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于鲲
在核心素养引领下,有效地实施普通高中绘画教学是我们学科组成员一直研究的主题,创意实践素养更是新时期美术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丙烯综合材料绘画教学正是创新实践的大胆尝试,教学中选择必修课程“丙烯综合材料绘画”与必修课程“中西方近现代艺术鉴赏”融合教学。此课程已在我校的普及型教学中开展了三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同行们的认可。
一、具体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
1.拓印与转换
让学生参与互动,3—5人一组,分工协作,在塑料膜上多层任意涂抹丙烯颜料,再洒墨、喷水,然后覆盖宣纸喷水、拓印。待宣纸半干或干透后使宣纸与塑料膜分离,宣纸上即形成肌理基础材料,基础材料可以是抽象的色块、自然的纹理或者意象的事物等,完成拓印过程。这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到肌理变化的自然美,初步理解绘画的无意与抽象表现。
2.肌理语言
肌理无处不在,欣赏独特的肌理美感开启了学生审美培养的大门。让学生在制作好的基础材料中选取用于自己作品的肌理语言,这时学生形成了由无意创作到有意创作行为的转换,他们思考着自己的绘画语言,如何选取斑斑驳驳、层峦叠嶂、风平浪静、水面静天等抽象的肌理语言,启发并调动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变通力。选取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中国水墨画和西方抽象绘画的鉴赏课程内容,使之主动、充分地认识和体会绘画中抽象元素的意义,理解艺术作品的艺术主张、文化观念以及个性符号的创作过程。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自然生成的材料品質的鉴别力与把握能力。
3.拼贴与构成
将肌理基础材料裁剪、撕扯,重组、拼贴,胶化(粘贴)到有色画布上。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逐渐由对画面中三度空间、物体光影体积的关注转移到对画面点、线、面形式构成的关注。学生们开始关注画面的分割及各种不同材料色块大小、走向、姿态、叠错关系,从而摆脱了写实模仿方式,在更为宽广自由的语言层面展开艺术的思考与创作。在此教学环节可以融入西方立体主义作品的鉴赏内容,如毕加索、勃拉克、马蒂斯等大师都在“拼贴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验;当代艺术的“拼贴”呈现了更为魔幻绚烂的视觉世界,如大卫·霍克尼、劳森伯格、大卫·萨利等。拼贴意识对于学生理解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的创作观念都有了基础的认知。
4.现代艺术绘画作品鉴赏与画面完善
作品已初见雏形,学生由开始的无拘无束、酣畅挥洒到大胆组织肌理材料,再到画面收拾整理阶段,学生也由无意识创作过渡到了有意识的罩染、调整阶段。这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向现代绘画大师们学习和借鉴,也可以引导学生线上观展“巴塞尔当代艺术展”作品,鉴赏当代艺术家们的作品风格和表现语言,潜移默化中建立学生的审美意识。再回到个人作品的整体调整与创作中,这是对艺术规律、艺术观念、艺术语言再认识的过程。
通过师生互动与反馈机制,完成实践入手-理论提升-实践创作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画面语言秩序,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视角、思考能力、画面综合建构能力。实现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实践成果分析
使学生通过开放式的丙烯综合材料课程学习,掌握当代绘画创作的一种语言形式,建立高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实现全面型人才的培养。
1.面向全生,人手一件作品
实现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创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的培养,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动手实践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美术的课程魅力,享受创作成果的喜悦。
2.实践与鉴赏融合教学,完成大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大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的实践与理论融合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绘画的构图要素和形成画面的规律,学习点、线、面,色彩构成知识。逐步培养学生把控整体画面、框架、结构、空间的能力。实践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鉴赏底蕴,将文化鉴赏知识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个性化、创造性、远效性审美能力目标
教学形式的专题性、开放式展开,知识学习因此而变得生动和灵活,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冲动和切身的审美感受,在收获作品的同时更将成为学生长远的艺术爱好。
责任编辑 钱昭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