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运用班级主题活动培育初中生劳动习惯与品质

时间:2024-05-05

陈四妹

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发展学生劳动素养的要求。班集体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劳动习惯和品质养成的实践场所。本人结合初中班主任工作经历,针对班级学生劳动习惯和品质现状,探索运用班级主题活动来培育初中生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实践路径,进一步增强劳动育人的实效,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班级学生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分析

我校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比较乖巧,班风班貌良好,但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品质现状不容乐观,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

1.劳动意识不高,对劳动的价值认识不全面。

2.劳动习惯不好,整理内务、烹饪、清洁卫生等劳动习惯没有养成。

3.劳动认同感不强,缺乏劳动责任感和荣誉感。

造成上述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差异,主要原因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劳动认知和劳动实践机会;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劳动教育存在异化和缺失;劳动观念、劳动价值没有被认同和彰显等等。

二、运用班级主题活动培育学生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实践路径

(一)精心设计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劳动价值认同感

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是营造良好班风班貌、培育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主战场。结合我们班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情况,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精心设计每周的主题班会,开展系列的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展现劳动光荣之美,认同劳动价值之魅,内化劳动育人之魂。

结合五一劳动节,我设计了“寻找身边最美劳动者”主题班会,让学生寻找身边最美的一位劳动者,并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在班级分享。在主题班会开始前,我播放了学校老师认真上课、批改作业、深夜备课的情境,特别是播放了疫情期间,老师在忙碌准备线上教学这一情境。在主题班会最后一个环节,我播放了2020年国家劳动模范颁奖现场的视频,观看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众多的劳动模范身上,有哪些共有的优秀劳动品质?这些品质对我们成长有什么意义?学生在讨论展示交流中,感受到劳动模范身上最美的行为,领悟到劳动者爱岗敬业的劳动品质,增强了劳动光荣、劳动幸福、劳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认同感。

(二)用心策划劳动亲子共建活动,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

亲子共建活动是亲情互动的重要平台,不仅能培养孩子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培养孩子的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结合我班家长和学生实情,我用心全力策划了以“家校共建促劳动习惯品质养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加强劳动实践,形成以劳动为荣的良好家风,让孩子自觉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和品质。例如,策划“家居美化亲子共建活动”,通过布置家居美化的任务、拍摄家居美化的微视频、在班级展示微视频、评选出最佳的家居美化家庭、颁发奖状等,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美化家居,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清洁卫生等劳动习惯和品质,加强孩子与父母交流合作能力,增进与父母的情感,营造“爱家爱劳动”良好家风。又如,策划“别样的生日庆生会活动 ”,通过以月為单位布置生日庆生会任务、与家长一起在家里准备小蛋糕和礼物并拍摄微视频、在班级交换礼物并分享生日小蛋糕、颁发家长感谢信等,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生日蛋糕、生日礼物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劳动习惯和品质,提高手工制作等劳动能力,加强孩子与父母交流合作能力,增进与父母的情感,营造“爱家人爱劳动”良好家风和团结友爱的班风班貌。

上述这些劳动亲子共建活动,可以贯穿于整个初中教育生涯,并不限于举办活动时才进行。这些亲子劳动共建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实现自我服务,养成勤俭节约、认真负责等劳动习惯和品质,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班主任,我会及时把学生的收获全部展现在家长微信群,让家长们感受到孩子们的进步,监督孩子养成整理内务、饭后收拾餐桌、扫地拖地等良好劳动习惯,进一步养成爱劳动的道德品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尽心创制劳动自律打卡活动、提升劳动的内驱动力

要培育学生良好劳动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就要解决学生自身对劳动认识的矛盾,知道自己在劳动品质和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想出解决的对策,实施形成有效方法,再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一开学,我就与学生一起分析班级同学劳动习惯和品质情况,然后制定了班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表(见下表),以月为时间单位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情况列出自己每月劳动自律清单。同学们根据清单自主完成打卡任务,请老师、同学和家长监督。我每月进行一次统计总结,每月评选劳动达人,颁发劳动达人奖章。

上述劳动自律清单活动开展以来,原来不愿意承担班级卫生工作、不愿意做家务的现象少了,老师和家长见证了学生从不爱劳动到爱劳动、从不会做家务到会做家务、从不认真负责到有责任担当的转变。从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来看,学生劳动的自觉性增强了,收拾房间、整理学习资料、洗碗拖地等能力提升了。劳动自律清单不仅发挥了家校共建作用,而且避免了家校互相推卸责任的尴尬。以劳动提升自立自强的品格,以劳动内化对人生价值的认知,以劳动提升发展的内动力,以劳动育人的本质意义和最终目标。

三、运用班级主题活动培育学生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实践原则

1.系统性原则。劳动教育的主题要遵循学生发展特点,七年级主要是开展劳动最光荣系列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八年级主要是开展劳动最有魅力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面认识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九年级主要是开展劳动育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劳动主题教育还要从班级、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系统考虑,社会是劳动习惯和品质养成的大环境,班级和家庭是劳动习惯和品质养成的小环境,要把班级、家庭等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共同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

2.实践性原则。主题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从而磨炼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等劳动品质,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够更加深刻的感悟和认识,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劳动光荣、劳动幸福的认知更加强烈。

3.持续性原则。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养成不是一瞬间,它是循序渐进的。在主题活动后,要做好总结和宣传,把每次劳动主题活动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主题班会的价值最大化,也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积极认真参与主题班会,思想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

4.实效性原则。每一次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是“备活动”,提前布置主题活动,这对那些不愿意劳动、厌恶劳动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如果主题活动前临时抛出问题,最大可能的结果就是:活跃的同学参与活动,其他同学充当看客。其次是“备学生”,整个过程哪些环节安排哪些类型的学生参与。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就是让学生更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增强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提高认真负责的劳动品质。

四、成效与反思

通过班级主题活动,推进劳动教育,将劳动育人与主题班会、亲子共建活动、劳动自律打卡活动相融合,消除劳动异化认知,填补劳动习惯的缺失,养成清洁卫生、整理学习资料和做饭拖地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习惯,培育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劳动品质。但这个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足地方,例如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和劳动意识的转变没有及时跟踪,劳动习惯养成的评价手段、劳动品质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如何在班级主题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劳动是光荣、劳动是幸福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这些都是我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