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马洁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说起来云淡风轻,做起来却有心无力,在歷史教学中常有一种尴尬和无力感,历史科是“副科”,远没有语数英来得重要。学生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不听、课堂提问一片沉默更是常事。是否有一种长效机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心动
一次参加市区调研活动听了一位老师的课,这一节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课堂气氛活跃,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讨论,各小组竞相回答问题,而且答题分析头头是道,效果甚好。课后交流时我们纷纷请教,该老师介绍了她的方法: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她说实行了几次自己也没想到学生会有这么高的热情。教研员高度肯定了该老师的做法,一语点出这就是将教学方法形成固定机制,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我们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一位老师进行了尝试,课后她兴奋地和我说,这种方法真的很不错,想不到学生们争抢着回答问题,而且小组间的交流合作效果不错。我心想:“先找个班级试一下这种方法,如果学生反应冷淡就算了。”
二、初试
第一节课我和学生说了我的想法和规则:按照现成的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于老师的提问各组代表举手回答,每答对一题该组加一分,当堂统计并由科代表登记,定期公布奖励领先的小组。
那节课刚好上的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这一课,我先提出几个问题,例如,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评价,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抢答解决问题。
讨论环节有的小组学生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前后桌同学讨论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同学虽没有参与但看到旁边同学讨论热烈,也探起身子听着同组同学讨论;有的小组则商量着策略,把问题分开讨论并指定同学记下讨论的答案和待会回答问题的人选……
当讨论时间结束,提出第一个问题时,有二个小组的同学站起来抢着要回答,我让先站起来的同学代表他们小组回答问题。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更为激烈,几个小组的同学争相举手示意要回答问题。课堂上有些闹哄哄的,感觉秩序有些混乱。于是我暂停抢答,补充一条新的规则:“同学回答问题,其他人要保持安静注意聆听,同学回答完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回答的好同样可以加分。但如果别人回答问题时,你有吵闹干扰的不文明行为将扣所在小组的分数。我们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要遵守规则,学会倾听和尊重。”
一节课下来,我心中洋溢着喜悦之情。但我也担心,会不会学生只是一时兴趣,下一节课他们还会如此积极踊跃吗?
三、小成
第二节课、第三节课……我欣喜地发现班级的学生对于这种合作竞争模式依旧保有热情,一位本该第八节去上术科的同学留在教室上历史课,询问原因,同学们说他是本组的“顶梁柱”,要代表小组“出战”打败其他组。旁边的同学帮他披上外套,开玩笑说“来,披上战袍准备上课”,他放出豪言壮语:“我要成为历史课上最强的王者。”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大增。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升,他们开始在课前做好预习,思考每一课会提出什么问题并做好准备。
学生对于历史科的热情和积极主动让我感到开心,但也发现,慢慢地各组课堂发言的就那么固定的十几个同学了。为了鼓励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课堂发言,我征询学生意见后又提出了一条新规则:一节课里同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超过2次,多组同时举手的情况答题机让给平时较少发言的同学,同一问题本组同学有优先补答的机会。为了让自己的小组加分胜出,大家会鼓励本组其他同学主动参与,一些平时“羞于开口”的同学回答问题的次数逐渐多起来,每次得到加分都得到同学的赞赏,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为本组荣誉而战”。
四、反思
合作竞争机制在历史课上的成功运用,点燃了学生对于历史科学习的热情,这是我想不到又非常乐于看到的事。有人可能会说,学生这么热情纯粹是为了加分奖励,这太功利了。我并不这么认为。“加分—奖励”这就像个诱饵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但更重要的是“合作—竞争—加分—奖励”这一套竞争激励机制让学生迸发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这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的来源。
责任编辑 黄博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