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挖掘教材元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24-05-05

梁柳珍

教育部制定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之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主题为基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内容上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那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教材的元素,落实编者意图呢?

一、在欣赏配图中感悟传统美

美好的事物总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愉悦感和心灵满足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六年级的儿童还处在身心发育期,对美德感受力还是比较肤浅直观的,多关注第一感受,立足于个人的喜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落实培训任务,引导学生发现美、观察美。统编版教材从视觉效果来看,较其它版本的更具美感,这种美感主要体现在教材的插图配画洋溢着“中国风”。首先是教材独具匠心的封面设计,全学段12册教材,以优秀传统民间活动为主线,展示儿童乐在其中的情境,如二年级下册的封面,表现的是儿童玩花鼓的情景;三年级下册的封面是儿童在学习包粽子的情景……这样的封面设计,不仅体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材编写观,满足儿童对画面色彩丰富、人物生动形象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传统美,美在民间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普及性;美在能激发儿童参与传承民间活动的兴趣。

因此,在开学第一课,教师就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欣赏教材的封面,不单只观察图画的活动,还要适当补充这些民间活动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其开展的情况、基本技巧等,要创造条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传统之美,使这些优秀民间活动代代相传。再是诗词歌赋中的配画,这些配画多以国画的形式再现情景,图中人物衣着端庄素雅,神态举止优雅含蓄,让人感悟到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温婉贤淑的形象美;所画的亭台楼阁红墙绿瓦,雕龙画凤古色古香,展现了中华民族神奇的创造力;所描的名山大川、流水人家又让人流连于中华大地各领风骚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欣赏这些配画,不仅是一种美的熏陶,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构建。教学时图文结合,文字所营造的情思美和图画所呈现的意境美,两者相得益彰。三是教材中“习作”“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以及课后习题等板块所使用的小标记,是典型的“中国纹”,这些底纹古典淡雅,除起装饰作用外,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即使时代变迁,许多标新立异的图案不断涌现,但传统图案依然独树一帜,因为这些图案凝聚着祖先太多的智慧和心血,有丰富的寓意,这种美是独特的,是无可取代的。教学时,教师要关注教材中的细节,让学生在书香中感悟传统美。

二、在诵读诗词中品鉴传统美

统编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选文,整个小学阶段,共选有古诗文129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这些故事词多以主题为线串联起来,主要集中编排在精读课文和单元的日积月累中。选编的古诗文除有常见的律诗、绝句外,还新编了《诗经》、古风、民歌、词曲等,学生在吟诵古诗文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美,提升语感,还能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给孩子注入中华文化的基因。古诗词语言简洁,意境悠远,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诵读”这一法宝,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诱发想象,丰富画面,使诗中景立体化,诗中情人性化,借助多种形式的诵读巧妙地引导学生鉴赏诗中之画、品味诗中之情、感悟诗中之理。如教学《伯牙鼓琴》,不必把功夫花在一字一句的精准理解上,可通过有序推进三个层次的“读”,即“一读,读顺文本知大意;二读,读通文本想情境;三读,读透文本悟情谊”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古来圣贤的家国情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三、在体验节日文化中传承传统美

中华民族崇尚忠孝仁义,我们的祖先智慧地把自然节气、农事活动等和忠孝仁义作有机融合,积淀成一个个富有仪式感的传统文化节日。可以说。传统节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但在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冲突和文化竞争日趋突出,怎样让传统节日文化再次庄严地走进百姓家,成为人们高尚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统编教材在这方面也作了努力。如在十二册,编者抓住“时值春季开学,春节刚过,年味未散”的时机,编排了“民风民俗”这一单元,先是通过品读《北方的春節》《腊八粥》等课文,让学生了解各地的春节习俗,然后围绕主题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了解各地风俗的异同,感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一家亲的大同文化。教学时,应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春节辐射到其它节日,从品味语言到体验生活,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呈现多元的传统节日文化,使传统节日重新焕发魅力,使学生在读文赏节、读文过节、读文论节中提高文化认同。

四、在感悟民族气节中践行传统美

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优秀,关键在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华民族自古便追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这些是中华子孙安身立命之本,它贯穿于整套教材,在五年级之前,是零散呈现的,但到了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编排更突出“人与社会”,首次编排了革命文化主题单元,围绕主题选编了三首关于征战的古诗,以及三篇关于革命斗争的文章,通过古今贯通,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从关注小我到大我,逐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在教学时,要关注语文学科的特点,忌说教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剖析人物、鉴赏表达来感悟人物的品质,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让少年学子有铮铮铁骨,有鸿浩之志。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统编教材的编订对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立足学科本位,充分挖掘教材元素,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抓手,努力培养有文化自信、有高度文化认同的新时代学子。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