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邹丽环
为了让书香润泽学生心灵,使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多年来,语文老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但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周边学生读书的效果还是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没有建构起语文阅读的学习环境;其二,没有拓展语文阅读的实践活动,导致阅读枯燥乏味。根据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加强语文课程资源整合,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有效的办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依托教材内容,促语文课程资源与课外阅读资源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教材文本,可选取某一篇课文作为基点,多角度开拓学生阅读视野,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时,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后,深深感受到少年闰土大的天真无邪、聪明机智,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老师适时提出问题:“少年的闰土让你们喜爱向往,而中年的闰土又是怎么样的呢,你们想了解吗?”然后,老师顺势给学生推荐鲁迅的作品《故乡》,组织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感受少年闰土长大成人后的命运巨变,认识中年闰土的落魄无助。如此,依托教材内容,适时推荐相关的文章给学生,就可实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
二、搭建阅读平台,丰富阅读实践活动
我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以经典诵读为抓手的阅读推动策略,注重课内外读书实践活动与课内外读书资源的整合,采取多种读书形式让学生读起来。
首先,通过营造浓郁书香氛围,让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班级书香文化。班内图书角,墙上经典诗歌、作品展及读书竞赛成果展等,让学生感受到的都是浓浓的书香氛围。我还为学生家长推荐书目、解决书源,让学生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制定学生读书“三保障”制度,实行课内外结合。为做到课内大量阅读,用阅读引领成长,我在学生读书活动中实施三个保障:内容上保障:读什么书——S版教材、语文主题学习丛書、校本教材、班级图书及学校图书、学生自己喜欢的书;时间上保障:什么时间读——课内阅读、晨读、午读、暮吟、晚读、课始读、阅读课读等;效率上保障:读得怎么样——记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读完一章或一本书后,要求写收获和感想)。
再次,结合学生的特点,在班上图书角尽可能创造阅读条件,不断增加书刊、杂志、报刊,供学生自由选择,方便学生阅读。同时,鼓励学生自带课外书到班上读,与同学交换读。一段时间后,还与其他班级联手,开展图书漂流、图书跳蚤市场等活动,使学生闲置在家的课外书流通起来,从而盘活学生阅读的书籍,拓展学生的读书面及读书量。
通过多方合力培养,孩子们慢慢地喜欢上读书了,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把读书作为每天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善用现代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新型阅读模式
社会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也不断在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已成为当前学校教学改革创新的新视点,愈发受到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也逐渐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理解力,如: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时增加拓展材料《山行》。课前,我利用PPT播放一组秋天的诗让学生吟诵,从感性上感受:四季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感受《暮江吟》落日的唯美,《山行》中霜叶的动人……从中领略秋诗的情怀,秋景的韵味。如此,通过丰富而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引领,让传统阅读模式与新型阅读模式在语文课堂上交互使用,扬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课外阅读资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奠定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整合各种有利的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开展各种途径的阅读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水平。
责任编辑 黄佳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