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陈裕
一、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由注重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为重视情感价值观的获得。从而,现代的课堂有一种必然的趋势,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来转变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学生获得科学的价值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如何优化课堂的结构,应如何转变课堂的教学策略呢?这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进去研讨的问题。
二、学生行为习惯亟待转变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功利化的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的基本現状。学生思维单一,成为了单纯的考试机器。从而课堂未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未能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未能在课堂中转变学生行为习惯。现在的中小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诸多的行为和习惯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的,是需要长者去引导加以改正的。如学生自我意识过重,缺乏合作精神、观察事物的视角狭隘、缺乏探索精神,等等。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这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包含着深层意义的,它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倡导全人教育,即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它还追求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到,课程是一种过程,强调参与和生成,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一个觉悟,那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课堂中真正落实三维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人”。
三、转变学生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教材编写本身的特点,巧妙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转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不一定要是进行正式的德育,而是可以通过其他间接的方法渠道去进行。教材本身的编写特点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良好的资源。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来积累经验,从而内化成为自己的感知的一部分。就中小学使用的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来说,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改传统教材对于文字的铺陈,更多的插入图片和表格,整套教材都是色彩鲜艳、趣味性很强。通过这样教材编写,改变了学生一味的背诵文字公式的枯燥的学习方式,而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获取快乐学习的方式。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绪语中,它不是罗列文字来总起本册书的内容,而是通过画出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等一些卡通形象,进而引出本册书中几个主要的问题。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些富有趣味性的版块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具有操作性。
2.深入挖掘数学知识背景文化来配合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对知识进行提炼和呈现,而无关知识构建的必要背景知识采取只字不提的做法。殊不知道,数学背景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讲授圆周率时,有些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圆周率是只是让学生进行单一的识记任务,这往往会让学生难以真正实现新的三维目标。而如果教师在讲授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向学生提一下关于圆周率的研究史,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的得到了圆周率为3.14,而后来的祖冲之更是将圆周率计算到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在当时是具有先进性的。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数学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了解到伟人是通过努力才获得这么大的成就,培养他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进取精神。
3.利用不同的导入技巧的功能,转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1)设置问题情境,激趣引入
也就是针对于课程本身所要探讨的知识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进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的精神。如在讲小学内容《比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几张长和宽的比不同的照片,让学生探讨图片是否相同,不相同的话原因是什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引入比的知识。这种导入技巧与一般的直接导入、或者是毫无吸引力的复习导入等不同,它更能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思考的品质。
(2)适当开展小活动,探索引入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课时中,教师可先通过开展一个探讨活动,提供学生若干组小木棒,每组三条不同长度的木棒,让学生摆成三角形,并发现其中边的关系。在讲《百分数的认识》一节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在家中找来生活中的百分数,并与同学分享百分数的特点。通过这些导入活动,能很好地为知识的讲解做铺垫,更重要的是他能让学生收获到课堂知识以外的东西,如探索精神、动手能力等。
4.采取有效的课堂策略,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1)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养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书本的知识都是死的,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了解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了解知识的实用性之后,知识才能变得有活力,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掌握。通过这些联系,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使学生能够用知识去解释事物的规律。比如说,在讲解负数的知识点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负数。例如,通过冬天教室里和教室外的气温对比,室内、室外的气温分别是零上16℃和零下16℃,来引入负数。因为气温是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信息,从气温引入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
(2)在课堂中突出“人文性”,重视人人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对于在课堂中突出“人文性”,湛江市第八小学就贯彻得比较透彻。针对于某一个班来,班主任就安排学生师徒结对,成绩较好的一名同学带一名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要求师父为徒弟的成绩负一定的责任,平日里要给徒弟进行辅导。当徒弟成绩上升时,师父有奖励,反则批评。通过这样的结对,将两个人的“利益”绑在一块,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关系。同时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去探讨,就是湛江市第八小学的教师在评讲试卷时,他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里进行讨论解决,尽可能地将疑惑解决,而对于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统一提示。八小的教学质量在周边地区里面是享有很好的口碑的,而这两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他们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合作精神得到了提升。
(3)创设受挫情境,磨炼意志,创设成功机会,提高信心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应该只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顺境的鼓励,也需要逆境的打磨。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在经历一些起伏,才能更好构建自己。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几道难度较高的问题,让学生感知解决该类问题的难度,并在不停地尝试各种解决方法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意志。比如说,我们在学习有理数和无理数时,学生都会很容易分辨不是有理数,但他们却不明白为什么不是有理数。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课后练习:证明不是有理数。显然,这个问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而且思考的价值非常高。这能训练学生面对困难的处理能力,让学生的意志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4)重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观点都具有其独特性。教师对于学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应该报以包容的态度,尊重每一位学生。甚至应该鼓励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要欣赏学生的独特观点,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应该规定一个问题思考方向,约束学生的思维。縱观历史长河,绝大多数在科学领域内的大师在学生生涯中无不是拥有自己独立的视角的,他们的思维就好比是夜空中的星火,让你意想不到的在某一个时刻某一地点闪亮。或许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这个天赋,但老师仍然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以发散的思维去思考事物,创造性地去解决所有问题。针对于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着重在这些方面入手,合理的设计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5)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学生挖掘自我风采
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平移的概念是什么时,肯定会有些学生会回答说“他们的大小不变和形状不变”。对于这个回答教师不能给予学生残忍的否定,教师可以加以鼓励性的引导“这位同学思维挺活跃的,他已经回答出了平移的性质,已经离正确的答案很近了”。可以想象得到,直接说答案错误与这种鼓励性的评价是有多大的区别。直接否定时,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还会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鼓励性的评价,在让他意识到答案还需要纠正的同时,没有伤害到他的自信,反而激励到了他的学习热情。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中转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这需要教师结合本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来一步步进行。当然,其中的方法和策略是不能完全用文字来概述的,它需要更多的是结合教学情境,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这里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还需要更多的交流和积累。
责任编辑徐国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