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探究

时间:2024-05-05

谢青红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基础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说理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数学问题本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与现阶段教育的小学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相契合。然而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说理课堂还处于新生状态,需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教学策略,阐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说理教学。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通常认为,课堂教学中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课堂仍是教师作为知识输出的主体,学生被灌输知识。尤其是数学科目,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通常都只是用题目检测。但是题目所反映的知识点难以覆盖全部,学生很可能只是侥幸做对,甚至会误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

因此,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将是一个必要的发展趋势。当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其主观能动性也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进而改变自身行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我们也不能给予学生超出限度的自由,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仍较为低下,过度自由可能会引起反效果。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需达到一个平衡点,老师应该由控制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启发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以兴趣为“说理”教学前提

带着兴趣学习,通常记忆的效率也会大幅提升。在小学学习的阶段,数学对于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天生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科目。因此,从兴趣入手,更有助于学生攻克数学问题。

学生的兴趣可以来源于生活。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的《位置和方向》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日落,在观看的地点指出日落的方向就是西边,相反的一边是东边,第二天早上的太阳便会从东边升起。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回家拍一张自己卧室的照片,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卧室,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卧室如何陈设。如果有不想公布自己卧室的同学,也可以让他们画出自己理想的卧室,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把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中。

三、发散思维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中,答案大多数时候只有一个,但教师如果一直用聚合思维引导学生答案只有一个,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因此,教师不妨多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要被正确答案所束缚,在得出唯一答案后,可以再往深一层想,找出背后的逻辑与规律,培养变通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数学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进位加法》时,首先同学们学到的是9+几,比如,9+5=14,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别的两个数加起来等于14呢?这时候数字的排列组合就很多了,1+13=14、2+12=14、3+ 11=14……探究完哪兩个数字加起来等于14后,我们也可以更进阶地引导学生——哪三个数加起来会等于14?如果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随意说出一个数字,然后请三位同学依次说出数字,三人说出的数字总数等于教师说的数字,即可获得小奖励。例如:老师说18,接下来三位同学分别说1、14、3即算挑战成功。下一组同学则需说出与第一组完全不同的数字。

四、让学生在“说理”中获得成就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当一个学生被提问却回答不上来,我们不需要生气,只需要稍加引导,定能听到正确答案。一个学生的总体成绩不理想,但在某一单元测验中比平时有进步,我们就应赞赏,老师的每一次鼓励都能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人无完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学生主动说理,敢于说理的时候,尽情地赞美他、鼓励他,表示期待他下一次的进步,由此帮助学生构筑强大的自信心,让其从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其乐学勤学提供不竭的动力。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