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彰显学科素养特色

时间:2024-05-05

龙永忠 黄婷婷 陈穗

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较好的落实了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 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很好的发挥了价值观引领作用。试题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创设适当问题情境,突出学科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考查要求,合理控制试题难度,试卷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保持基本稳定,有利于推动中学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一、聚焦立德树人,凸显育人价值

高考是高校选才育人的第一道关,高考要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在高考命题工作中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现“四个正确认识”,进一步强化、凸显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高考命题将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而是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社会到个人,从理想到实践,环环相扣,融会贯通,聚焦时代使命。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关注国家、关心政治,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要求。2018年的政治问答题,政治就紧扣当前的时事热点与重点,深入考查学科思维。第40题以改革开放40周年,安徽小岗村的巨变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理解唯物史观。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新课标强调“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这也促使高考命题多从现实社会热点和历史学习内容新角度的地方设置题目情境。比如,重视党史和国史考查;第24题回应科教兴国和弘扬传统文化;第29题回应理论创新;第33题的马克思主义诞生,既纪念了马克思200年诞辰,又回应中共中央召开的纪念《共产党宣言》的活动;41题考查的古代乡约、村民自治问题,弘扬传统道德和家国情怀。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发展、生态保护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从环境伦理出发,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二、关注时事热点,密切联系实际

热点问题是高考的永恒话题。2018年3月3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指出“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参与命题的全体教师和全部学科中”。全国Ⅰ卷命题紧跟时代改革的脚步,试题内容结合时代热点,要求学生利用时代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并利用所学知识探求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018年政治试题更加选择热点材料,整套试题坚持生活化的教学思想,迎着时政热点而上,抓住修改宪法,农村改革等时政热点考查了学生对政治、文化、哲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马拉松赛事这一生活消费热点考查了学生对经济生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将马拉松赛、宪法的修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社会热点与考纲考点、教材重点进行了有机统一。

历史试题对热点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设置问题,如第41题考查的古代乡约、村民自治问题,呼应了当下乡村治理的热点,它既立足热点现实,又反思过去,实属上乘之作。

地理试题紧扣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践。如第36题以2017年12月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创设情境,依托了“一带一路”这一重大的时代背景进行考查;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设计试题,紧紧扣住时事热点;再如第9~11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景,设计若干选择题,题题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

三、创新试题设计,深挖学科特色

高考文科综合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设计,注重挖掘时代主题、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突出不同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与分析方法,使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更好地实现了高考的考查目标,对学科素养的培育也起到積极导向作用。

政治试题就题型而言,选择题考查了4个经济,3个政治,3个哲学,2个文化的题目。问答题是4问,比去年的题量有所下降。试题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对问题探究和分析解决能力的考查。第40题3个设问的分值均有变化,第3问开放性设问由4分增到6分。这体现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科特色来说,政治考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如第40题,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不断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深刻把握重大问题。

历史试题在学科方法的考查上,全卷着力对考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能力进行考查。同时,家国情怀与历史唯物思想在全卷中均有渗透明显。历史考试并不是要学生复述教材,更多时候,命题者设置了超出教材内容的新情境,通过这些新情境的设置,利于拓宽考生的视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是考查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如第42题,命题人通过文学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描述,引导考生关注鲁滨逊时代,从而考查那个时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殖民扩张史等西方社会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要求考生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难度要求很高,今年的题型内容更加丰富,由“提取信息”变成“提取情节”,这一“小新意”,使考生增加了历史小论文的撰写难度。

地理试题,几乎每道题都是精雕细琢,非常注重学生分析、推理、说理能力考查,如第6~8题,以一个河床坡面图为背景,考察内外力作用这一知识点,该组题重点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全国Ⅰ卷强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地理情境取材于现实生活,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3题考查的“地下工厂”就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一些对精密度要求较高的机器对温度的感应灵敏,因而需要一个恒温、低振动的环境改善其品质”,密切联系地理实践。又如,第10题以“小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为背景,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位”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非常精准的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四、重视基础主干,积极引导教学

无论高考命题如何改革,高考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不变的主题,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方法等始终是文科综合各学科进行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018年政治高考试题更加注重以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主干知识。经济生活今年突出考查了劳动价值理论、企业经营、消费、投资、资源配置、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等知识,政治生活重点考查了依法治国、基层政权建设、政党制度、时代主题、人民民主等知识点,文化生活主要考查了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等知识,哲学注重考查了唯物史观、辩证法等观点。整个试题体现了题在书外,答在书中的特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知识本位已让位给能力立意、素养立意,但历史测试离不开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基本杜绝了“繁、难、怪、偏”的内容,考查主要指向必备的核心知识,且不回避近年常考的重点内容、主干知识。如第24题以科学知识与墨家思想相结合、第30题考查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第26题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第28题的甲午战争、第31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41题考查乡村治理等均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试题比较完整的呈现或考查了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重大史实和阶段特征。

地理试题关注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力求避免死记硬背内容的教条化。今年高考地理的命题要点仍然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为核心,几个典型考点比如工业布局、河流的外力作用、地貌特点、气候特征、人口变化、地域联系、太阳的视运动规律等主干知识仍然是试题的重点。

责任编辑 李平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