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双减”小学高段数学课后作业精准分层管理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05

欧阳湘华

“双减”政策落地后,作业量要严格按照规定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然而,数学课程是小学教育的核心课,是小学生们培养逻辑思维、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大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需要一定的练习和作业来巩固知识。在此背景下,既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要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个性化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研究分层作业来实现。小学数学老师,尤其是学习任务较重的中高段老师,可以在“双减”背景下,控制作业总量,结合平板、白板等现代化工具,精准设计分层作业,以减轻学生负担。

一、基于现代化教学工具实现课堂精准分层练习

利用信息化软硬件的支持,可以实现课堂上的精准分层练习。

1.构建数字化分层题库

在进行课堂授课后的随堂练习时,尽可能采取一些小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如可以使用希沃白板和平板教学系统,提前设计好层次化的、多种多样的课堂作业题库,在课堂讲完后让学生分层自测。

如在教授“位置”一节课时,可以在平板系统中提前录入课本上的作业,以及结合本班级实际情况的位置作业。

布置第一类基础型作业:(1)根据位置图片,在地图上你的位置处标出五角星,并使用数对写出你的位置(   ,   );(2)写出陈雪同学的位置(   ,   );(3)数对(5,3)对应的是哪位同学的名称呢?

布置进阶作业:(1)按照顺序将A(2,3),B(3,4),C(5,6),D(6,7),E(8,8)连成一个封闭的图形,请大家看看是什么图形。(2)在一个空白的数对格子图上,绘制一个五角星,并分别标注五个角的数对位置。

老师讲完课后,可以提醒大家完成平板上面的3道基础题与2道进阶题。基础题目主要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数对的含义,并可以把数对标注与位置情况一一对上。进阶题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数对的记忆力,并且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

2.分层完成,开展精准化教学

学生在平板上完成作业的流程如图1所示。

练习流程

结合作业流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习题进行解答。老师可以在平板中及时查看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习题的正确率,基础型作业、进阶作业的完成情况,以此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结合个性化数据,精准推送课后作业

基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老师可以设计分层的辅导方案,以满足多种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错题的原因也可以分类进行个性化讲解。针对不同的学生,除了课堂上的作业之外,还可以设计更加精准的课后作业。比如粗心大意型要设计少而精的题;针对知识点掌握较慢的同学,可以多布置同类题目,让学生能够反复复习知识点;针对对位置关系不够敏感的学生则可以布置结合生活场景的作业。

二、基于多种作业形式设计精准分层的课后作业

课后布置作业一是有利于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的知识点,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二是有利于学生开阔自己的眼界,了解更多与数学相关的有趣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生中高段要求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为此,需要在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兴趣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作业设计。

1.布置弹性作业,激发学习动力

“双减”政策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双减”政策首先鼓励教师对安排的作业实行分层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相应的作业。教师在作业数量受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作业要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减少部分难度较高的作业,避免因为作业难度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习能力尚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相应地提高作业量,不至于让学生因过快完成了作业,而失去布置作业的意义,让学习层次高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有效的提高。

同时作业应该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自主选择。如学习“圆的面积”这个知识点后,可以安排圆的半径、直径的基础知识点以及半径直径与圆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作业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圆的基础知识点,以及几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该层次的题目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不会对课外的知识点进行拓展,A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题目量自行安排,而B、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而圆的面积与圆的周长间的关系则作为能力提升题,需要先掌握圆的半径、直径与周长、面积的关系,间接得出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圆的知识点的整体应用。该层次则要求A、B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C层次的同学进行尝试,如果无法得出结果则不做硬性要求。最后,要求学生每日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心得、做的题目以及错题解析整理成数学日记,理清楚已经掌握知识点、尚未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教学生画出总结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能力和逻辑处理能力,提升数学思维。此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设置10~15道题目,布置作业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选择2道尚未掌握的知识点作为弹性化的课后作业,既实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能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降低作业负担。

2.立足“双减”,丰富作业形式

通常,作业布置都是文字类的,但教师可以与时俱進地把分层作业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践活动是实现教学和生活相结合的有效渠道,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实践作业,与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有机结合。课前的引入可以采用多种模式,包括常规的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兴趣选择作业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良性地发展。如学习“圆柱”时,教师可以安排多种课前作业,让学生制作圆柱,并总结出圆柱的特点,而后根据圆柱模型计算展开的面积以及相应的体积,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方式,选择空间更自由,能很好地提升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

3.个性化作业批改与辅导

在设置分层的作业后,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每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需要清楚学生当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判断学生所处的层次,后续设置相应的作业,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每当学生跨越当前的层次时,教师需要及时鼓励学生。

责任编辑 钱昭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