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赵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内阅读不可或缺,但对于阅读总量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因此,笔者在两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为搭建学生阅读成长链“三环六步”的有效学习策略。
通过短文、频发、快速激发阅读的兴趣,整部、长期、缓慢探寻阅读的韵味,多元、互动、交汇形成阅读的创感,“六步”实现“乐”“享”“智”三环循环递进的阅读成长链,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深邃、独特的阅读创感。
笔者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较有成效的实践:
一、短、频、快激发阅读之“乐”
从“课内激兴趣,课外广实践”中,通过短文、频繁快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拥有阅读期待首要前提。
笔者认为一定要利用好课堂主阵地,通过短小有趣的文章,使学生充满阅读期待。如:童话故事单元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朗读分享。学生在两周时间内不仅听到了很多故事,还可以通过畅读推荐榜阅读更多的故事。这样,每天学生课内阅读6分钟,课外阅读15-20分钟。以两周的时间统计,每位学生的阅读时间应为340-400分钟。
学生以分享交流活动为牵引,通过课内与课后相结合,帮助学生“化整为零”的方式,“短小”提高了阅读的效率,“频繁”延长了阅读的时间。班级里涌现出更多的“阅读推荐获奖人”“协同阅读同伴群”为学生形成阅读成长链提供必要条件。
二、整、长、慢实现阅读之“享”
“线上重分享,线下促互动”中,通过整部、长期逐渐实现鼓励学生探寻阅读的韵味。提振新时代的碎片化阅读的优势,笔者尝试借助新工具、新平台、新方式协助学生坚持长期细读,延长阅读总长,品味阅读过程,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
从朋友圈分享,到组建阅读分享群,再利用阅读分享APP,激励学生成为“喜马拉雅FM小主播”“为你诵读范读导师”。学生经历前三天的新鲜,第一周的痛苦,再到第二周的习惯,最后品尝到坚持的收获。在阅读分享群,群主是学生,阅读的材料、组织打卡都是学生。假期结束,不少学生成为坚持21天的“阅读明星”,坚持30天以上的“阅读金星”。群里打卡接龙,进行过程性激励;老师朗读故事,成为陪伴性奖励;听众倾听故事,给予“打赏”,作为物质奖励。形成线上广分享、线下促互动的局面,有更多的学生,在同伴的互相影响下长期阅读。
三、多、互、汇形成阅读之“智”
用“工具巧助力,项目融贯通”,通过多元、互动螺旋式交汇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阅读创感。
多元的方式助力个性化阅读。传统的批注、反思、质疑在阅读中都可以帮助阅读者提高阅读能力,激长阅读体验。而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通过“一图胜千字”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最有效方式便是用“图”把“思维”呈现出来,可以调动阅读者的阅读积极性,激发阅读者思考阅读材料的内容,帮助阅读者构建与阅读文本的迁移,为深度阅读搭建了思维支架。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同,就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文本的阅读水平也是有差异的,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阅读的“初览”阶段,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第一层将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词句罗列出来,通过阅读小组的交流,最终实现了读通、读懂。到阅读的“顺通”阶段,学生可以将自己欣赏的语句、人物或情节等收集在思维导图的第二层,将阅读文本读透,读薄。阅读的“创感”阶段,学生将相关主题,或同一时代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阅读,将阅读文本读厚,读宽,读博,及时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整理在思维导图的第三、四层,形成了一个阅读过程的螺旋式递进的思维成长,帮助阅读者逐渐形成深邃、独特的阅读创感。
閱读是丰富人生的捷径,通过阅读,可以漫游大千世界,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人畅谈。通过“三环六步”阅读策略,希望能带领孩子们步入阅读深处,欣赏阅读风景。
责任编辑 龙建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