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低年级STEM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例谈

时间:2024-05-05

李嘉碧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各学科首字母的缩写。STEM教育的跨学科性质使得其突出的特点建立在综合性、多样性、循环性、开放性和趣味性上。STEM教育模式的实施最终是要以课程形式呈现出来的,因此课程开发是实施STEM教育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纸蜻蜓”课程为案例,详细地阐述该STEM课程的开发具体流程以及在小学低年级的实施情况,同时阐述我校在项目式学习中践行STEM教育理念的情况。

一、课堂学习,知识积累

课堂上主要学习尺子的使用,使用常用的毫米刻度尺进行测量和划线,并且学习长方形的长和宽,为后期的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教师课堂上首先展示一个长方形,然后直接抛出问题——这是什么形状?长的边叫什么?短的边叫什么?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形状,但是他们只能在前概念中清晰地理解“长”,对于较短的“宽”学生会在潜意识上称之为“短”,教师通过抓住学生前概念的矛盾展开“长”和“宽”的教学。经过“长”和“宽”的学习,为了进一步更加准确和精准地描述“长”和“宽”,学生需要学习使用尺子用标准的量化形容长方形的“长”和“宽”,工具的使用可以锻炼学生的严谨思想,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的学习不仅需要得到输入,同时还要能够输出,因此课堂学习中增加一个实操的环节——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自己的橡皮擦和使用毫米刻度尺画出相对应“长”“宽”的长方形,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外显于形。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目前知识吸收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较低,因此一节课的知识点不适宜太多太复杂,可多增加動手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展示纸蜻蜓,先让学生预测放手时候的情景;再演示纸蜻蜓,让学生尝试从中提出问题,以问题式学习开展教学。纸蜻蜓是学生不常见的纸玩具,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动以学生的预测的开始,预测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答案,例如停在空中、向下飞、向左飞,甚至会有学生认为会向上飞——因为纸玩具的名字是“纸蜻蜓”,“蜻蜓”两个字会让学生联想到向上飞。而教师的演示主要起验证预测的作用,让学生明白验证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探究、存在疑问的问题,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更重要,在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探究实验,寻找答案

教师利用提问“哪个纸蜻蜓更快落地?哪个纸蜻蜓旋转得更快?”为切入口,让学生观察每个纸蜻蜓之间的区别——大小不同,从而利用课堂知识明确是纸蜻蜓的长方形纸条的长宽不同,进而确定探究内容“长方形纸条的长度和宽度对纸蜻蜓旋转速度的影响”,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通过证据验证学生的假设。观察是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是需要利用观察获得自己的信息。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不同的纸蜻蜓的区别,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证据的作用以及体会到发现成功证据的喜悦,这会使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实验中更明确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并整理实验结果,最后通过实验表格的呈现和实验成品的试验,得出最终结论。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实验记录接触得不多,甚至有没做过实验记录的学生。纸蜻蜓的实验现象直观明显,便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实验记录,能够较为容易地开启学生科学实验记录之旅,从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五、成果展示,评价反思

学生分享发现的规律,提出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新的发现,为大家讲解和展示自己队伍制作完成的纸蜻蜓,同时进行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点评、颁奖表扬,通过反思和评价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探究实验,利用颁奖表扬激发动力和促进进步。

与展示环节同等重要的是评价反思环节,学生首先对自己和组员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在此活动中是否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是否已经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和团队团结协作,是否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分享,是否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等。

评价和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最后呈现的结果,而更要注重学生过程性的评价和反思,最后的颁奖表扬同样也是要兼顾结果和过程,从任务完成情况、过程中的纪律情况、任务完成度、合作情况、表达流畅等方面,评选出最佳团队、优秀个人、最佳展示奖并进行颁奖,用榜样的力量驱动学生进步。

责任编辑 钱昭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