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韦伦胜
当前欠发达地区学校的生物课堂仍受课程资源不足的限制:如缺乏教学模具、实验器材和电化教育设备等。因此,这些学校的实验教学等教学活动仍然难以全面、高效开展。而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往往又拥有较为丰富的本土教学资源。如笔者所在学校(广东省仁化县仁化中学)毗邻著名的广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那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欠发达地区学校的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才能取长补短?从开放的课程资源意识出发,笔者以丹霞山区域特有的生物资源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策略,旨在为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参考。
一、结合教材,充分挖掘本土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建立教学素材库
1.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丹霞山景区全部高等植物共计253科961属2086种。其中,“丹霞兰”是新发现的兰科属种;珍稀濒危植物还有丹霞梧桐、中华水韭等。
2.具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共有动物50目283科1467种。
3.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据调查,丹霞山生态系统类型共有42类。
4.与所有的低山丘陵一样,丹霞地貌区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系列。
5.具有明显的群落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6.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发酵技术—堆花酒酿制工艺……
大部分学生对这些本土资源非常熟悉并具有相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此外,由于是本土资源,对于学校或教师来说,较容易获得且成本低廉。
二、高中生物教学资源本土化的方法策略
(一)走出课堂,开展研学活动,让本土生物资源成为最好的教材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笔者通过挖掘教材,将教材中一些与生活、自然息息相关的知识点整理出来,精心策划并组织研学活动。如在高一年级开学初由学校统一组织高一新生走进丹霞山景区,了解丹霞山的各种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资源。我校全体高一年级生物教師既充当向导,又借此机会开展了一次有效的户外实地教学活动。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丹霞山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的生长环境。该项活动设计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让学生从中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桫椤具有哪些直接价值?它具有的间接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其二是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笔者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去思考桫椤所需要的“温暖、潮湿、荫蔽、水分充足、土层肥厚和排水良好等环境”,具体都影响到了它的哪些生理活动?从而将必修一中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水分、矿质元素等)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现场教学的基础上,笔者还设计了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自主完成:桫椤与樟树相比,它们满足生长所需要的最低光照强度谁更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有关光合作用光“补偿点”方面的知识。
(二)利用本土生物资源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笔者通过组织学生以兴趣学习小组为单位对丹霞山本土生物资源进行课外探究。如某学习小组自己种植已经干枯的“还魂草”(卷柏的别名,在丹霞山岩石上普遍生长),记录它由“死”复“生”的过程。笔者指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它能够“死而复生”的原因,从而加深对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作用的认识(干枯的“还魂草”含自由水少,结合水多。一旦给它浇水,则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升高,植株代谢旺盛,因此又“复活”了过来)。
笔者通过组织兴趣小组自己种植灵芝、平菇等当地土特产,让学生对生物分类中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加深了解,同时也使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分解者的概念有更加深刻认识(真菌属于原核生物,但是它们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充当分解者的角色)。
通过开展一系列以本地特色资源为主题的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与大自然有更加亲密的接触,对身边的生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利用本土生物资源作为生物实验教学的素材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区学校周边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作为生物实验教学的素材,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章第1节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课本用于还原糖提取的实验材料是“梨或者苹果”。笔者在实验课前向学生抛出如下问题:“我县沙田柚全省有名。我们能否把实验材料“雪梨、苹果”换成沙田柚呢?”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还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主动利用互联网进行有关资料的查询。通过铺垫后,笔者在实验课上提供沙田柚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结合资料查询,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沙田柚含糖量较多,比苹果和梨更适合作为“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但是沙田柚的成本比苹果和梨要高得多)。
在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的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中,笔者在课前向学生设疑:除了我们常见的菠菜、蓖麻叶等可以用来进行实验外,还有哪些植物的叶片也可以作为实验材料?是不是所有植物的叶片都适合作为该实验的材料?你能否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在课堂上,学生会根据假设把周边环境中收集到的多种植物叶片(如樟树叶、枫树叶,甚至还有桫椤叶)等等带到学校来进行实验。因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所以这些教学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实验效果较好。
(四)紧扣教材,利用丹霞山生物资源,充分服务课堂教学
在讲授《群落的结构》一节课时,笔者为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结合相关生物学知识(群落的概念,丰富度,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关系,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等),通过展示大量的丹霞山风景区内的群落图片让学生了解当中所蕴含的群落结构方面的知识。比如:通过介绍丹霞山著名景点锦石岩内的“龙鳞石片”和丹霞山别传寺外的“鸳鸯树”,让学生阅读相关景点材料,思考当中所包含的种间关系(“龙鳞石片”中的藻类和真菌是互利共生关系;“鸳鸯树”中的两“鸳鸯”,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么恩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以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例子,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在讲授“生态系统”一节内容时,笔者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丹霞山风景区翔龙湖景点的图片及录像,让他们找出该湖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并画出具体的食物链。把典型、具体的、学生身边的事例引用到我们的生物课堂中,让学生对有关概念能够理解得更加透彻。
责任编辑 邱 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