证思维、逻辑推理。推理是对材料内容的判断,不但要求掌握材料所表达的字面含义,还要掌握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及写作技巧知识,从材料表面推出更深层含义,要对材料内容做到真正了解和掌握。要求应试者根据从行文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这类题的答案一般不会直接出现在文字里面,需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命题者意图。解答此类题关键是紧扣原文,从原文中读出言外之意,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总结,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这类题型通常材料是讲述某件事,设问是由这件事推导出它的影响、意义等。这一逻辑推理过程一般遵循:教材逻辑到材料逻辑再到时政逻辑。

【例2】2018 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39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

2017年11月,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首轮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共提出2639条修改意见;12月,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同月,***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同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正起草^ 2018年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

结合材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12分)

本题的逻辑推理过程:解题大逻辑:本质是什么——如何体现?

教材逻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体现①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教材逻辑)②宪法修改重视广聚民智: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材料逻辑)③宪法修正案经全国人大会审议通过:体现根本政治制度内在要求(材料逻辑)

试题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民主政治”,所以答案要围绕民主政治展开,首先民主政治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或者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我国实行民政治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分析材料时要分淸主体,本题有两个主体:党和人大。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的宪法修改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是党在民主执政,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在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的过程中,全国人大是主体,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需要和民主联系在一起稍微有些难度,可以解释为人大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宪法修正案是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这个过程正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体现。分別从三个角度分析:国家性质、党、人大,同时注重民主即可。

参考答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广聚民智,形成修宪共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宪法修正案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4)哲学题注重运用哲理去阐释、分析和评价。

哲学主观题通常以情景材料为依托,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哲学主观题,要求学生根据情景材料和提问指向,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

全国卷的哲学题一般都指明某原理,这样答题时就有针对性,同时能考查出考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用某个原理或者某个原理内容的一部分去限定:如果用某个原理去限定,比如: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此类原理是完整的哲学原理,考生作答时只须写出哲学原理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用哲学原理进行演绎分析即可。如果用某个原理内容的一部分去限定,考生只须写出此限定的哲学专有名词的定义,然后结合材料用哲学原理进行演绎分析即可。

【例3】2018 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40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领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山”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材料二

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人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016 年制定《关丁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1)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0分)

试题解析:本题问题背景是改革,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析材料,而改革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改革的根本目的根据题目可知是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初步确定答案会有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然后看材料的具体内容确定答案。材料一的内容是小岗村的集体土地改革,集体土地属于所有制形式,因此确定这是改革生产关系,而小岗村的改革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但是本题涉及到了改革,为了保证答案的完整性,需将改革的重要性进行简单表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答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3. 深研《考纲》《新课程标准》,助力2019高考备考

《考纲》的考试说明中列举的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事例,正为我们师生在备考复习中做到巧妙的博观提供了“拐杖”。

重视基础知识,重点把握考试大纲规定的核心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根据2018年高考政治试题导向,在2019年高考政治备考中我们应该多加注意从“汇率、劳动生产率、价值量、战略新兴产业、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互补品战略、替代品战略、消费结构、公司与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的区别与联系,融资筹资、动产收入、不动产收入、财产性收入、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CPI、PPI、PMI、GEP、GNP、比较优势”等凸显的基础知识着手。

重视培养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高考要求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关键能力要求。尤其突出对法治意识原则的考查,近三年全国卷一般都会以主观题第39题形式从政治生活角度来来呈现。

关注时政,了解国家重大时事政治的背景,特别要关注2019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或者纪念意义的时政材料,并善于结合教材进行对接分析。如:

(1)拖欠农民工薪资将成历史,2019年全面实行农民工工资月薪制。人社部门已经表态,计划在2020年之前做到无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并且在2019年全国农民工实行月薪制。按照规划,要在2019年全面實行农民工工资月薪制,设立工资专用账户,同时,政府派出监管部门对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监督,全面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彻底解决农民工被拖欠薪酬问题。

(2)1919年—2019年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00周年,注重从文化生活新文化、新思想的作用角度来备考

(3)1949.10.1—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注重从政治生活国体、制度自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等角度备考

(4)另外:诸如1979—2019中美建交40周年;1949年9月—2019共同纲领签署70周年,注重协商民主考查;1999年—2019年澳门回归20周年。……

掌握高考的常规题型特点及一般解题技巧。

冷热结合预测高考动向,作到有的放矢.所谓的“冷”是指在高三将近一年的备考中被各地模拟试题遗忘的知识点,至少近三年高考试题中未曾涉及到的知识点,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高考冷点。所谓的“热”理所当然就是指当年的热点时政,这一点高考决不回避的。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多加关注当年重大时政热点。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洗涤,更显青松巍峨。2019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我们要找到学习的技巧,脚踏实地就一定能成功。

责任编辑 李平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