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李慧
文言文人物阅读教学要从“情节-字节-细节”不断深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透过文字外衣深入触摸人物灵魂,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本文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一课为例,说明如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从“情节-字节-细节”三个维度进行文言文人物阅读教学。
一、读文本情节,让学生走进人物情感世界
课前布置学生完成预习前置作业,除了个人读、小组读课文之外,还要整体把握文本情节,设计个性思维导图。学生提前阅读文本,通过课下注释进一步把握文本情节,与文本对话,走近文本人物。课上带领学生学习文本情节的过程中,穿插点拨重难点词(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点拨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文言相结合,保留文本情节的完整性。
在教授《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时,笔者把“士”字的演变过程作为本文切入口,引导学生走入课堂。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看大屏幕的图,从这个图中,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字?这个字与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有关。一横一竖一横。”生:“这是个‘士字!”
接着,教师从“士”字的含义,引导学生感悟唐雎的身份,初步领略唐雎这位勇士在这篇文章中展现出的风采。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之后,笔者通过题目“不辱使命”,指引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课前,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文章之后设计本文情节思维导图。课前我检查了学生们的作业,发现几个同学把图设计得很别致,于是在课堂中投影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设计口述本文情节。
筆者以“使”与“以”两个一词多义字为支点,在了解人物故事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人物情感世界,并通过思维导图整体把握课文情节主线。这是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二、析文本字节,让学生感悟文字的力量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在古汉语中的字节。巧妙地抓住文本中的字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增长知识,并且能感悟到文字的力量。
对话是《唐雎不辱使命》本文表现人物最精彩的环节。在人物对话之中,总共有18处使用了语气助词。笔者根据部编版课后第三题,把“语气助词”作为本课教学难点,在这节课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揣测人物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人物形象。
笔者先找了四位同学读一读加入语气助词的四句话,要求读出它的语气。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何哉,为什么呢?是疑问语气。)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啊!是感叹语气。)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是陈述语气。)4.岂直五百里哉?(岂……哉?是反问语气。)
笔者在黑板上板书最常见的几个语气助词“其、哉、乎、也、夫、之、者、耳、矣、以、焉”,并让学生在书中找出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这些句子,并分析这些语气词中蕴含人物对话的语意。通过一步步分析,唐雎的个人形象,也跃然纸上。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初期学生通过感知文本情节来吸收储备知识;后期就应该教会学生品析文字的能力。学生通过掌握这种能力,再把它迁移到其他文本之中,才能灵活运用知识。
三、品文本细节,引学生品悟文句内在意蕴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能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情感表现有更加充分的理解。日常教学中,学生养成细读文本的习惯,可提高自身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唐雎不辱使命》作为一篇自读课文,笔者通过文中人物语言和神态的细节刻画,引导学生对文本及人物的深层次理解。
通过分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地跃于纸上。学生对人物的分析与理解会更加深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言文文本中的细节描写稍加点拨,帮助学生细读品味文本,帮助学生养成文言文阅读的好习惯。
责任编辑 钱昭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