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彭春宁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知识体系复杂,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由于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大脑发育阶段性特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偏低,记忆的地理知识多呈现碎片化,这种以无序状态储存大脑中的地理知识容易遗落在记忆的角落,更不必谈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而初中生对线条、颜色、图形构成的形象化信息却非常感兴趣,在接触到思维导图后,笔者觉得思维导图非常适合初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做地理课堂笔记的效率,促进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地理知识记忆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借助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现有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多的时候强调教师教学的作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就不会主动去钻研,学习效果自然就不会好,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无法体验到地理学习上的乐趣和成就感,慢慢地失去学习地理的信心,更甚者讨厌地理课程。
思维导图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学习,使用彩色线条和创意图画进行导图创作,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认知程度以及学习喜好的不同,对知识注入的自我思考肯定不同,教师不机械规范学生的发挥,不限制学生对每个分支关键词的使用,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呈现出个性化的思维特点。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评价标准也没有硬性设置,而是由学生自我评定,让学生带着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去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修改完善后的思维导图,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教师经常在班级展示一些优秀的思维导图作品,鼓励学生积极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并绘制出更多的优秀作品,那么,当学生看到一幅幅色彩鲜明、图案符号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作品时会好奇和兴奋的。即使基础薄弱、具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思维导图也可有效帮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结构化,抽象的思维具象化,让其好学乐学。
二、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做地理笔记的效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除了听讲,课堂笔记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老师讲解主要知识的随堂记录。学生在课堂上要在听课的同时做好笔记,必须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才能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分散。学生经过鉴别和筛选,准确地将老师的重要表述与总结要点记下来,增强了鉴别力和思维敏捷。学生温习和梳理课堂笔记,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较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如果学生养成了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只要一拿书,他就会动笔写写画画,总想在书上留点东西,真正地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
目前,近乎百分之百的学生的笔记是传统的直线型地理笔记形式,都是用单色笔、文字书写。传统的直线型地理笔记形式对不善于做地理笔记的初中生来说,仅仅是对地理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并不能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再者,传统的直线型地理笔记形式显得比较“单调”和“呆板”,容易使学生失去做地理笔记的动力,更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相比较而言,运用思维导图为工具做地理笔记,学生无须一行一行记录,只需要把要点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下来,中心主题画在中央,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描绘出来,突出了重点也理清了知识结构。运用思维导图为工具记录的内容不冗余,节省了做地理笔记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用几支水彩画笔和黑色水笔绘制出来的地理思维导图表现形式活泼,元素多样,色彩鲜明,让学生觉得做地理笔记不再枯燥,而是个性创造的过程,大大激发学生做笔记的热情。
三、借助思维导图,促进学生优化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学科知识结构通过个体的内化在头脑中所形成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学生的认知结构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以及解决问题所采用的策略。初中地理知识涉及面广,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知识系统化程度较高。如果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缺乏对地理知识有意义的建构,大脑中的知识只能是一些排列无序的符号,不能形成有意义的认识。认知结构是杂乱的,学生会感觉初中地理学习课堂易懂,课后易忘,因而,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逐渐降低。只有将学习过的知识及时总结归纳,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有序的结构,才能在运用知识时游刃有余。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构建知识框架有效的手段和工具,通过关键字、图片或符号的方式,用连线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相互联系的知识框架。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出绘制自己头脑中建构的的知识结构图。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对于新事物进行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符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知识结构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一章一节的核心内容用一幅幅A4纸大小的亲手制作的思维导图表现出来,当中不自觉地设置了很多記忆挂钩,加强了学生大脑知识信息的有序存储与方便提取。同时,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训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优化他们的认知结构,有利于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迅猛发展,知识呈几何级增长,信息浩如烟海,如果寄希望用在校的学习来满足终身使用是不可能的。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必须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和完善自己的技能。在教育界,“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递既定的知识,还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学法,通过自主学习来吸取大量有价值的知识,换言之,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初中生处于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在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重要。但是,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初中生是被动接受式的的学习,缺乏发散式思维和创造性的探索,虽然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可其自主学习水平不高,究其根源是一些先进且易于被初中生所接受的学习策略运用比较少。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备受推崇,它通过关键词和彩色的曲线进行标注和链接,可以使学生主动的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点,掌握重点。课前,教师安排学生预习指定的地理课本内容,将重要的文字或关键词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来,明确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保证他们在后面的学习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课中,学生在教师的指点和同学的交流中补充思维导图,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交互,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学生完善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恰恰使初中生对知识注入了更多的自我思考,也是带着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去完成体现自己风格的思维导图。由此可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经过“课前预习→课中交流→形成导图→课后修正完善”等一系列的过程,更好地实现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邱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