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李志青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在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现在结合教学情况,简要地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
目前,制约学生发展最基本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教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丧失信心;二是独生子女存在孤僻和内向性格,遇到困难后不愿意或者不敢寻求帮助;三是学生学习意识薄弱,不能坚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为了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一个发展的机会,我把学生按学习成绩“高、中、低”三个层次搭配,构建及时帮助机制,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学习的机会,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潜能的机会。
2.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研究活动
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实施野外实践活动。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当地“风向”的特点,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小山坡,利用自制教具“小风车”观测本地风向,并设计合理活动时间,多次引导学生分组自由观测风向,做好总结。使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探究中,获得直接经验,掌握知识。
3.传授学生进行调查、获取资料的途径与方法
地理是一门综合了大量地理信息的课程。在教学中,我利用地理课堂的特殊性,引导学生从报刊、杂志里收集有关气候问题的资料。并提供一些统计分析图表和问卷调查表,让学生参考与模仿。要求每位学生做好每天当地气温和风向变化的图表;书面总结每周当地的天气特点,及在此种天气影响下,当地生产生活有何影响。通过引导,加强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运用能力。
4.把实践活动引进课堂
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性,结合学生在课外观测、收集所得的有关资料,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课堂积极性。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先分组自由讨论近来冷锋南下,留隍地区天气有何变化?后由全班同学集中讨论、总结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影响。让每位同学都参加到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启发和收获
1.重视学生的参与,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我们只是起到“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有利途径,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求知,学生除了会使用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能把收集到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有效地表达实际结果,体现自己的实践研究成果。
2.重视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觉得有兴趣的知识,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相反就被动、消极,甚至放弃。我们的教学课堂,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化无趣为有趣,化抽象为形象。
3.重视过程体验,变动课堂结构
研究性学习的结果不一定能够带来有形的具体成果,大多数的成果可能是产生某种方案或者是提出一些见解。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的活动过程,是学生本身经过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这种在亲身体验中形成的感悟,与课堂教学中阅读地理教材或听老师讲解分析而形成的感悟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应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教學的目标不是学生记住了、背会了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
4.重视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动手
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不完全受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限制,大部分是考查学生实际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践,研究过程也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因此,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李少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