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5

杨爱诗

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组织单元的统编教材,单元导语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地体现了编者在课程中对于单元编制与设计上的创造性意图。在每个单元导语中指出了明确的语文要素,对学习本单元进行目标界定和学习导航有着重要的诱导性功能。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来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对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取舍选择,不仅要使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还应在教学中形成整体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技能。

一、赏析意境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单元导语页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字少,二是图多,三是色彩美。单元导语页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这一单元教学的意境图。所谓“意境图”,即配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绘制与其有关的、意思贴切的、符合教学情境的插图。不管是中低年段还是高年段的学生,这些具有一定审美情趣的图画总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继续关注图画的内涵,联系单元学习的主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寓言”教学单元,单元导语页中绘制的意境图就是中国古典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引入本单元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赏析插画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同学能从审美情趣的角度分享自己的感受,熟悉这个故事的同学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和启示,教师相机引出单元主题——寓言故事。就这样,在中国传统的水墨写意画的带领下,学生走进了独具魅力的“寓意探索”之路。

二、品读导读文字,明确单元要素

导读文字是单元指导语,由教材编者编写,旨在引导师生理解单元教学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是指“单元的内容是什么”“单元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单元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内容、教学、学习成果三位一体构成了本单元的教学体系,并在单元介绍中有所提示。虽然导读文字只是简短的一两句话,但是体会、分析其中的要义却会让人发现大有学问。

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引导语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这句话很简单,却让人觉得非常童真和有趣,它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告知教学内容。本单元即将学习童话故事。第二层次,提示了童话故事的特点。这个单元的童话充满了想象力。单元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也与“想象”二字有关。第三层次,提示了童话故事一个重要的写作技巧——拟人手法。在童话王国里,花儿和星星都是有生命的,都像人一样能跳舞,会歌唱。学习童话,不只是读童话故事,感受奇妙的想象,还要有想象的能力和方法。

三、关注教学目标,提高读写能力

从单元介绍中的教学目标来看,每个单元一般从“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角度进行明确和提示。这是做好本单元教学的出发点、重点和目标。以单元介绍为重点,梳理单元介绍建议的读写方法,逐步渗透到教材中,适当提炼、分类、整合,才能构建素养学习体系,赋能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明确目标,精炼认知

自三年级起,在统编教材各个单元的导语中,一般都是围绕着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明示了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教师在研究和开展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来推动:一方面,思考本单元目标和学生旧知之间的关联,让旧知为学习新识铺路;另一方面,解读编者的编写意图,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要做到心里有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指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真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寓言故事,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的《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对于已经接触过不少寓言故事的三年级学生而言,要继续地引导他们对于寓言有感性认识,使他们能够对于寓言这种文学体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本次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还要理解寓言中所包含的道理,并将其内化于心中。“交流平台”总结了寓言的基本特征和阅读寓言的好处,帮助学生再次复习寓言和加强理解。本单元的任务是看图片和写文章。单元介绍中显示的语言要素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看图写故事”和“看图写字”,基本能理解图的意思,并能发挥想象写下图的内容。三年级学生也在进一步训练如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要求学生不仅要有顺序地观察图片,同时还能根据图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清楚。

(二)循序渐进,渗透学法

教学教材中的课文时,我们要注意充分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相机地渗透阅读和写作方法,为帮助学生理解方法和掌握其中的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内容去猜想。”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教材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预测是一种猜想,也是儿童在阅读中常常运用的一种阅读方法。但是预测并非空想,必须找到方法与规律,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才能事先猜测事情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就是说,预测是有依据的,预测方法的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例如第四单元首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是一篇教读课文,需要结合课文阅读来教授预测的基本方法。这个童话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内容通俗易懂,学生自读就能理解大意。因此,教的时候把重点放在教预测的方法上。在教材中,编辑安排了6个预测,以注释的方式出现在文本旁边。具体的预测手段可以划分为:基于标题的预测、基于插图的预测、基于文本内容的预测和基于联系现实的预测。这些不同类型的预测能够使得学生从多种角度全面地理解其预测形式和途径,从而掌握预测方法。同时,在课后的实践练习中,鼓励学生对故事每一个环节进行了大胆地预测。还可以用列表直观地展示故事的内容和生活经历,比较和预测结果,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书本上辅助的“阅读泡泡”让学生知道预测的路径是可以变化的,所以所预测到的结果很有可能和原文不一样,也很有可能不准确。任何一种预测的失败,实际上都是可以被看作是另一种解释和推测,从个体化的角度出发,它们都是合理的。

(三)读写相辅,协调发展

统编教材加强了阅读与表达的横向联系,在单元导语中表现为阅读和表达两种语文要素的同时出现,教师应尽可能考虑单元内的相互关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给出的两个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話丰富的想象”和“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单元开课前,教师不妨先提示学生:“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单元,我们不仅要读童话故事,还要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这样,学生也会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所了解。读童话故事还不简单吗,但是编童话、写童话的方法又从何而来?其实就是从阅读中来。比如,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里的女孩擦了五次火柴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通过幻想来反映她内心的愿望。学生读懂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后,就可以引导他们模仿这种手法来编写童话故事的情节。但是一篇童话光有情节还不够,没有生动的描写和有趣的语言怎么能吸引读者阅读呢?于是学生开始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描写,“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教师继续引导,试着在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里加入细节描写。经过这样几节课的读写训练,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童话故事中想象的丰富,对编写童话的方法和技巧也已经初步了解。为了防止遗忘,还可以利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栏目进行回顾和总结,再回到习作中的时候,相信学生们很快就会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而不能自拔。

盘活单元导语,把握语文要素,用好统编教材,落实整体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找准教学目标才能明确教学内容,只有关注教学重点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