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支架式教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策略

时间:2024-05-05

廖育环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是由布鲁诺提出的,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吴曼,2010)。支架式教法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教师不是直接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支架的帮助和支撑主动建构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质,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的从一个高度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厘清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巧用支架式教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支架式教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利用支架式教法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和实践交流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质,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适合学生现有阅读水平的文本,总有3-5个新词。如何帮助学生学习这些新词?教师可以搭建问题支架,帮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猜测新词的意思,起到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词、建构新知的作用。

2.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小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有限,进行阅读时,会有不少阅读障碍,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比较肤浅,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和阅读内容为他们搭建合适的支架,提供必要的阅读支持。如: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厘清作者的情感性和文本的情节线,让学生进入到文本的内核呢?教师可以通过搭建思维导图和表格等支架,优化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顺利完成阅读任务。

3.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具体到阅读课,即要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支架式教法通过搭建脚手架,从一开始的老师带领学生阅读,扶一扶,到后面的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新课标》的要求不谋而合,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设置问题链和开放性问题等,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支架式教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支架式教法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来设计教学任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养成自主探索的好习惯,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等,并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与同伴讨论和交流的学习方式,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为学生搭建各种支架,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那么,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为学生搭建支架呢?下面笔者以PEP人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 3 B.Read and write 的教学为例。

1.搭建情境支架,建立连接文本的桥梁

“以情境为载体,以话题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知识落实为暗线”的教学方法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薛国民,2020)。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创设情境支架,使他们进入文本角色,通过情境连接文本,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文本的内容,在情境中感受文本的内涵,达到通过情境学习语言和育人的目的。

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A bad but good day”的整体情境支架,并设计三个子情境支架,teacher’s bad but good day→Wu Binbin’s family’s bad but good day→yours bad but good day。上课伊始,教师以“A bad but good day”为大情境,揭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接着,教师以自己的“A bad but good day”为背景情境,复习相关的短语,如:rode a bike,took pictures,bought gifts,ate delicious food,beautiful countryside等,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接下来学习Wu Binbin’s family’s bad but good day,紧接着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A bad but good day。最后,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无论bad or good day,我们都要积极面对。通过大、小情境的创设和整合,搭建情境支架,建立连接文本的桥梁,使整节课串成一条主线,挖掘文本中的思想内涵,在情境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境界。

2.搭建问题支架,建立理解文本的桥梁

有效的问题引领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陈则航、王蔷,2009)。因此,教师要围绕学习主题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结合文本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和学生互动对话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本节课中,教师在让学生了解teacher’s bad but good day以后,分別设计两个问题:How was Wu Binbin’s family’s Saturday morning?How was Wu Binbin’s family’s Saturday afternoon?通过搭建这两个问题支架,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让学生清楚理解Wu Binbin’s family’s bad but good day的内涵,上午是good day,下午是bad day,所以它既是a bad day,又是a good day,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Wu Binbin’s family星期六一天所做的事情,教师接着提以下两个问题:What did Wu Binbin’s family’s do on Saturday morning?What did Wu Binbin’s family’s do on Saturday afternoon?通过提供以上两个问题支架,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除了设计递进式的问题支架,教师还可以设计引入式、拓展性的问题支架,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搭建图表支架,建立语言运用的桥梁

图表支架包括思维导图、鱼骨图、时间轴和表格等。图表支架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能够清晰地梳理文本内容,直观地感受文本发展的脉络和顺序,利用思维导图和表格等提炼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关键词,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特别是为语言实践环节做好基础铺垫,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为了更好地厘清文本,为接下来的语言实践提供支撑,让学生小组讨论回答What did Wu Binbin’s family’s do on Saturday morning?和What did Wu Binbin’s family’s do on Saturday afternoon?兩个问题时,出示如下表格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完成表格以后,让学生在组内看着表格进行问答练习或复述文本内容等,对话如下:

A:What did Wu Binbin’s family’s do on Saturday morning?

B:They rode a bike,....

A:What did Wu Binbin’s family’s do on Saturday afternoon?

B:They rode a bike,....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该表格,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仅帮助学生厘清文本,把握文本脉络,达到读懂、读透文本的目的,还能让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帮助学生建立内容框架。最重要的是,坚持这样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还能逐渐学会自主阅读。接着,让学生看着表格进行问答练习或复述文本,表格则成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问答练习和复述文本的有力框架,成为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和实践的得力支架。

4.搭建范例支架,建立读写结合的桥梁

小学生的词汇积累少,读后的小练笔、小作文往往让许多学生头疼,不知如何下笔。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在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范例支架,为接下来的写作环节做好铺垫。教师需要围绕写作目标,引导学生找出文本的构段方式、关键词句等,帮助学生列出主旨框架,让学生知道怎么写、写些什么?好的范例支架不仅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引导作用,明晰其写作思路,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在本节课中,为了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进行关于A bad but good day相关内容的拓展,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关于bad day和good day的词汇,还强化了相关句型In the morning,I... But in the afternoon, I...的用法练习,有效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何进行A bad but good day的写作,与学生互动得出写作支架。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情境、问题、图表、范例等不同的阅读支架,为学生创建连接文本、理解文本、运用文本和读写结合的平台,让教师的“教”始终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徐国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