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陈晖东
一、导学案更有利于学生进入自主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学有更具体的抓手
就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受影响,此其一;其二,历年来,我校学生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在文科中,因为语文需要背诵的古诗文较多,所以学生存在害怕语文的心理,甚至有个别学生放弃语文的心态;另外,有些学生自以为语文是不用听课不用复习就能学好的,经常发出一些“语文不用听课也一样考高分”的错误论调。以上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老师如果重在讲授,学生就容易分心分神,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养成。”导学案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更具针对性,学生有事做,就可少讲闲话,更有利于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教师也觉得教学更实在了,少了空对空的感觉。
二、导学案有利于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利于查漏补缺
导学案运用中的评价归纳和巩固达标两个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当堂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利于后面的查漏補缺;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从而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以往的教学,做完讲完复习卷就算完,学生掌握得如何,有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没掌握,教师可能比较模糊,后续的指导也缺乏针对性,好的学生掌握了,基础差的学生依旧没掌握,但教师往往也就过去了,这就是所谓的“水过鸭背”现象,用了导学案,就可以较好地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复习的具体针对性,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复习有效性。
三、课堂上导学案的运用与课外训练的有机统一
课堂上运用导学案,使得学生练的时间会比较长,如果没把握好时间,就会影响教学进度进度。另外,初三总复习时间短,任务重,科目多,每一节课都被科任教师最大限度地使用,课后作业也都一大堆一大堆布置,以每科半个小时的课外作业量来算,六科就得三个小时来完成,而实际上据学生反映,有些科目的作业量已经占了学生整个晚上的复习时间,根本顾不上其他科。事实表明,在此情况下,我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基本上完成不了,甚至根本不去做,导致本考点的复习就过不了关;退一步讲,即便学生加班到深夜把各科作业都做完了,但第二天上课时却睡倒一大片,这也反过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各科教师不能只顾自己科的作业,也要留点时间给学生做别科的作业。因此,既要在课堂上用好导学案,又要确保课外作业能被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这就考验着教师布置作业的能力,也是保证导学案使用效果的关键之一。
四、正确处理导学案将学习目标问题化和凸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特征的关系
语文与其他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是母语,“语”是语言,“文”是文字、文学、文化,甚至关乎文明,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是其他科所不能比的,所以,有时候它不应该仅仅被问题化,她需要深度、需要连贯、需要整体、需要统一。比如,对《小石潭记》的复习,你不能单停留在“言”,即字词句的理解上,还必须深入“文”,而要论“文”,就必须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这就不是导学案的几个问题及其简单的答案所能概括的了。其它的诗词鉴赏复习也大抵如此,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文。这里凸现的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征。我们在运用导学案的过程中,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有机统一。当然,作为总复习课,这一点可能因为以前上课讲过而得到淡化,如果是平时的正常教学课,则需要更多的关注才行。
责任编辑 邱 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