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胡志刚
一、運用唯物史观打通教材的内在联系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法。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讲述历史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容易忽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教授英国工业革命时,教材主要是经济角度分析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因此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从政治和文化等角度思考,归纳出在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在文化上英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等因素。
对待教材中出现的历史现象,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用联系的眼光去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本质,挖掘教材的隐形知识。在教材中设置了模块链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例如必修三第四课的模块链接就写到:“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4课;必修2第2、3课”。通过模块链接设置问题:本课与必修1第4课、必修2第2、3课的那些内容有联系?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通过运用唯物史观对教材隐形知识的挖掘,使学生打通三本教材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二、充分利用“资料回放”“学思之窗”践行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已知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要对历史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在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史料教学,可是常会忽略教材中出现的史料,学生就更容易忽视这一块。教材中的“资料回放”和“学思之窗”是通过史料对教材显性知识的有效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有效途径。
如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的学思之窗“从宋真宗起,相权逐步得到强化,皇权反而受到种种限制……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实际上限制了皇权”。此段材料反映出宋真宗时相权不断强化,这与学生对本课显性知识的认知“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是相矛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提供《宋史》中的相关史料来解决此问题,通过史料论证得出宋真宋时期相权确实在不断增加,但学思之窗中列举的部分史实,只是古代大臣限制皇权的常用一种方式,并不能说明制度上的变化,不能作为这个时期相权强化的证明。
通过对教材中的史料挖掘,不仅能完善显性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的有效途径。
三、注重运用历史解释打通教材的“暗线”
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教材的每一课、每一个单元都是由一个主线所穿插的。但是在主线之外还隐藏着一些暗线,这些暗线是对教材显性知识的补充,也是考试中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材的历史叙述进行深层次解读来挖掘暗线,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如必修一在叙述五四运动,“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是,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教材的表述让学生难以从深层次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教学应向学生解释清楚“中国为什么能参加和平会议”。什么是二十一条,什么是山东问题。讲透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挖掘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存在的北洋军政府统治的表现、近代外交关系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等暗线。再如,教材在描述辛亥革命的进程,“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个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就要向学生解释为什么短时间内各省纷纷独立,通过挖掘使学生掌握近代史除了反侵略、求民主这条主线,也隐藏着近代以来地方势力逐渐强大,中央权力不断削弱的暗线,同时通过联系“东南互保”来理解这条暗线。
教材中的暗线有很多,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巧妙设计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帮助学生来挖掘这些隐藏的暗线。学生难以挖掘隐形知识的重要原因在于思维能力的限制,加强对历史现象的解释,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韦英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