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张少峰
现代学校管理作为整个管理学的一部分,有其共性,更有其个性。学校管理中管理者是人,被管理者是人,管理的对象还是人。这就注定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把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的群体组合起来,必须协调好人际关系,使之有效有序地运转,因此必须抓住学校管理的总体核心——人。
一、建立協调有序的人际是发挥群体效能的主要保证
人际协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管理旨在建立管理秩序以实现管理的目标,因此必须根据人的客观差异建立起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赋予相应的权力,才能有效和有序。
1. 协调好校长与教职工的关系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校长要了解教师、理解教师、关心和信任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教研氛围,要淡化人为的行政手段,要以人格力量去熏陶教师,以心理力量去吸引教师,以学术力量去影响教师,以心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职工就会和校长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从而有效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把握各方面人员的活动,创造出一种远比校长个人力量或学校各个个体活动力量之和要大得多的群体教育力量。
2. 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发挥群体力量的基础。校长要善于化解矛盾,及时发现不利因素,防范于未然,并竭力去融化。同时营造一种合理合情的鼓励机制,既要让教师个性得以发展,取得成功,又要使每一次竞争得公平公正,不产生妒贤嫉能的现象而影响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从而避免内耗。这是群体力量的基础。
3. 爱是协调师生之间的纽带。师为长、生为子或弟,情同骨肉至亲,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所独特的,它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人类的“爱”。教师为学生操劳、教诲学生是出于人类的爱,是对人类延续的高度责任感和情感表露,离开了这伟大的爱,就意味着教育的异化。只有爱,教师才会尽心尽力地教。因为有了爱,学生感到温暖,才专心致志地学。教而有乐,学而有趣,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与学才能形成合力。
二、努力创设协调有序的人际环境
我们目前的学校管理应当在关注西方科学管理的同时,认真学习和吸收我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建立起以人为中心的学校管理系统,改变我们现行管理中种种见物不见人的状况,走出物的困境,步入人的芳园。
首先,要了解师生劳动的特征和心理需要。按照层次需要论原理,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导行动。心理需要是一个人的动力源,是影响一个人积极性调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必须对师生心理加以研究。当我们明白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个体性和创造性以及心理需求后,我们所进行的心理协调、制定的目标、路线方针、政策考核量化、奖罚制度会更结合实际,更具操作性,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会得心应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可以大大提高工作质量。
其次,因校制宜,建立刚柔相济的管理机制。必须根据学校的情况、教师的特点来确定学校的办学方针,制定合情合理、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实践告诉我们,铁板一块的管理方法,表面上把师生管得服服帖帖,实际上都是劳而无功,出勤不出力,是不成功的管理。既要有刚性有要求,又要有灵活处理的措施;既要让师生感到虽然制度众多,要求严格,又觉得能产生心情舒畅,宽松愉悦,自觉遵守。刚与柔是相辅相成的,柔是刚的前提,刚是在充分考虑柔的情况下确定的。在管理实践中主要靠“导”而不是靠“管、卡、压”,要靠“柔道”理事,以柔治人,以情动人。因为对教师进行引导、疏导是以信任和尊重为前提的,而教师的职业心理最为明显的又恰恰在于此,也就决定着对教师的能采取硬性规定、靠定额、指标及行政手段,命令指示进行强行管理,而必须分清情况,加以量化。这就要求管理者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晓之以理,提高教师认识水平及认识能力,要多在感情上下工夫,以情感为催化剂,情通则理顺,教师只有在通情达理的状态下,才乐于受导,易于转化。
总之,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人多事杂,责任重大。但只要我们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抓住“人”这个关键、中心,善于协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调动和发展各种人物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学校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辉煌的事业就会创造出来。
责任编辑韦英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