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曾利平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基础,德育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密不可分。综合国内外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更加重视学生关键品格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为主体的核心素养体系,逐渐代替了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然而目前学校的德育管理和班级管理部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不够重视,这些问题对班级德育教育的实施导向和实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学校德育管理是让德育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自律自治中发展、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等走向。
一、让德育课程走进课堂,走全员德育教育的途径
学校、教师要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的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现阶段使用的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除了表述应让学生获得的学科新技能知识点外,还就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专门提出了要求。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积淀,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在理科学习中,应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理科的自信心,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政治和历史教学中,要注重人文情懷,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在艺术教学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总体而言,德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等。因此,全员德育课程氛围,是学校通过德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实施途径。
二、从严格管理到自律自治转变,倡导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包办了班级管理大小事务;学生作为管理的客体,凡事听从班主任的安排,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学生的自主发展得不到保障。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充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把班级“管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要摆脱对班级事务的事必躬亲,应从班级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班级发展的思考策划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舞台,鼓励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走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道路。所以提倡“自律自治”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并非班主任简单的放手,对班级不闻不问,而是班主任适时“有为而治”,核心是“治于心”。
三、从发展个性到引导激励并举,深挖德育文化素养内涵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力打造文化校园,用文化浸润学生的生命,用精神感召、引领学生的生命航程。每所学校应有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有详尽的工作流程,有具体的监督考核措施,有严格的责任追究流程,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标可鉴。学校更应重视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氛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功能在于影响人、熏陶人、感染人。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营造出一种“无痕迹教育”和“处处是教育”的育人境界。把静止的条规、空洞的说教,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校园生活,每个学校应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使德育充满生机。
总之,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学校德育管理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推进了学校的整体建设,使学校在高层次、高质量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脚步。在班级管理中,也应注重发挥激励的引导作用,无论年级或班级,结合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应设立不同激励机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身价值,从而培养进取精神,提高自信心。同时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德育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责任编辑魏文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