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庞倩玲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提出的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是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对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课堂上的优质提问就是最好的方法。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触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推动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探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笔者在广州“精研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有幸听了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的黄慧老师的一节《I want to move》的绘本阅读课。该故事选自北师大攀登英语阅读系列·分级阅读第三级,文体属于一则历险故事。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此本文将结合黄老师这一节绘本的教学案例以及笔者在移植该课例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改进,探讨如何通过有效设计课堂提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读前环节,以问引思,激活学生的思维
1.复习旧知的问题,激活相关知识
在读前活动中,教师引领学生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通过图片、提问等方式给故事学习做好铺垫,激活学生认知系统中已有的知识储备,调动他们头脑中已储存的与该绘本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让学生对绘本故事充满期待。
【教学片断】
教师在pre-reading环节,给学生们展示了以下几幅图:“eagle,butterfly,fish,bird,rabbit,grasshopper”。
T:Do you know them?
S:I know the eagle / butterfly …
T:Where do they live?
S1:The eagle lives in the mountain.
S2:The butterfly lives in the leaves.
S3:The fish lives in the sea.
S4:The rabbit lives in the burrow.…
从这个环节中,教师能根据绘本里出现的动物,进行动物居住地的认识,复习以前学过的句型“Where do they live?”以及回答“The … live in …”。在提问中重现以前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封面导读提问,进行故事猜测
在谈论了动物的居住地后,教师呈现绘本的封面,与学生通过观察封面進行导读,包括书名、作者、故事主题等。一般来说,绘本故事的封面一般是故事要表达的精华所在,所以教师在介绍封面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和联想。
【教学片断】
T:Look at the cover.Whats the title of the picture book?
S:I want to move.
T:Who want to move?
S:Tom.
T: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picture book?
S1:Why does Tom want to move?
S2:Where does Tom want to move?
S3:Does he find his new home?
S4:Who does he meet?
S5:Does he feel happy in his new home?
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教师提出了根据故事封面展示的内容提出了三个问题。尤其是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picture book?”启发学生去猜想,对此学生们对故事的猜测也提出了五个问题,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想象,去猜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阅读这个绘本故事。
二、读中环节,以问促思,发散学生的思维
1.依托背景提问,展开想象
绘本故事的主题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此,教师在开始绘本阅读时就给学生展示这个故事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通过对背景图片的提问,了解Tom寻找新家的缘由,并猜想他会去哪里。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引发学生的想象。
2.利用图片提问,启发思维
在进入绘本阅读后,教师引领孩子进行图片环游,教师应巧用这些图片信息设计相应的问题,通过谈论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使其猜测绘本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故事,找到Tom每到一个地方的遭遇(tree,web,grass),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每一幅图的细读过程中注意语言在语境中体会、理解和表达。
3.发现细节追问,深化思维
绘本中的图画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每一幅图都在叙述着故事,有些图画中一些细节表达出来的意蕴比文字更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绘本中这些精彩部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教师就让学生仔细研读14-15页,该图片是Tom在大雨中很无助的样子,然后老师根据这幅图进行延展性提问,让孩子们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片断】
T:(指着Tom在雨中)What does Tom feel?
S1:He feels wet/ cold.
T:Who can help him?
S2:His father and mother can help him.
T:Whos coming now?
S3:Toms parents are coming.
T:Why can mum and dad find him?
S:Mum and dad are behind the trees.They follow him all the time.
T:At this moment,if you were Tom,what would you say?
S4:I dont want to move now.
S5:Mum and Dad,I am hungry.I want to go back home.
S6:Mum and Dad,I am cold.lets go home.
从绘本故事中的图画可以看出里面蕴含着很多信息,通过问题“Who can help him? Why can mum and dad find him?”,让学生理解故事蕴含的人文教育,教师注意在细节阅读时培养学生仔细读图、观察图、理解图的能力。
三、读后环节,以问激思,提升学生的思维
1.回顾性问题,验证读前猜测
阅读前对故事封面的猜测,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这时候可以根据整个绘本的内容,进行验证读前的猜测。这样可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绘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并能够从绘本中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学片断】
T:Why does Tom want to move?
S:He wants to move to a new home.
T:Where does Tom want to move?
S:He wants to live in the tree/web/grass.
T:Does he find his new home?
S:No,he doesnt.
T:Who does he meet?
S:He meets the bird/ eagle/ spider/grasshoppers.
T:Does he feel happy in his new home?
S:No,he doesnt.
2.發散性问题,激活创新思维
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教师就要善于根据绘本故事进行启发提问,让学生有话能说,能有效运用语言知识,学生的语言输出丰富,立足生活的发散性问题,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该绘本《I want to move》中,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学片断】
T:Does Tom want to move again?
S:No,he doesnt.
T:Why?
S1:Because his dad and mum can help him.
S2:He loves his parents.
S3:Its not fun to live in other place.
T: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S4:Dont move again.
S5:Stay at home and live with our parents.…
T&S:East or west,home is best.
责任编辑 黄博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