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李建忠
2018年11月8日,广东省李纯旭名校长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本人有幸成为工作室成员。在入室学习时,我向他借阅了其任教以来的56本工作笔记。通过认真研读,我更加了解李纯旭校长的发展历程,在我的脑海中更加的清晰呈现出一条省名校长炼成之路。
师者李纯旭
1983年,李纯旭老师在中师毕业时分配回玉滘镇官硕初级中学任教。那时的农村教育被人视同“无为之地”,那时的农村教育师资缺乏,中师毕业生是能人,大多被当成“万金油”用。他任教音乐、美术和政治学科,曾是我们班的科任老师。在这过程中,李纯旭曾坦言学生需要成长,老师需要发展,他本是普通师范生,凭着兴趣爱好,读中师时进修艺术教育,毕业后函授政治教育,勉励我们跟着他努力学习,共同成长。李纯旭任学校团支部书记时期,根据自身特长,摸索出一种“以艺术理念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成立美术、音乐、书法等兴趣小组,发展艺术特色教育,为省艺术师范学校、省陶瓷美术学校等输送一大批优秀学生。李纯旭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在1996年荣获“南粤教坛新秀”称号。在工作15年后,李纯旭任官硕中学校长。他立足办好家门口的学校,率先垂范,兼任初三政治课,学校行政班子成员皆是初三科任教师,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成为带动素质教育的火车头。在管理中,他把“是否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是否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才”作为检验学校各项工作的标准。他还曾别出心裁制作的“校长信箱”,搭建学生与校长的直通车,吸纳学生的积极建议,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在此期间,官硕中学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连续5年有学生荣获“潮汕星河奖”。
从此,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在揭阳声名鹊起。李纯旭全身心投入,修身与树人共长,引领学生成长,自己也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成为县“名校长”培养对象。
长者李纯旭
2002年,李纯旭被任命为揭东县实验中学校长。当时实验中学刚创办不久,李纯旭全力以赴大展宏图,形成一整套治校方略。一是“一条龙舟”集团思想的方略,全体师生必须“同舟共济”,关键问题上要形成共识,为共同目标乘风破浪,百折不挠,去争取学校发展;二是“一辆马车”的工作方法,在学校工作中科学教研、科学管理好比“一辆马车”的两个轮子要齐头并进。三是“两个喜欢”的教师要求方略,“让学生喜欢我上的课,让学生喜欢我这个教师”;四是“习惯养成”终身受益的方略,抓好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语言和行为习惯、生活习惯、锻炼习惯;五是人才管理的方略,注重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更注意感情留人。
在治校方略的统领下,通过具体措施的落实,揭东县实验中学成绩突出。李纯旭提出“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口号,强调“学校要发展,除了质量外,还必须有特色”。他借助兼职揭东县文联副主席的有利契机,整合各种资源,推进特色品牌建设。学校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成为“诗词进校园试点单位”;自编美术校本教材,开办美术特长班;专聘外籍英语教师及外请英语专家办好英语特色教学。他把自己对艺术的喜爱融入到学校管理中,把对艺术创作的追求转变成为一种激励师生开拓奋进、勇于创新的动力,以艺术的眼光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摸索出一套“以艺术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模式。
“行者”李纯旭
2014年8月,李纯旭调任揭阳市第三中学校长。他在充分调研之后,很快就掌握情况。学校虽有区域重点之名,但学生的文化层次处于全市中层位置,周边强校林立,缺乏核心竞争力。他认为市区名校主要精力放在文化科知识的学习,对艺术教育不甚重视,认真策划错位发展,做好“借”“行”文章,抓好艺术特色教育,提高核心竞争力。“借”是一种利用客观优势达到主观目的的策略,也是一门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学问,《三国演义》就比较突出“借”字。在三中,他借天时、地利、人和,发展艺术特色教育。天时指的是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着力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高校艺术专业设置丰富多样,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前景潜力无限。地利指的是“天下美石,阳美成器”,学校所在地是中国玉都阳美,拥有一批国级玉雕大师,孕育诸多青年工艺师,艺术氛围浓郁,艺术人才需求量大。人和指的是当地党政领导希望学校办出鲜明特色,打造区域标杆、揭阳一流的学校;企业家、艺术家大力支持并参与策划活动;艺术组教师专业素养实力强劲,广大师生对艺术教育充满期待。他笑谈,做个“行者”,学习《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注重行动,敢于创新,迎难而上。他很快就付诸行动,引进广东省艺术骨干教师为学科带头人,筹办艺术特色班。
李纯旭用“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才培养,借“玉”文化发展艺术特色教育。揭阳三中艺术特色教育发展迅猛,艺术生高考成绩斐然,学生作品多次入选国、省级作品展。学校在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没有办学思想就没有办学的思路和出路;特色是学校的品牌和競争力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聚焦效应和吸引力。李纯旭在长期的学校管理经历中,通过不断研习反思,提升了反思力和领导力,对教育的本真和办学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
责任编辑 龙建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